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中医的“捋叶子”和“鬼把子”

 lvlin6000 2021-11-21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文章图片1

江湖分“风”、“马”、“雁”、“雀”四大门,金、皮、彩、挂、评、团、调、柳八小门。古代行医之人,属于“皮”门。

古代行医者,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往往对自己的医术秘而不宣。甚至,对自己的徒弟也要“留一手”,对自己家人,也有“传男不传女”、“传儿媳不传女儿”的说法。

内科医生的绝技主要体现在处方的组成和配制上,针灸医生的绝技主要体现在取穴的位置和手法上。对疗效好价值高的方法保密,逐渐也就成了秘方和绝技!

连药王孙思邈都遇到了“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的勾当,更何况其他人呢?将前人的经验、技法藏着掖着,没有交流,只有单线传承,再高明的中医秘方、技法,终将一代一代地没落下去。张仲景就曾在《伤寒论·序》中批评当时的医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文章图片2

老韩读研究生的时候,我的导师曾经这样说:“我把我会的全部传给你们,你们都不一定能学到多少。如果我再保守,你们还能学到东西吗,这点东西就失传了!”

在古代,医术等同于一门手艺,只是用来确保衣食无忧。很多人跟着师傅或者父辈学习的内容只求足够温饱,没有必要去追寻医学后面的“道”。比起苦苦追求医学的至高境界,几个秘方、几手技巧等能带来实际效果的东西才是普通医师更为想要的。

不管是为了中医之“道”,还是为了追求秘方绝技以求温饱,都需要一个师承。但中国古代对学医弟子的选择是非常严格的,《内经》中一再强调“非其人勿传,非其人勿授”。相比之下,现在大学招收学生的标准就低多了!

在古代,想跟师学医是非常难的。医学大家朱丹溪为了拜师罗知悌,每日拱手立于门前三个月,风雨无阻,方得登堂入室。也正因为难度如此之大,普通人很难得到传承,一些有志于学医的人就想到了“偷师”。“偷师”在古代被称为“捋叶子”,乃医门之大忌。所以,江湖上常有一句话叫做:“能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宁给一锭金,不给一句春。”

文章图片3

老辈子人常说,艺业不可轻传,教给人学得容易,那会一文不值,丢得更易。救命之术是不能轻传于人的,更不能滥授给他人。现在当然就没有这些限制了,中医药大学录取学生也不会考察德行如何、是否有一颗济世救人之心,能顺利毕业都已经算不错的了。

上学的时候,为了学习,老韩也捋过叶子。为了看一位针灸老专家怎样扎针,老韩曾经偷偷混入他的门诊,结果当然被认出了!老先生允许我在门诊观看,但是不解答我的任何问题。这已经是对“捋叶子”的晚辈同行最客气的了!

普通人眼里,中医中最为神秘的就属各种所谓的秘方、秘法了,从古至今,不少江湖骗子都打着“祖传秘方”进行招摇撞骗。因此,在院校学习中得不到答案的学子,会转向社会上的各类学派、学院继续学习,然而社会上的某些所谓的学派,只是一些沽名钓誉之辈的噱头,让不少热爱中医的学子误入歧途。名师缺少,加上“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的陋习依然存在,让中医的传承变得更加困难。很多像我一样的学生,想到“捋叶子”的方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文章图片4

防止“捋叶子”的方式,最常见的就是设立“鬼把子”。

“鬼把子”大家肯定见过,很多医院和门诊设立的“协议处方”,就属于“鬼把子”的一种,就是用一个只有医生和药房知道的药名,而其他人猜不出具体是什么药。这些鬼把子的药名,各有各的习惯,各有各的新奇。现在我们看中药书,会发现每味中药都有不少异名,其中有很多就是因为“鬼把子”而产生的。很多古代的针灸医师,在给患者针灸的时候,会用宽大的袍袖把针盖住,不让别人看到他施针的手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到了现代,中医的处境依然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了。近百年来,中医教育严重西化,中医和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系,用学习西医的思维学习中医,很难掌握中医学习中的要领。加之愿意静下心来精研医道的人少之又少,不得已就造成了高水平医学传承的断代。

不管是“捋叶子”还是“鬼把子”,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纵观医学大家们的成长,他们都是对医道有着无比坚定的恒心,一生都在追求更高水平的医术,永远都在精益求精,不停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