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宋文史-孟郊(十)

 新用户10734tIE 2021-11-21

唐朝从安史之乱开始,藩镇割据的结果是战乱四起,政治混乱,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孟郊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出生了。

孟郊,浙江湖州人,孟郊的父亲在苏州昆山出任县蔚,相对而言江南的富庶要比其它地方好很多,家景不错。所以他得以超脱世俗,隐居在河南嵩山,对洛阳一带藩镇割据造成的战乱痛心疾首,他用大量的诗行记录中唐时期悲惨的民生画卷。

791年孟郊参加湖州乡试,中第。从此开始到京城长安参加全国范围内的考试。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四十一岁的孟郊落榜了,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一边是民众的凄苦悲凉,一边是长安达官贵人,官宦之弟的日日笙歌。这令正直善良,洁身自好的孟郊与长安上层社会格格不入,他写尽现实的凄苦,长安的文人士子不但不欣赏,反而备受嘲弄。他写了不少诗作来排解心中的郁闷,表达心中的激愤。

恶诗皆得官,好诗空抱山。
抱山冷殑殑,终日悲颜颜。
好诗更相嫉,剑戟生牙关。
...... 

兽中有人性,形异遭人隔。
人中有兽心,几人能真识。
古人形似兽,皆有大圣德。
今人表似人,兽心安可测。
......
 当他看到太常寺的教坊门前十多岁的孩子用心学习音乐,歌舞,能有面见皇帝被封赏的可能,而文人士子却入仕无门,不仅悲从中来。

“十岁小小儿,能歌得朝天。六十孤老人,能诗独临川”。可见孟郊对世道失望透顶,已经是歇斯底里的控诉和呐喊了。

793年,孟郊第二次来到长安,依然落榜。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
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泪眼婆娑,屡屡惊醒,一夜伤心惊醒九次,这样的心理压力实在太大了。带着巨大心里压力,愁苦的孟郊转向自然山水,以慰籍失意的心,东南的秀美江山并没有给孟郊带来任何愉悦和快乐,思家之情油然而生。“杵声不为 欲令游子归 "

 但这一次长安之行,他认识了一生的知己韩愈。韩愈进士及第,意气风发,但韩愈也是第四次科考才中的举,这也许能给他稍稍安慰。韩愈非常欣赏这个落榜书生,说他古貌又古心,才高气清,行古道,独其心追古人而从之。对他那种古风古貌的诗作及古心古行的风格非常推崇。成了第一个真正欣赏他的文坛好友,正是韩愈不遗余力的推崇,诗名大振,成为韩愈这一诗派的名士。

796年,孟郊奉了母亲之命,三进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这一次竟然中举了"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 兴奋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中了进士之后的孟郊荣归故里,等待吏部的征调,然而这一等就是四年,孟郊母亲坐不住了,已经49岁的孟郊奉母之命远行洛阳参加铨选(低等级的官员选拔)得到了溧阳县蔚这样一个小官,虽然不太如意但毕竟有了一份事业。还把母亲和家人接了过来。他的那首家晓户喻的《游子吟》就是这个时期写的。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进入官场的孟郊很快发现,他无法适应官场上的虚情假意和繁文缛节,从小生性孤僻的他和同僚们没有共同语言,而官署里的事琐碎而冗杂,这一切令他十分厌倦。他经常骑着毛驴去城郊,去野外排遣他郁郁不得志的心情,坐于水旁,徘徊赋诗,常常要到夕阳西下才回县衙,以致曹务多废。他的做法自然令县令十分不满,于是另外请没有昭命的人来代他做县尉的事,同时把他薪俸的一半分给那人,这对孟郊来说是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打击,贫困郁闷,日子难以为继,周围人瞧不起他,愤而辞官回乡。

辞官后的孟家更是难上加难,《唐才子传》说他:孟拙于生事,一贫彻骨,裘褐悬结。孟郊悲愤到了极点,感慨世道艰难,感觉岁月无情,感慨知音难觅,感慨无人欣赏自己。

好在不久,在好友韩愈和李翱的推荐下,成为了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朗,定居于洛阳立德坊。接下来几年孟郊过了几年平静安稳的日子,官事之余种些庄稼,菜,读书作诗,甚至酿酒自饮。有家人陪伴,有幼子绕膝,不求加官进爵,不求闻达天下。这一切令孟郊心满意足,时时欣喜和感恩上天的恩赐。

但是好景不长,他仅有的儿子去世了,这之前他已经痛失过两个儿子了,这对近六十岁的孟郊来说打击太大了“ 负我十年恩 欠尔千行泪” 之后孟郊十分依恋的母亲也撒手人寰。双重打击之下,他写下了萧瑟苍凉的十五首诗作,哭天抢地的诉说自己一生仁爱慈悲,为什么要夺走他的三个孩子。

814年,郑馀庆为兴元尹,奏孟郊为兴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孟郊闻命前往,竟暴疾卒于河南阌乡县,终年六十四岁。

韩愈,樊宗师,张籍等几位好友筹措资金,为孟郊安排后事。张籍还提议大家私下给他谥号“贞曜先生”,意欲他性情高洁,德行磊落,诗才昭著的一生。孟郊逝世后,韩愈为他写了悼念诗《双鸟诗》,诗中比喻自己和孟郊是一对“一鸣而百鸟俱废”的神鸟,追述两人意气相投,为孟郊不如意的一生鸣不平。另一位是著名的诗僧贾岛,就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那一位,在《哭孟郊》中写下了“身死声名在,多应万古传”,这样的预言。

孟郊辞世后不久即立孟郊祠,几经战乱,南宋和清代分别重建,我们如今所见到的孟祠,是第四次1998年重建的。它位于今德清县武康镇,祠堂内有孟郊塑像,高达3.2米。塑像上方的横联是“贞曜千秋”,竖联是“名诗一首抒尽人间母子情,巨篇五百咏遍天下平民心”。很好的概括了孟郊的诗作成就。

上篇:唐宋文史-杜甫(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