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原野战军视角中的豫东战役与襄樊战役

 兰州家长 2021-11-21

本书内容来自于以刘伯承、邓小平为编纂委员会主任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战史》第六章第四节:配合华东野战军进行豫东战役。襄(阳)樊(城)战役。

文章图片1

简要介绍:本文主要论述点如下:

  1. 1948年夏,中央军委指示中原野战军夏季作战的重点是配合华东野战军主力(华野代司令员粟裕所属之粟兵团及华野直属部队)寻歼敌整编第五军(邱清泉部)。
  2. 根据此指示,中原野战军令华东野战军陈唐兵团(陈士榘唐亮兵团)归建华东野战军。实际上,是陈士榘唐亮率第三、第八纵队重归粟裕指挥,宋时轮第十纵队仍归中野指挥,但中野第九纵队暂归华野指挥,另中野第十一纵队继续归华野指挥。此为中野贡献之一。
  3. 此时华野代司令员粟裕指挥的部队包括华野1、3、4、6、8纵队、先遣纵队、两广纵队、特种兵纵队和中野的9、11纵队。
  4. 华东野战军因鲁西南之敌军密集,令归建中的陈唐兵团乘虚袭取开封,并创造歼敌机会。这就是豫东战役的由来。
  5. 中野1、3纵及华野10纵狙击敌第十八军,保障开封战役成功,此为中野贡献之二。
  6. 中野1、2、3、4纵歼击吴绍周兵团,吸引胡琏兵团回援,保障华野歼灭区寿年兵团,此为中野贡献之三。
  7. 中野歼击胡琏、吴绍周四个师,保障胡琏兵团在华野歼击黄百韬时未过太康,此为中野贡献之四。
  8. 华野豫东战役歼敌九万余人,是粟裕指挥的一个出色大战役。中野三次阻击战歼敌七千余人,圆满完成保障华东野战军作战的任务。
  9. 胡琏、吴绍周北援之后,襄樊地区仅有敌两万人,且无近敌增援。中野遂乘隙攻取,歼敌2.1万人,我共伤亡3700余人,堪称“小型模范战役”。
  10. 襄樊战役在战略上是豫东战役吸走敌军主力的结果,在战术上,是东西对进,钳形突击的正确指挥的结果。
  11. 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互相配合,经过开封、睢杞和襄樊作战的胜利,以不到1个月的时间,歼敌12万人以上,给了中原敌人又一次沉重的打击。从此,中原我军不仅能打中等规模的歼灭战,而且已能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这是中原我军依据毛泽东主席军事原则,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采取了主要是宽大机动、适时分遣与集结的运动战而配合以阵地战,不断歼灭敌人的结果。

原文:

经过洛阳、宛西、宛东战役和各军区武装的作战,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中原解放区。豫西、陕南、桐柏、江汉各解放区已进一步巩固与发展;豫皖苏解放区已将敌人的地方团队大部肃清;大别山区由于全区军民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艰苦奋斗,进一步开展了游击战争,不断粉碎了敌人的“扫荡”“清剿”,也已更加巩固。同时,由于贯彻执行了缩小打击面,只打击国民党反动武装和政治上最反动的恶霸分子,不分浮财,不分土地,实行减租减息,严格保护工商业等党的新区政策,从而获得了军政双胜,使中原解放区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与扩大,我野战军主力更能集中机动歼敌。在此情况下,敌人不得不放弃许多中、小据点,更加集中守备战略要点。其三大机动兵团,除鲁西南地区的邱清泉兵团主力整编第5军以外,在南阳地区的张轸兵团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在沙河店、驻马店地区的胡琏兵团主力整编第18军顾此失彼,忙于应付,亦受到了相当的削弱。敌在中原的分区防御体系已开始破碎。此时,华东野战军粟兵团于1948年5月31日渡过黄河南下,进入鲁西南,参加中原作战。中央军委指示:中原野战军夏季作战的重点是配合华东野战军主力,寻歼敌整编第5军,以进一步开展中原战局。

根据这一指示,即令华东野战军陈唐兵团归建,以便加强华东野战军在豫东寻歼敌整编第5军的作战;同时,中原野战军拟于6月中旬在汉水流域发动强大攻势,歼灭老河口及襄樊之敌,调动张轸兵团和整编第18军向西,以孤立敌整编第5军,保障华东野战军作战。当我尚在进行战役布置时,蒋介石己令其整编第18军经周家口、淮阳北上,我即决心首先以主力在周家口以西阻击该敌,使其不能北援,并以主力一部置于南阳附近,相机进行襄樊作战。

