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郎谷公共艺术学术研讨会|专家发言集萃(之一)|

 东篱煮酒图书馆 2021-11-21
图片

编者按:2021年11月13日,《当代公共艺术》丛书编委会主办的“夜郎谷公共艺术学术研讨会”在贵阳花溪夜郎谷景区召开。北京、广州、长沙、成都、郑州、西安等地的专家学者通过网络视频连线夜郎谷主会场,围绕“夜郎谷公共艺术的特点及其美学价值;夜郎谷公共艺术在当代公共艺术中的价值和意义;公共艺术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的论题展开研讨。

【艺周快讯】就本次学术研讨会专家的精彩发言汇编整理,摘要分享,以饕读者。

图片

乔迁  QIAOQIAN
《当代公共艺术》丛书主编
北方工业大学  教授
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 研究员
                                                      

境由心造--

学术主持 乔迁博士 : 公共艺术是属于当代文化范畴的概念,体现文化开放、共享、交流的精神与价值。公共艺术是城乡多维度价值构建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引领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的新兴发展路径,而服务文旅更是最重要的实现方式。因此,今天有关“公共艺术与区域发展”讨论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夜郎谷的建造有效融合了人、艺术、环境、社会发展的关系,形成一套特殊模式,值得深入研究,可在相关发展中来借鉴应用。这个模式的特点很好的契合了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它化腐朽为神奇,巧妙的利用环境特点,把当地乡土材料、把山谷中散落的石块,堆叠成一处文旅的高地,塑造了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成为神秘贵州重要的文化名片之一。我们当代公共艺术丛书编委会把夜郎谷收录在《公共艺术与区域发展》一书里加以重点介绍,就是希望把夜郎谷模式在服务城乡区域发展落实到具体的建设实践当中。

夜郎谷,这个公共艺术与区域发展的经典的创造者宋培伦老师,没有他也就没有夜郎谷,也就没有这种模式的产生。在学界还在争执于公共艺术概念的时候,宋培伦老师已身体力行地进行着公共艺术的创作。他是先知先觉者,他清楚的知道如何把人文、把历史、把人的情怀与时代契合,在时代发展到呼唤公共艺术时,他成为一个先锋。

公共艺术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作为交叉学科,公共艺术跨越人文、历史、艺术、建筑、园林、宗教、政治诸多方面,而具体的工程又涉及到规划、经营、管理的诸多现实问题,若无坚定的信念是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的。

境由心造!我们不好把宋培伦老师归属为艺术家、建筑师、文旅经营者,他是又不是,他跨越了这个身份。最恰当的说法是,他是一个传奇,他用半生活成一段传奇,宋培伦的作品是天地、人神、现实与想象、过去、现在、未来的合体。


图片

蒲国昌  PUGUOCHANG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贵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蒲国昌教授:宋培伦有一种真正艺术家的情怀: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全身心地扑上去,不计得失,不计后果,不惜搭上一辈子的精力和财力,自我放逐,甘过滇沛流离的日子。乐在苦中,一干就是数十年,谁也不会估到这今日之风光,这是一种人生态度、格调、情怀。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简直是太可贵了。宋培伦打造的具有原始力度的夜郎谷景观艺术,在全国仅此一家,他的真诚,终于迎来了今天的回报,由衷地祝贺他!



图片

邓乐  DENGLE
四川省雕塑学会会长
四川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委会委员

可以借鉴的夜郎谷经验--

邓乐教授:今天这个时代,人们目光都聚焦在科技、信息、智能的无限可能方面,暮然回首在贵州还有一个表现巫文化的夜郎谷,它的独特性是如此的鲜明和传奇,引起了今天参会的专家学者们的关注,作品的和影响力和传播度在艺术界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事件。虽然说贵州文化有根基,有自身的文化脉络,有艺术群落的长期坚守,但宋培伦先生创建的夜郎谷使贵州鲜明的民族民间艺术,在公众的视野中变成了一个鲜活的案例。

怎么来总结夜郎谷的艺术价值,我想打开脑洞强调艺术的独特性是首要的。夜郎谷由于其历史文脉与宋培伦先生个人的经历在时空中是唯一性的,而且也是不可以复制的,但夜郎谷的时空经验和独树一帜鲜明性独特性是可以好好去总结去思考的。

世界上每一个地域都有自己不同于其它的独特的文化,这个文化可以从传统中来,也可以在此在中去挖掘,甚至可以在人的思维意识里重新构建。传统的可以叠加,身边的可以去发现,没有的可以创建,我们研究夜郎谷,关键在于我们对独特性的理解,对独特性的想象,对独特性持之以恒的敬畏。

一件艺术的成功里面潜藏着许多可贵的经验和智慧,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和研究,就是要将以夜郎谷为案例的价值观用在我们的公共艺术上,让公共艺术不只停留在学术概念上,还要将实践和方法论得以发挥,去实现公共艺术理想的目标。

