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支笔有128道工序,这家湖州老店一坚守就是近300年!

 灯下悦读 2021-11-21

湖笔 |湖笔历史渊远流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传说中,秦代的蒙恬将军改造毛笔后,将制笔工艺传授给了湖州善琏的民女卜香莲。善琏镇至今,仍以家家户户做湖笔而出名。明弘治《湖州府志》记载:“湖州出笔,工遍海内,制笔者皆湖人。”

要说湖笔,则不能不提到湖州的王一品斋笔庄,它是湖州最古老、悠久的一家百年老店,始创于清乾隆6年,距今已有279年的历史。

据说,当时湖州有一位姓王的笔工,每逢大考之际都会带上一批湖笔去向考生兜售。清乾隆四年,一位考生忘了带笔,这位王先生便把自己制作的一支纯羊毫小楷湖笔给了他。考生用起这支湖笔来得心应手,下笔如有神助,最后竟然高中了一品状元。而后,这位王先生便在湖州开了这间笔庄,取名王一品斋笔庄(现在的招牌由郭沫若所题)。

270多年来,王一品世代相传,虽几经易主,但笔庄的制作工艺始终没变。许建锋是王一品斋笔庄的第十七代掌门人,他的父亲是第十六代。

从小的耳濡目染,加上父亲的感召,九年前他辞去公职,离开了工作十多年的机关单位,从父亲手里接过王一品斋笔庄,开始了终其一生的事业。

湖笔“毛颖之技甲天下”,王一品斋的湖笔时至今日依旧保留着最传统的那份工艺。

许剑锋肩负着整个笔庄的经营管理,但为了保留这份珍贵的湖笔文化,他从基础开始,学习了制作毛笔从头到尾的全部过程。

一支湖笔,看起来简简单单,实际上制作一支湖笔的工艺需要经过择料、水盆、结头、装套、刻字等十二道大工序,12道大工序又细分为128道小工序,制作起来并不易。

许剑锋告诉我们,湖笔对锋颖的讲究,最能体现湖笔工艺的独特风格,湖笔因此又称“湖颖”。

颖是指笔头尖端一段透亮的部分,笔工们称为“黑子”。对黑子的要求是“肩架齐,黑子明”,“肩架齐”指笔头透亮部分的下端界线分明而平齐,意味着每一根笔毛的“黑子”部分要长短划一,锋颖缺损或过长、过短的毛都要在水盆和择笔的工序中除去。

以羊毫来说,每只山羊平均只出三两笔料毛,有锋颖的更只有六钱,可谓是“千万毛中选一毫”,湖笔也因此赢得了“毛颖之技甲天下”的美称。

水盆则是所有步骤里最复杂的一道,光这里就有七八十道小工序,每个步骤都马虎不得,这一丝一毫的“挑挑拣拣”考验的都是经年累月的工夫,费心、费眼、费手。

在过去的九年里,许剑锋心里一直有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他计算过,再过二十年干到退休,那时正好是王一品斋笔庄传承的第300年。

“能够在这样一个中华老字号中工作三十年,是我一生的荣幸,也是对文化产业的担当与责任。”

在他接手的这几年,是笔庄承前启后的一个时期。2011年起,王一品顺应潮流,与淘宝、天猫、京东等网站和银行APP进行了积极合作,探索了一条传统手工业和互联网融合的发展模式。

线上销售额不断攀升的同时,线下更注重个性化定制,与故宫博物院、西泠印社、国家博物馆、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及其它老字号“跨界联名”,使得年销售额过千万,年产量达到30万支,在湖州地区的湖笔行业中稳居第一位。

在王一品斋的墙上有四个大字:齐、锐、圆、健,这是1961年由潘天寿先生专为王一品斋而写。

这四个字为湖笔的“四德”,但在今天的手工制笔行业,年轻人的力量略显薄弱,认为手工艺行业收入低又辛苦,但在许剑锋对湖笔的未来是非常乐观的,国学的复苏、文化的复兴,给了整个文房四宝行业很大的提振。

许剑锋和他执掌的王一品斋笔庄,不管现实压力多大,都将会继续坚守和传承湖笔制作技艺,不会让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湖笔制作技艺在他这一辈人手中失传,让湖州文化的传承失去一张金名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