华东野战军因鲁西南之敌过于集中,不易割歼敌整编第5军,乃以东进中的华东野战军陈唐兵团,乘虚袭取开封,并吸引敌人增援,创造歼敌机会。中原野战军为了保障华东野战军开封作战的胜利,除以位于郑州以南的第9纵队和位于豫皖苏的第11纵队,归华东野战军指挥,参加开封方面的作战外,即以第1纵队、第3纵队为东集团和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在豫皖苏军区部队的配合下,于西平及其以东的东西洪桥之线,坚决阻击驰援开封之敌整编第18军以第2纵队、第4纵队为西集团,从方城尾第1纵队、第3纵队东进,适时协同东集团作战。从6月15日至17日,敌整编第18军在我东集团和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坚决阻击下,仅进至周家口地区。18日,华东野战军已攻占开封四关。蒋介石因整编第18军遭我顽强阻击,己来不及救援开封,即令该军向汝南撤退。从而我中原野战军有力地保障了开封作战,胜利地完成了第一次阻击作战。

华东野战军于22 日攻占开封后,继续发起睢(县)杞(县)战役,攻歼敌区寿年兵团(由整编第75师、第72师和新编第11旅组成)。蒋介石除令邱清泉兵团(由整编第5师、第70师组成并指挥刚从苏北调来的整编第83师)等部救援外,以张轸临时统一指挥敌胡琏兵团与吴绍周兵团(由整编第10师、第85师、第28师新组成为第4兵团),分别由汝南、驻马店地区北进,而以杨干才兵团(由整编第20师、第85师新组成为第10兵团)由南阳进至确山地区为后应。中原野战军为继续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决心阻击张轸集团北援,并求得在阻击中大量歼灭敌人。除以第1纵队一部和豫皖苏军区部队一部在周家口、东洪桥地区,监视和阻击战斗力较强的胡琏兵团外,以第1纵队、第2纵队、第3纵队、第4纵队在西平南北地区积极歼击战斗力较弱之吴绍周兵团,吸引胡琏兵团回援,以迟滞整个敌人的北援。另以第9纵队在郑州以南监视敌整编第47军,并阻止其可能的岀援。6月30日至7月1日,在西平以西地区,中原野战军主力与敌吴绍周兵团展开战斗,用诱敌进攻从翼侧反击的战法,给了吴绍周兵团以重大杀伤。此时张轸恐吴绍周兵团被歼,急调整编第18军折回西平与吴绍周兵团靠拢,停止北援。至此,中原野战军胜利地完成了第二次阻击作战,保障了华东野战军歼灭敌区寿年兵团。

华东野战军在歼灭区寿年兵团后,接着于7月2日在睢县、杞县地区开始歼击由徐州来援之黄百韬兵团。蒋介石复令张轸统一指挥胡琏兵团和吴绍周兵团,在杨干才兵团的策应下全力北援,以解救黄百韬兵团。这时,中原野战军为使敌胡琏兵团不能于7月8日前超过太康,以保障华东野战军豫东作战,于7月5日突然将前进中的胡琏兵团和吴绍周兵团割裂,并将胡琏兵团的1个师和吴绍周兵团的3个师分割于商水以西地区。张轸恐其被割裂的4个师遭受歼灭,徘徊顾盼,进退维谷,最后仍不得不留整编第28师于商水附近地区,以解救被围之师,因此胡琏兵团主力也未能于7月8日前超过太康。中原野战军又完成了第三次阻击作战

华东野战军自6月17日至7月6日的豫东作战,获得了歼敌9万余人的巨大胜利。这是陈毅赶赴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军区履行新的职务,粟裕代理陈毅在华东野战军的职务以后,亲自指挥的一个出色的大战役。在此战役中,敌邱清泉兵团的整编第5军虽未被歼,但已受到重大打击。中原野战军在3次阻击作战中,阻止了敌胡琏兵团和吴绍周兵团的北援,并歼其7000余人,圆满地完成了保障华东野战军豫东作战的任务。尔后主力即移至平汉路西进行休整。

在敌整编第18军和吴绍周兵团等由驻马店、南阳等地北援后,汉水流域之守敌即陷于孤立状态。当时汉水的老河口至襄阳、樊城段,仅有敌第163旅守谷城、老河口,第164旅守樊城,第104旅守襄阳。加上这些地方的保安团,守敌共有2万人,势单力薄。其周围之南阳、信阳等地之敌均取守势,无力出援。中原野战军领导决心乘敌空虚之际,开辟汉水中段,建立战略前进基地,即令原置于南阳以东待机的第6纵队和桐柏、陕南军区部队主力共14个团3万余人,由桐柏军区司令员王宏坤统一指挥,发起襄樊战役,夺取川陕鄂三省要冲襄阳、樊城。战役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突然袭歼老河口、谷城地区的敌人。7月2日王近山司令员率领的第6纵队采取远距离奔袭战术,冒雨自新野出发,1昼夜行军70余公里。由于三方面部队东西对进,配合得宜,于7月3日歼灭了敌第163旅大部。第二阶段是攻击襄樊。7月6日包围了襄樊,袭占了南漳县城。