如果我们的乡建和旅游景区打造,少一些运动式的急功近利,去研究挖掘自身的独特性,优秀的旅游景区和文化村落就会相继诞生。今天对宋培伦先生和夜郎谷的艺术现象进行研讨一定会有利于在公共艺术发展中的学习和借鉴。



图片

蔡劲松 CAIJINSONG
北航艺术馆馆长
北航人文公管学院院长

原生艺术的文化图腾--

蔡劲松教授、博导:夜郎谷,仿佛穿越神秘而漫长的时空,毫无芥蒂地融汇了当代人对悠远历史的无尽想象。“夜郎自大”的典故,由此衍生出夜郎文化之“自信”与“博大”的双重命题——宋培伦先生凭一己之力,不仅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原生艺术群像,同时也以艺术乡建的方式,创设了对贵州本土文化近距离、历险性的艺术图腾体验场景。

人类历史上,图腾一般指原始部族对自然生命崇拜而生发的符号化观念与表征,具有宗教感、仪式感和神秘性等特征。社会发展进程中,图腾逐渐超越原始崇拜和宗教的范畴,成为激发人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抽象与文化现象。宋培伦先生营造的夜郎谷,延续并拓展了这一文化变迁的轨迹,将夜郎文化的基因融入雕塑语言创新、视觉构筑与形体塑造,探索出了一套具有标本意义的原生文化与公共艺术嫁接模式,也使原生文化实现了从在地艺术景观到文化图腾的精神性转换。
探讨夜郎谷模式,我们还应关注其两方面的价值与启示。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在地文化遗存的保护性挖掘转化,尤其需要注重文化传承与艺术创造并置的超越性价值。宋培伦先生作为夜郎文化图腾的当代“奠基人”,秉承艺术工匠精神,带着敬畏、谦卑的态度去拯救和发掘那些远逝的文脉传统,并赋予这些传统深厚的东方哲学意蕴与艺术审美价值。
另一方面,文旅融合视域中,在地文化的生态性、审美性和可持续性开发理念,是我们绕不开的新思路、新路径。在艺术乡建逐渐兴起的当下,夜郎谷模式凸显的公共价值,特别是注重从传统文化的内部寻找源头,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思维和情怀注入乡土,进而促进民间文化艺术传统的当代活化与整合发展,为知识分子或艺术家以现代性视野参与改变乡村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探索性样本。

图片

魏小杰  WEIXIAOJIE
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副院长

从生态角度谈夜郎谷公共艺术--

魏小杰教授:对于夜郎谷及宋培伦先生,坦率的讲我是不熟悉的,收到文山老师学术研讨会的邀请及发来的有关夜郎谷资料及视频后,我还是很吃惊的,一位81岁的老人,用20多年时间,坚持做一件事,做的有声有色,十分令人钦佩。

看着视频,我很感慨,古夜郎国这个两千年前的国度,对今人而言是个神秘的传说,但宋培伦先生硬是靠自己的执着,20年如一日的坚持,打造出一个满足人们想象的夜郎谷,并与地域特色、地域文化、自然环境结合的浑然天成。

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宋先生就地取材,选用石材、陶片、木材这些有生命感的材质,突出原生状态;选择当地的村民共同参与、共同打造,一起为作品注入生命和灵魂;主题选择上围绕古夜郎国的故事,带给人神秘与好奇;创作形式上借鉴贵州特有的傩面具、图腾柱、古城堡等元素来呈现,夸张而诡异;地理选址又在贵州高原近山临水的喀斯特地貌、古夜郎屯堡遗址之地,符合人们的期待和想象;加之经过大自然的洗礼,平添许多真实感和历史沧桑感。其图腾柱、城堡、小桥与环境融合的更加质朴自然。所以,夜郎谷正是一个与生态环境结合比较成功的公共艺术案例。

这使我想起西班牙著名建筑师高迪的作品,他设计的古埃尔公园,将大自然与建筑有机地结合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充满了幻想、如同诗一样引人入胜。宋培伦先生的夜郎谷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片
李钢  LIANG
贵州省雕塑院院长
贵州省雕塑艺委会主任李钢
逃离的得到  --
雕塑家李钢:夜郎谷的“火”带来了全国各地更多的游客,带来了今天全国艺术界的大咖聚焦到一起讨论“夜郎谷现象”。
宋老师是个杂家,他关于美的认识直接来源于生活本身,来源于他做过的不同工作点点滴滴的积累,杂家大美,他把这种接地气的美结合起来,融入到夜郎谷面具雕塑的造型中。宋老师的性格是感觉不爽就舍去、就逃离这种,他不可惜曾经的付出,不留恋结果。他的逃离总是恰到好处,许多人做不到,潇洒得很。
实际上夜郎谷就是一个逃离的产物,20多年前夜郎谷所在的位置是很偏僻的,宋老师就躲在荒谷野岭中,在自由空间中默默地营造自己的梦。夜郎谷逃离中心反而成为中心。人的内心或多或少都有逃离规矩、逃离规范、逃离框架的愿望,夜郎谷就是这样的逃离者在追求自在生命状态的超人建造的。这种逃离和追求自在的理念自然而然在夜郎谷的每一帧空间里表现,人们来到这里在自然山水间面对这些古、野、怪、奇的从山谷里生长出的雕塑时,逃离将成为悦人悦己的可能。在束缚越来越紧的当下,需要找平衡的人会越来越多,不管什么时代,只有真正表达人性的作品才会得到人们的认可。


