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德强·徜徉于山水盆景之间——绍兴东湖散记

 新用户24030ygV 2021-11-21

    离开家乡客居省城已有四十余年了。每次节假日回乡探亲,我总喜欢到一两处曾经熟悉的地方转悠一下,却往往发现原貌不再,难以重逢年轻时熟悉的踪影了。古城绍兴的变化实在太大,美得令人陌生了。只有风情依旧,山水依旧,犹如亲人般张开手臂,热情地拥抱着游子。

这次重游东湖,徜徉在峭壁奇石、深潭碧水、亭桥秀林之间,我仿佛又回到半个世纪前同学少年嬉游打闹漫步湖堤的年代。其实,十年前我也来过东湖,那时作为浙江省作家协会诗歌创委会主任,我曾张罗在绍兴举办过一次诗会,以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组织省内各地二十几位诗人参观了大通学堂、秋瑾故居等名胜古迹,也顺便游览了东湖。

号称浙江三大名湖之一的东湖(另二个是杭州西湖和嘉兴南湖),以崖壁、岩洞、石桥、深潭的巧妙结合,建成了著名园林,因其精美奇崛而被誉为天下第一山水大盆景,誉满江南,名不虚传。东湖位于绍兴城东的箬篑山麓,据说当年秦始皇东巡至会稽,在这座青石山旁驻驾饮马,从而得名。千余年来此处大量凿山取石,最终形成了人工造就高达五十多米的悬崖峭壁,和下探二三十米的奇潭深渊,真乃巧夺天工之奇观。

我住在魯迅东路,离东湖不太远,骑自行车也就二十几分钟,趁着秋高气爽,便兴冲冲地出发前往。进入东湖景区,翻越高高的揽月桥,沿湖堤缓步而行。堤外是河,堤内为湖,以粉墙作隔,墙上花窗用黛瓦构筑不同造型,古色古香,别具风雅。我看到一行游客逶迤漫步,每人口中啧啧赞叹,举着手机拍个不停。环视一圈,但见湖水绕崖,岩中藏洞,山石林木,舟楫桥阁,融雄、险、秀、幽于一体,不愧为匠心独运的巨大盆景,徜徉其间,怎不让人流连忘返?走过小石桥,便是一个湖心小岛,有一小片所谓“桂岭”,可惜繁花飘落,芳香已逝。前方隔着一带湖水,可看到一个由上小下大的岩壁形成的喇叭洞,足以空谷传声。

到了东湖,岂能错过乘坐乌篷船湖上游览的机会?不坐这水上“的士”,又如何领略岩洞内的幽趣?我穿好救生衣,一脚跨进船舱,船立刻晃动起来,可我毫不惧怕,对于在鉴湖边长大、从小坐惯了小划船的人而言,这点摇晃根本不算什么。船老大手脚并用划着木桨,虽然没戴乌毡帽,但用一口道地的绍兴方言跟我交谈,听来格外亲切。小船沿湖堤曲折向前,来到著名的东湖“仙桃洞”。两个紧挨的岩洞间留下了一堵厚不盈尺的石壁,真可谓采石匠人的惊世杰作。石壁中央开了一扇桃形门用以互通。两边刻有一副对联:“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接着,乌篷船穿过似桥非桥、紧擦船篷的弓弯石孔,拐向另一个岩洞——陶公洞。据云,是清末绍兴乡贤陶浚宣以独特的眼光,将采石场打造成东湖景区,为纪念其先祖陶渊明而命名此洞。迎面一块大石壁上,镌刻着一首郭沫若题东湖的四言诗:“箬篑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左拐便进入阴暗幽深之洞天了。小船艰难划行于窄小的水面,船桨在岩壁上东撑西戳,船身不断摇晃。我抬头仰望,只见小小一“口”天,四周壁立千仞,顶上微露树枝。黛色深潭上不时有水珠跌落,丁冬作响。

上岸后,继续漫步至热闹的游览中心,有几家卖纪念品和绍兴特产的小店,忙着招徕游客。临水的小亭上,一位艺人正在唱本地曲艺“莲花落”,咿咿呀呀面对一片碧水,抑扬顿挫,自得其乐。

重逢东湖半天,毕竟是短暂的。但快乐的少年游和闲适的回乡游一旦重叠,便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记,难以忘怀。鬼斧神工般的江南大盆景,已化作一幅泼墨写意的山水画,清丽素雅,意蕴深邃,装裱成我内心的画轴,挂在记忆深处。

2020年10月15日记于绍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