襄阳城北依汉水,与樊城隔水相望,城南及西南为一片山区,其中有万山、真武山、琵琶山,凤凰山、虎头山、羊祜山等,海拔在16。米至460米,易守难攻,成为襄阳城的天然屏障。因此,俗有“铁打的襄阳,纸糊的樊城”之说。7日,我军开始攻击襄阳。襄阳之敌凭借城南及西南高地之永久筑城工事进行顽抗。经我军奋勇作战,至10日,除城南之两处高地外,城外之敌全被肃清,樊城之敌亦被迫撤入襄阳。我攻城部队因鉴于上述高地暂时尚不易攻下,而城之东西两面敌守备薄弱,乃断然改变计划,一反历史上取襄阳必先夺南山的惯例,集中主力用“掏心”战术,以西面为主,从东、西两面突然攻城。即以军区地方武装佯攻该两高地之敌,以第6纵队于II日不顾城南高地之敌的威胁,毅然摸入西关,奋战至13日占领西关大部。城外南山两高地之敌畏惧被歼,于14日缩回城内。我经周密准备后,于15日夜,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在密集炮火掩护下攻城。第6纵队首先由西门突破,桐柏和陕南军区部队亦分别从城东南角及城东北角攻入城内。16日,三路突击部队与敌在城内展开巷战,粉碎敌抵抗,会合于敌司令部,全歼敌人。至此,襄樊战役结束。此役,活捉了敌第15绥靖区司令、著名的特务头子康泽,副司令郭勋祺,歼敌2.1万人,我共伤亡3700余人,解放了老河口、谷城、南漳、宜城、襄阳、樊城等城镇,控制了汉水中段,取得了巨大胜利。桐柏军区地方武装亦乘机开辟了汉水以西的工作,把汉水变成了解放区的内河。参战部队于完成作战任务后,即北移休整。

襄樊战役,从战场的选择、战机的捕捉、战役的部署和指挥上,都充分体现了刘邓胸怀全局、趋利避害、机动歼敌的军事思想,是中原战场全局中的一着好棋,被朱德总司令誉为“小型模范战役”。中共中央7月23日电贺襄樊大捷时指岀:“这一汉水中游的胜利,紧接着开封、睢杞两大胜利之后,对于中原战局的开展帮助甚大。”9月15日,刘伯承写了《襄樊战役总结》,认为,这一战役的主要经验是:

一、这一战役的胜利,是由于敌我两军对战于豫东、平汉线,将敌主力吸走,襄樊孤立,蒋、白两敌初判断我无主力攻襄,襄阳可以固守,发援较迟,一到我攻下,援兵已来不及。这与6月刘邓与胡琏对战,粟裕与邱清泉对战,陈士集得钻隙攻克开封相类似。极似打篮球,双方互相牵制,以一人乘机钻隙投篮的方法。

二、 攻克老河口、谷城等地,是3个兵团东西对进,配合得宜,使敌第163旅大部被歼。陕南部队截断谷城起了初战胜利的决定作用。

三、 攻城指导上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的钳形突击。13日后,我鉴于虎头山、羊祜山永久筑城不易攻下,襄阳城东西两面守备薄弱,乃变计以员K县和白河县的独立团佯攻该两山之敌,以第6纵队全力攻襄阳城西门,桐柏军区部队全力攻城东南,陕南军区部队5个营攻城东北,而将三军突击队会合于城内杨家祠堂康泽司令部,此乃襄阳全胜的关键。在攻城中,王近山的指挥和第6纵队起主导作用.

这次攻襄阳,作战方法不循规蹈矩,不墨守成规,而是因时、因地、因敌而制胜,打破历史上攻襄阳城必先夺取南山的惯例,决定“猛虎掏心”,先置南山主阵地之敌于不顾,将主攻方向选在襄阳城西,绕山攻城,以重点打敌弱点使战役全胜。

邓小平在谈到分遣与集结的运用时也指出:“我们常常也可以主力监视敌人,而以一部出敌不意,寻求良好战机,如襄樊作战即其一例。

攻城部队由于事先认真地进行了城市政策和入城纪律教育,因此入城后很好地遵守纪律,执行了政策,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誉。

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互相配合,经过开封、睢杞和襄樊作战的胜利,以不到1个月的时间,歼敌12万人以上,给了中原敌人又一次沉重的打击。从此,中原我军不仅能打中等规模的歼灭战,而且已能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作战规模己由几个纵队的集中作战,发展到两个大野战军的直接配合作战;敌中等守备的城市既不能确保,儿个兵团的行动亦有困难了。这是中原我军依据毛泽东主席军事原则,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采取了主要是宽大机动、适时分遣与集结的运动战而配合以阵地战,不断歼灭敌人的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