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汉之王莽改制(四十九)

 新用户10734tIE 2021-11-21
如果要评价王莽这个人其实是复杂的,因为篡位,王莽前期兢兢业业,礼贤下士,体恤百姓疾苦,克己奉公,也被认为是一位“伪君子”,成了众口一辞的千古罪人。但不管怎么说王莽登基是得到广泛支持的。

近代帝制结束之后,传统的忠君理念淡化,王莽被很多史学家重新定位,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认为他是一个有远见而无私的社会改革者胡适认为他是1900年前的社会主义皇帝。

当然,王莽改制的失败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他性情狂躁、一味慕古、不切实际,刚愎自用、所用非人,这些性格特征使他在改制中既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又不能建立一个高效率有威信的领导班子。近代仍有不少史学家对王莽持否定态度,认为是用复古主义来掩盖其政治投机勾当,决不能算是一个改良主义者。

新朝(公元9-23)成为了续秦朝以后又一个短命王朝,是因为王莽改革的失败。

王莽采取了一系列缓和社会矛盾的政策,王莽信奉儒家思想,他认为天下要恢复到孔子所宣称的“礼崩乐坏”前的礼治时代,才可能实现政通人和。因此王莽当上皇帝后,企图通过复古西周时代的周礼制度来达到他治国安天下的理念。

但是有些政策是与实际情况相违背的,王莽一味的要求复古,推行的手段和方法是不正确的。

汉末以来,政治腐败,朝廷奢华无度,地方搜刮盘剥,再加上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使得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王莽执政以后,为了获取民心,“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买卖,改奴婢为“私属”,亦不得买卖。王莽初心是为了改变世家豪簇对土地的兼并。但禁止了土地买卖实际上也剥夺了自由贸易,禁止奴婢买卖实际上剥夺了百姓卖身为奴的最后一条活路。王莽新政遭到了从上到下激烈的反对。

为了抑制商人对农民的过度盘剥,制止高利贷,控制物价。但这需要政府掌握相当数量的商品和货币,于是对盐铁等实行统管统制控制名山大泽,对采集者征税这又加重了百姓负担,正当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也受到打击。

于是王莽废除了五铢钱,推行新币制,王莽的币制改革本意是削弱豪强大族的经济实力,但由于币制复杂混乱,导致民间交易很不顺畅,造成了民间物价的不稳定。并且每次改制的钱币大小不断缩小,价却越来越高,实质上剥削了普通民众的财富。

在古代忠君思想下,王莽这种伪君子式的人物自然会遭到一部份正值知识分子的反对。王莽提拔的必然是那些投机取巧的马屁精,可想而知这部分人的道德底线又会怎样呢?

王莽企图通过严刑峻法强制推行,使诸侯、公卿直到平民因违反法令而受重罪处罚者不计其数,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人们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各项政策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因此导致天下各豪强和平民的不满。

王莽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境外政权也采取了一系列错误政策。他胁迫羌人“献”出青海湖一带的土地设立西海郡他将原本臣服于汉朝的匈奴高句丽、西域诸国和西南夷等属国统治者由原本的“王”降格为“侯”。各族因此拒绝臣服新朝。王莽于是主动挑起了战争,轻率地决定动用武力,不仅导致边境冲突,还使数十万军队长期陷于边疆,无法脱身,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造成边境战乱不绝。

由于他兴师动众讨伐匈奴和周边少数民族,大大加重了老百姓的赋税,甚至因为军粮没有及时跟上,士卒饥疫,死者数万人

旱灾、蝗灾、瘟疫、黄河决口等天灾人祸,迫使百姓流离失所,飘落他乡,人相竟食的惨状史不绝书。面对困局,王莽无计可施,竟然派人教流落在关中的饥民,用木头树枝等煮成浆状分食(煮木为酪)。

人祸加上天灾,使土地荒芜,物价腾贵,米价由汉文帝时的每石数十钱涨至二千钱。最终导致了天下豪杰揭竿而起,使新朝陷入四面楚歌之境地。

上篇:秦汉之西汉亡(四十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