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嘉范: 不慕荣誉、富有情趣的老校长 廉嘉范(1914.2—1993.9),男,汉族,名成,字嘉范,平安城镇平安城二村人。省立滦县师范毕业。受岳父李维廉及妻子李镜湖影响,1942年在平安城完小任教时加入党组织。 1950年3月,廉嘉范调入组建中的遵化县立初级师范学校(位于今二中校址,1953年改称“遵化县初级中学”);1951年8月至1952年7月,任遵化县初级师范学校教导主任;1954年9月至1955年2月,任遵化县初级中学副校长;1955年3月至1956年2月,调河北省政府教育厅工作;1956年2月调任遵化第二初级中学校长;1956年8月调遵化县人民政府文教部任副部长;1958年调遵化第一中学任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文革前,他领导的学校党支部获得“红旗党支部”称号。 他不慕荣誉,认为一线教师最辛苦,应当把荣誉让给一线教师,因此,他很少有耀眼的荣誉;他豁达坦诚,与人为善,平日里谈笑风生,与师生员工相处融洽,因此,他分配工作任务,老师们都愿意接受,并出色完成。他管理学校又有严格的一面。在初级师范任教导主任时,要求特别严,学生考试不及格或者有两次旷课现象绝对不让毕业,有的学生连续二年留级。 廉先生还是一位富有情趣的学校领导,喜欢打鱼、打猎、作画和各项体育活动,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在二中期间,在大门东侧建立仿北京白塔寺式的小花园,花园中建有喷泉、月亮门,供师生游览、小憩。而打鱼打猎的收获大多与人分享。六十年代困难时期,有的老师得了浮肿,他把打到的鱼和狍子肉交给伙房,让厨师做成佳肴,分给130多名教职员工食用。一中大伙房西墙、二中月亮门墙上都曾留下他的写意画作。“五七”大学任职期间,他年已五十五,仍带领师生跑五千米长跑,以营造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 文革期间,他被无端地戴上了“执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高帽,遭受无情打击。1967-1972年,被派往东陵西岫子党训班隔离、反省、改造。1973年,组织上给他落实了政策,被派到“五七”大学任校长、常务副校长。1976年7月调至县文教局任党组成员和副局长,直至1985年12月。1986年离休,享受县级待遇。 (刘备寨乡教育办 郑玉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