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华夏之华特展》 | 山西国宝“大聚会”,见证中华7000年更迭

 童行者 2021-11-21

还记得上次火爆的《与天久长》特展吗?可以说“去十次陕西西安都看不全,万幸,在这却能一次看到国宝扎堆”。

孩子们跟着博文老师穿梭在中华文明中最辉煌的时代“周秦汉唐”,梳理着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脉络。

看过了陕西的“文物打架”,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旅程,将目光聚焦在距今七千年,被喻为“华夏”文明出生地之一的——山西

这一次山西博物馆可以说是“放了大招”,如果说北京“最火的展”,除了故宫的《敦行故远》,非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华夏之华——山西古代文明精粹》莫属。

为什么说“七千年文明看山西”?

为什么作为文明发源地之一的山西却鲜少被关注到?

它在历史上起着怎样的推动作用?

又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决定性瞬间?

.........

将这段庞大且历史悠久的山西古代文明搬到身边的清华博物馆,对于孩子们来说却是极其幸运的。我们将通过山西古代文物精粹,再一次认识“什么是华夏?”“什么是中国?”“哪里才是最早的中国?”非常难得的机会。

“华夏之华”展有多厉害?

俗话说“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

这一次,山西省博物院携手大同市博物馆,及全省各地、各时期遗址、墓葬、寺观。以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的历史时间为轴线。展出精品文物多达300余件,一级文物达半数以上,甚至还有禁止出国出境文物。

《华夏之华》展将向世人郑重宣布:无论地上,地下,质量,数量,山西古代文物,都是首屈一指的。

彩陶罐

掀起史前中国的艺术浪潮

最早的抽象艺术有多牛

看庙底沟文化的彩陶就知道

龙形觥

龙头、鳄鱼纹

看似乖巧可爱的青铜器

你知道它的用途是什么吗?

司马金龙墓屏风石础

吉祥的蔓草

盛开的莲花,游动的蛟龙

有着典型北魏面容的童子

吹奏的乐器叫什么?

辽代錾花金靴

契丹贵族尚金银

面具、靴子处处有

可这件金靴仅高10公分

它是给谁穿的?


北齐菩萨石刻像

北朝末年

社会动荡、人民流离

菩萨嘴角那一抹微笑从何而来?

而这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小部分,300余件文物,正等着诉说他们的故事。

朴拙的彩陶,温润的玉器,典雅的青铜器,精美的壁画,慈和的佛造像.......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文物之美,更不止礼仪之大,还有背后文明的起源发展,并全面展示了“华夏之华”的绚烂多姿。

我们看什么?

或许每一次面对这样的重磅展览,家长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顾虑:

数量庞大的文物,如何让孩子了解和吸收?

如何通过文物来给孩子构建完整的历史框架?

如何通过一个个故事梳理历史脉络?

重大事件背后又有哪些思考和反思?

.........

至少七千年的中国文明,文物不可胜数,必须有所取舍,透过那些最具代表性的,从新石器到明清的件件国宝,逐步勾勒出历史演进的脉络,思考文明发展的进程。

1

-以文物之美,看中华力量- 

山西不仅仅地上文物颇多,地下文物也是非常可观。这离不开它“进可攻,退可守”的较为独特的天然地理环境。

在中华千年的洪流中诞生了数以万计的瑰宝和艺术形式,而这些艺术形式则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每一次创新都见证着历史朝代的更迭与发展。

“怎么通过文物之美,

让孩子感知到文化的力量?

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要想能够让孩子去消化和理解,同时让父母也能参与思考进来,我们不妨这样?

为什么文物上大多动物纹饰又是动物造型?

这些纹饰和动物分别代表什么?权力?地位?

怎么看草原民族“连环画”对比中原艺术?

怎么看待“大唐的微笑”“人首神兽”?

春秋 晋公盘

| 在3000年前商代的山西,曾经栖息着鳄鱼!

单从形态上来看,远远瞧着像不像一艘行驶在水面上的龙船?一说到龙,你可能马上联想到权力、地位,是不是只有地位高的才能用的呢?是不是贵族把玩的呢?

商晚期 龙形觥

但是仔细一瞧,它的“纹身”似乎不太寻常,是罕见的“鳄鱼纹身”!难道3000年前的山西出现过鳄鱼?!

有传言说,龙形觥是从姜子牙岳父墓里出土,还有那听起来玄乎的鬼方传说.......它看起来既不像一般的觥之有流可以饮酒,也不象匜之有鋬可以灌水,那它的用途究竟是如何?

