分享

老昆明旧话旧照那些场面

 颐源书屋 2021-11-21
图片
老昆明的场面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官僚、富人的场面,讲究的是“场面上要过得去”,昆明谚谣所谓“升官发脾气,发财讲阔气”是也。此风一开,殃及社会,又有一句谚谣:“好事官开路,坏事官带头。”清朝官吏摆官谱、论官势、爱排场、显派头,说话有官腔,行事有官派,衣食住行,无不排场,以显官威。于是官官之间有官场,进官场必经科场,上沙场必经教场,官民之间讲过场,士绅之间有排场,人神之间有祭场,参僧道念经有道场,夺人之命有法场,等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如罗养儒所说,清代官员“于人事上讲究禁忌,于体制上着重陈格,于风气上不违习俗,此而相因相袭”【《纪我所知集》(《云南掌故》)】。于是官贵之场,无论是官场、科场、教场、过场、祭场、刑场,上场如上戏场,或排场,或过场,或粉墨登场,或袍笏登场,都讲究场面。至于如何收场,想的人并不多。至于末局终场,下场各异,各由天命——这叫“无可奈何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还有一类是民间场合,有说场,有玩场,有整场——昆明话的词尾有了这个“场”,就有点意思了。比如民间“戏场”,滇戏是“戏花子”捧出来的,花灯是“灯花子”捧出来的;再比如“吃场”,是在“民以食为天”的初级、中级、高级阶段出现的;又比如“玩场”,是老昆明的娃娃耍出来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各人有各自的“底气”,这些“场”才有了今天的好运:或成为传统文化的瑰宝,或成为如日中天的时尚——这也叫“无可奈何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笔者博采各家之长、众人之说,以百姓为本,以民事为主,以风土为根,以文化为魂,以纪传体为纲、为目,以笔记体为文、为篇,分门别类,编纂成书。以飨读者!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