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吴广起义后,势如破竹一举拿下了蕲县、铚县、酂县、苦县、柘县、谯县等,然后攻打陈县。但这不是起义军战斗力有多强,也不是陈胜军事指挥能力有多高,一方面呢因为秦始皇大肆修建土木工程,百姓已经怨声载道,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秦朝建国时间还太短,老百姓乃至朝廷官员对秦还没有在心理上有认同感。比如,刘邦,萧何,曹参,沛县令,会稽郡守等,他们大小都算是朝廷官员,不是被盘剥的对象,一样响应陈胜的农民起义。 所以老百姓的精神认同也是非常的重要。这不,陈胜的部下葛婴,与陈胜分兵向东攻城略地,遇见楚王后裔襄疆,为求得正统,为了得到楚地老百姓的支持,便拥襄疆为楚王。后来才知道陈胜自立为张楚王,葛婴怕陈胜怪罪,于是杀了襄疆,即便如此,葛婴还是被杀。葛婴被杀,不免让众将士寒心,而陈胜军队内部的矛盾也日渐显露。 张耳年少时,曾为魏国公子无忌(信陵君)座上常客。魏国灭亡后,秦始皇听说张耳和他的朋友陈馀是魏国名士,悬赏千金捉拿张耳,五百金捉拿陈馀。于是张耳、陈馀更名改姓逃亡到了陈县。陈胜攻陈县后,张耳陈馀立马就投靠了陈胜,陈胜要称王时,张耳陈馀是反对的,认为时机不到,会招致秦军主力部队。 葛婴被杀,张耳意识到陈胜也不是个明主,就主动请缨带兵去北面攻打赵地。陈胜于是派武臣为将军,张耳陈馀随从出兵赵地。这一路上,他们主要宣传:张楚王已经派周文攻打咸阳,咸阳很快就会被打下来,秦朝已经救不了你们了。这些秦朝的官员本来就对秦朝没有认同感,于是纷纷投降,很快就收服了几十座城池,攻克了赵国旧都邯郸,部队人数也从几千到了数十万。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的名言,也很好的用到了武臣的身上,武臣也称王了,自称赵王,还给原老板陈胜去了一封信。陈胜气的咕咕直叫,可也没有办法,他有最大的敌人秦军,诸侯么也只能联络感情了。 武臣手下有一将领韩广,韩广带兵去征战燕地,结果韩广像武臣一样自立为燕王。武臣可不是陈胜吸引着秦军主力,武臣立马去打韩广,有一次微服出行视察地形,居然被韩广手下活捉了。 张耳陈馀两人,设法营救,韩广索要赵国一半土地,才肯放还赵王。张陈二人自然是不肯的,去游说的使者一批又一批被杀了,却又无计可施。有一个伙夫自愿请命去了燕国。 伙夫问燕将:你觉得张耳陈馀是何等人?燕将说:颇有贤名,今日想亦无策了吧。伙夫问:将军可知两人是怎么想的。燕将说:也不过欲得赵王。伙夫哈哈大笑:两人早想平分赵地,自立为王。赵王为燕所拘,这正是天赐良机,二人佯装救赵王,暗中巴不得燕人下手,把赵王杀死,他们好分赵自立,一面合兵攻燕,借口报仇,人心一奋,何战不克?将军若再不知悔,中他们诡计,眼见得燕为赵灭!" 燕王韩广一听,也信了伙夫的话,放了赵王。三寸之舌胜于十万雄师,可惜这个伙夫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来啊。 李良奉赵王武臣之命,进攻太原,秦将知是李良,假称是二世皇帝寄给李良一封信:李良前曾事我,位至大官,备受宠幸。今闻在赵国为将,若能自知悔过,背赵归秦,当赦其罪,并有爵赏。李良心中疑惑不定,想要进攻又怕难成功,就想回至邯郸,请求增兵。 将近邯郸,忽见一大队车马,李良以为是赵王,慌忙下马迎驾。就近才知是赵王之妹出外游宴。偏偏这位王妹酒醉,不知李良是位大将,自己安坐车中,只命随从传谕免礼。 “将军屡建大功,尽可自立,赵王平日看待将军何等恭敬,今日却被女流轻慢!唯有杀死此妇,方可雪耻。”在随从的鼓励下,心中已有叛意的李良,老羞成怒,便依言追杀了王妹。 李良到城下,邯郸守城人见是自家兵队回来,毫无疑虑,放他进城。李良引兵入城,直到王宫。李良将赵王武臣杀死,又分兵杀诸大臣。只有右丞相张耳、大将军陈余平日耳目众多,早有人来报信,逃出邯郸。一路上收集兵队,得数万人,便想替武臣报仇。 有宾客向张耳说:二君本是魏人,自立为王,赵地人心不服,不如立赵王之后,号召国人,便可成功。张耳、陈余找到了原赵王后代赵歇为王,居住信都。 李良怕他们必来报仇,便趁他们基业未定之时进攻,张陈迎战。李良不敌,便弃邯郸,投奔秦军章邯去了。 上一篇:秦汉之烽烟四起 |
|
来自: 新用户10734tIE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