商晚期 龙形觥

| 世代王侯皆爱玉器,活着戴着,死了也要戴

说起玉器的痴迷程度,我们最熟悉的还得是乾隆和慈禧太后。那么古人为何如此痴迷玉器,就连墓葬品也少不了它。

商 玉立人

侧面人首神兽,头披长发,大耳朵圆鼻子,还有大大的獠牙........古人为何会这样去设计?能将“头发丝线雕琢精细,每毫米并列5~6条”,这样的技艺就算是用剪刀剪纸都很难做到吧!

西周 人首神兽纹玉戈

| 山西壁画竟然改写中国美术史?

当大家看过了山西的壁画,对于“地上文物看山西”的看法可能就会有所改变了。以北朝墓葬壁画为例子,一路从大同向南至晋中,壁画的风格、题材非常之丰富。

当封存千年的一幅幅壁画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时,不只是它的艺术造诣和学术价值,而这次我们所看到的“娄睿墓”更是被称为“北朝画坛惊世巨作”。

北齐娄睿墓大型复原壁画

听说这个壁画的问世,甚至能影响到中国古代美术史被改写的地步?在多元文化碰撞融合下,还有哪些惊喜在等着我们发现呢?我们去一探究竟吧!

北齐娄睿墓大型复原壁画

2

-当文物会说话

我们怎么读懂历史- 

七千年,听起来是多么庞大。如果说要从每一个朝代更迭,挖掘出每一个细节,那必然是一个非常耗时的过程,也难免干涩又枯燥。

但是对于博文老师而言,最擅长的就是通过一个个文物,通过精准而生动的讲解,使孩子们了解文物所蕴含的历史、技艺、美学等信息:

在推动历史的进程中,山西扮演了什么角色?

为什么说宋朝是山西的苦难史?

透过文物特征怎么看待民族文化交融?

与“古代中国”“青铜时代”“丝绸之路”又有哪些联系?

| “中国”一词出现在山西

你知道“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哪儿吗?据史书记载,“中国”一词指的就是上古尧舜时代的“山西南部”。

放眼望去,没有哪一处像山西一样,贯通七千年华夏文明,框架完整,并且文明的进程从未间断,那些“最早”“最多”一切和“最”挂钩的都得提一提山西。

| 从“高端”到“接地气”,青铜经历了什么

都说山西省的青铜器非常之多,这次展出也有不少,面对至今保存完好的青铜器,我们不免会想:

那个时候人们为什么要做青铜器?

从什么时刻开始成为权力的象征?

为什么说铜器都是围绕吃喝?

又是怎么加入宗教信仰?

青铜器上的文字、符号又有什么含义?

从什么时候起神秘的青铜器逐渐开始“接地气”?

.........

| 北朝,山西在丝绸之路上当属NO.1

有人也许会问,地处华北,与西域并不接壤,与丝绸之路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乍一听有道理,但其实山西在古代特别是北朝时期与丝绸之路关系很紧密。

随着北魏王朝迁都平城,平城成为了当时北魏早期丝绸之路的东端,在后面文成帝继位后,佛教重新被重用,大批的胡人乐舞开始融入。从留存的壁画、佛像都可观一二。

为什么让孩子了解山西文化

| 建立完整的历史框架
我们或许在自己关注到的领域里能朗朗上口,出口成章,但是对中华文化历史的整个框架却依旧不够牢固,建立完整的历史脉络也是帮助孩子从知历史、懂历史到思考的过程。

| 了解多元化的艺术,培养美育

在无数次的纷争、融合中诞生了多元化的文化色彩,无论是民族特色的技艺,还是丝绸之路上的外域文化,无论是以哪种形式留存至今,那些精妙绝伦的设计,那些涵义深刻的存在,都将在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中培养孩子的“中国文化的审美力”。

| 激发孩子学习内驱力和研究力
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学习历史,能最大化的培养学习内驱力,也就是学习的主动性。

| 知晓文化传承与文化保护的意义
我们所能看到的“并不完美”的文物,都来自于专业人员的修复和守护,壁画的脱落、青铜器上的斑驳痕迹、佛像的断裂和破损.......历史虽然已成历史,但留下来的将是我们整个华夏子民的财富。


特约老师:博文老师

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历史学(师范)专业,师从百家讲坛特约教授喻大华,专攻中国古代文化及思想史,兼修习西方艺术史。

曾任首博讲解员,历经大小展览数百场,研磨展览文物万余件。后转赴文物修复一线,在青铜器及佛像等修复领域小有建树。

曾荣获年度文物系统宣讲比赛第一名。

08年奥运会期间,负责接待重要外宾。

目前专注研究亲子领域的人文教育,主张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博类课程来认识中国。


防疫卫生预案


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们不接受来自中高风险区域的人员参加活动,如果存有隐瞒,我们将保有追责的权利。虽然我们是户外活动,很容易保持安全距离,但防疫无小事,请大家互相理解、并肩前行。
Q
&
A

Q:如何报名参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