图片
潘奋  PANFEN
广州美术学院潘鹤艺术馆馆长

关于夜郎谷的联想--

潘奋:夜郎谷是来源于一种纯粹的出世追求,让内心的冲动变成现实的过程...以生命换取兴趣、以兴趣填满生活、让岁月成就梦想的载体。

天才艺术家都有强大而自发的内驱力,也就是莫名其妙的创作冲动,心里如同有万马奔腾必须要找到一个出口,我觉得夜郎谷就是属于宋老师的一个生命出口。至于这一点普通百姓确实难以理解,凡人都依据先筹资,再计划然后才建设的原则,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而艺术家大多数就凭内心的召唤就大干快上了。为何如此?可能因为我们的心态是在搞创作,只要心里有想法就会止不住的想做出来,创作就是快乐,没有功利、不计成本、日复一日修成正果。因为创作可以让人快乐,往往我们的行为模式就是先做为快,享受每时每刻的乐趣,而不是理性的想好才做。我想,艺术家的思维模式是最接近上帝的思维模式了。

宋老师如此规模宏大的“私活”。我在震惊的同时也非常敬佩宋老师的创作精神,宋老师以及我的父亲潘鹤他们都是蕴含着不可抑制内驱力的天才艺术家。对于我个人而言,上次到夜郎谷与宋老见面交谈收益良多,感觉我们在很多方面非常“同频”。我非常认同宋老师的人生抉择,因为三十年来我一直不间断的为我父亲潘鹤建设和维护他的雕塑园和艺术馆,虽然压力山大但干得还是很快乐,因为我凭借着一个信仰,就是我和父亲都将雕塑公园和艺术馆作为自己的一件作品来对待,每天的变化都让我们充实和快乐。

这个漫长的建设过程中其实我从来没有多想结果,我只是象宋老师那样每天多砌几块砖头,一切其实就是为了每天的充实和兴趣而为之,日积月累,不知不觉间就形成了今天的规模,至于他们最终的结果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我只需要让后人见到这些遗产的时候偶尔记起这里曾经来过一个潘奋的“傻子”就足够了,也许这就叫潇洒走一回吧。

图片

李向明  LIXIANGMING
当代艺术家
河北美协副主席

艺术家的自由创造是打造公共艺术成败的核心-- 

李向明:宋先生建造夜郎谷的举动在世俗视线里是不解的,作为一种公共艺术形态,在当下中国是少有的,是一个特别的案例。在没有完成之前是不可能得到当下体制准许和支持的。他这种一个人的动议创造不可能通过制度程序来完成。只有靠艺术生命的感召力及自由意志的顽强与坚韧性。这是一种个体生命的自然生长,因此具有不衰的生命力。

我观察发现,来夜郎谷的游客中百分之八十以左右是慕名而来,是远方来客。他们就像艺术学子奔向世界各地去朝圣艺术史上杰出大师们的艺术作品和博物馆一样,涌入夜郎谷。而在这个规模不大的景观区,有时候游客日流量高达两万人。这是一个什么数字?是著名的法国卢浮宫的日接待流量。据官媒报到,由政府多年来着力打造的黔南大小七孔景区,最高的日接待量创造过两万四千人次。但它的规模和管理的成本代价,都不是小小夜郎谷能比的。
那么是什么缘由使得夜郎谷具有了这种神奇的魅力?我以为,就是艺术行为所创造的唯一性,进而带来的神秘性的吸引。一方面,宋先生的行为就是一个传奇。另方面,夜郎谷雕塑群的视觉诱惑。再则,宋先生艺术的文化根性和演化创造。
艺术家的灵感偶发与长期的文化积淀所构成的创造力,是等不得另外有个裁判过程的。我记得莫干山成功的六条经验中,有一条就是政府不干预。夜郎谷曾经有过负面的被干预,但宋先生顶住压力闯过来了!多年后,才被发现是“如此好的景区”,这好像也是人们创造经典的基本规律。





                                      

夜郎谷研讨会现场

图片

嘉宾在贵阳夜郎谷会场合影

图片

宋培伦老师

图片

夜郎谷景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