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自己当孩子,你才懂得孩子

 朱老师作文评点 2021-11-22



教育就是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把自己当孩子,你才懂得孩子

近期许多地方出现孩子跳楼等极端事件,不由让我感慨我们究竟该如何教育孩子以及和孩子相处。

对于教育孩子这件事,我内心总有一种挥之不去欲说难言的疑虑或犹豫……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人生导师,我们有资格成为孩子的导师吗?

这个世界很奇怪,其他职业都需要持证上岗,好像唯独做父母不需要。不过前几天看到某个新闻,说某地颁布条例,父母生孩子也需要持证上岗了,如果效果,我希望能够推广。

否则,我们又有何德何能可以示范给孩子,不用说教、不加强制,甚至不露痕迹地使一个独立的小生命自由而优美地成长和绽放呢?

教育的内涵究竟该如何定义,现实的血淋淋的答案会让我们困惑与惶恐:

期望孩子光宗耀祖或出人头地,绝不是教育……

将各种高大上的道德教条和标准答案灌输进孩子头脑或心灵,绝不是教育……

强迫孩子业余时间学习各种违背其天赋及个性的技能或艺术,绝不是教育……

把孩子当作“宠物”和“巨婴”养,绝不是教育……

把孩子孝顺父母、感恩父母当作最高愿景,绝不是教育……

让孩子痛苦的一切强制责任和义务,绝不是教育……

但是很多家长如果孩子不能那样成长,就对孩子充满嫌弃,这也绝不是教育……

我就是一个傻瓜,笨蛋,愚钝之人,但父母从没有嫌弃过我。我嫌弃孩子干嘛呢?

再说孩子的天赋是父母给的,如果孩子可以选择,他们宁可自己是天才呢,甚至选择不要你们做父母,又该咋办?

其实父母爱孩子应该是没有任何条件的,如果父母嫌弃自己的孩子,孩子到哪里去寻找生命的认同呢?没有被接纳和认同的孩子如何面对这尘世风雨呢?

我一直在寻找消除以上这一切的答案,如今才有所顿悟:

我也曾经是个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该如何相处,答案很明显:把自己当孩子,你才懂得孩子。

我想说自己按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不叫自私,叫有想法;但要求孩子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才叫自私。

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当孩子的时候,自己内心的意愿是怎样的?是不是希望自由无忧无虑的成长?如果忘记了,不是孩子的错,是你大人的过。

遗憾的是人一阔就忘了曾经的弱。这就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不相通,但人的痛苦就在于不相通思想有隔阂。

虽然孩子无力抵抗大人,伤害不了大人,但是他们可以伤害自我,极端事件就是明证。

我想起许多名人教育孩子的经典话语,和大家一起学习与共鸣。





马斯克:最高级别的母爱,就是给予孩子自由。这也是我母亲做得好的地方。

同感,我们兄弟俩都上大学时,给予我们足够的自由选择,母亲非常辛苦,但是她从不抱怨。从来就是满面笑容。这是她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鲁迅先生说:救救孩子。救救孩子的前提,是每一个母亲学会自救。

同感,自救才能救孩子。相处的时候,以你自己喜欢别人待你的方式对待孩子,或者试试以你对待LD的方式对待孩子。





胡适写给儿子的话:我养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我。反而,我要感谢你,因为有你的参与,我的生命才更完整。我只是碰巧成为了你的父亲,你只是碰巧成为了我的女儿和儿子,我并不是你的前传,你也不是我的续篇。你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不同的灵魂;你并不因我而来,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但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纪伯伦: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这里面传递的教育思想,深深影响着我的教育理念。孩子属于他们自己,属于未来,不属于我们,他们是自由的。但是家长的思想和理念可以通过适当引导,进而去影响他们的精神面孔,这才是孩子和我们的关系。

遗憾的是,我们没有一所大学校训中有“自由”二字。


因为不可描述的原因,以后尽量不写热点,多写多分享教育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