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老郑家​II郑省非

 国际诗歌网 2021-11-22


老郑家

郑省非


儿时因交通不便又不在同一个城市, 对祖父母的记忆不是特别多, 却特别的深刻。湘西人对祖父母的称呼不是爷爷奶奶, 而是公公婆婆。
 
婆婆是土家族田姓,80岁去世时公公执意要亲吻下躺在棺材里的婆婆。那时方能理解4岁过继于郑家做童养媳,一起生活了76年的感情有多不舍。
 
不知是太公公的父亲还是太公公,年轻时攒了钱, 置了些田,养活着一大家人。这也是为啥公公家庭成份从来就没好过。万恶的地主家嘛。那个盛行斗地主分田地的年代, 让公公一家大小吃过不少苦头。
 
我上小学那会儿是忆苦思甜,斗地主的年代。万恶的地主都是要被打倒,永不得翻身。在我心中, “万恶”两个字怎么都和儒雅,善良慈祥, 谨小慎微,从不高声说话,言不多语老夫子的公公靠不上边。

而这地主家的烙印也深深影响了公公婆婆,姑妈和爸爸, 以至于他们一辈子过于谨慎,小心翼翼行事。公公早年收集了很多名人字画,还有孙中山老先生长子孙科的亲笔题词, 可惜文革时都给烧毁了。
 
最初的记忆在湘西大庸吴家坪,3,4岁左右和公公婆婆住在泥土坯木架子房,房前有个较大的土坪。有次家猫在大坪里把捉到的老鼠玩得四处乱窜, 那么大的一个坪地,不一会老鼠就窜不动了。
 
 

坪前下坡处有条清澈见底的河, 水波纹在阳光直射下晃得你眼睛会花,微风里, 如一床蚕丝被,柔软,诱人。水是沁甜的,忍不住捧入手心喝上几口。坐在船头把手伸入激流的水中, 冰凉入骨, 滑滑的, 柔柔的, 想捏住一把水留在手心却怎么也捏不住。河床边的泥土软绵绵十分细腻,婆婆河边洗完衣服,就会带回一坨不干不湿的泥巴。没玩具的年代, 泥巴自然也生趣,让我自娱自乐好一阵子。
 
偶尔也会跟着公公后面去邮局寄信,路上公公会讲些故事。故事不记得了,只记得那绿油油在阳光下放亮的邮箱。当时就纳闷, 信投入邮箱, 就怎么能寄出去呢?是不是邮箱里有个洞,信可以从洞里飘落到收件人。
 
记事后, 公公婆婆就在长沙了, 一直由善良的二姑妈姑父一家照顾到老。公公96岁高寿, 婆婆80岁高寿,几十年如一日,平平淡淡,四世同堂无任何家庭矛盾。自己有了家后, 才懂得二姑妈姑父一家的孝顺和善良。
 
虽然只有4个小时的火车程,也只有寒暑假期间,偶尔被爸爸带去长沙看看两老人家, 小住几日。爸爸说后来因为地主成分问题,为了讨生活,婆婆还给人洗过衣服。72岁时,婆婆等公交车被人撞折一条腿, 当时的医疗条件就不提了,也没抓住肇事者。之后的8年, 婆婆都是坐着或躺着度过的。
 
婆婆喜欢和我们小的玩扑克, 玩的时候总爱偷偷的多藏一两张牌, 偶尔也会藏下大王,小王逗逗我们。70多岁老太太藏起牌来手指特利索,出牌神速,稍不留神就输她了。
 
老太太耳垂特别大, 像如来佛的耳朵, 一副菩萨相, 特别的有福气。这福气一些是公公给的, 一些是姑妈姑父家给的, 一些是爸爸给的。
  
我们陪婆婆玩的时候, 公公就会坐在桌边写东西。有时信函, 有时日记, 有时回忆录。公公退休后最大的爱好和寄托就是坐在桌边永远写些什么。公公的信函都是旧式书信格式, 竖行自上而下,从右往左。常常夹着些我还能看懂的文言文和繁体字。
 
24岁在大庸就担任校长,34年任教于湖南私立兑泽中学。兑泽中学为今长沙市第六中学创办于1905年。后来在明德学堂(明德中学前身)创始人,湖南大学校长胡元倓老先生的邀请下, 37年执教于明德中学并担任校务主任。老爷子也是当时童子军团长, 除日常校务, 还负责教学生包扎, 救护,生活料理和培养学生野外生存能力。
 
90多岁时,无论坐着还是站着,老爷子的背永远都是笔直的。一直坚持自己洗衣服。7点的新闻联播从不缺席。也许是出于谨慎吧,偶尔只会评论下国外充满硝烟的战争。
 

我们湘西人说吃饭是dai(同音逮)饭, 吃肉是逮肉。逮同于东北人说的整。公公最爱逮红烧肉, 只逮肥肉,这点不知怎么被我继承了。和同学一起吃饭, 男生们都诧异我这女同学逮起红烧肥肉来如同他们逮酒般爽快。姑妈做好饭后, 婆婆就会开心大喊逮饭啦。一家人围坐一起, 虽然逮饭的日子不多, 但也幸福。
 
公公自创一套保健操, 雷打不动,每天都会操练一番,每天也会给自己摸个脉, 数个心跳。90多岁身子骨硬朗得很, 即便那时生活条件不如意, 姑妈姑父每天都会给老爷子蒸个鸡蛋。公公生性温和, 处事不急不惊, 坚定,稳妥。
 
78岁时, 一个人坐硬座火车行遍全国,看望他的同事, 朋友和学生。没有电话, 手机,物质不怎么丰厚,交通不便利的年代, 我不知公公是怎么操作的, 怎么妥妥的走访不同城市,拜访不同友人。
 
看过湘西剿匪记的, 都说我们湘西人身上有股“匪”气。我倒十分喜欢这戏谑的取笑, 既带“匪”气, 则须霸气外露,就别惹我。还得带一些江湖仗义,爱憎分明, 敢作敢为,不惹事, 但也不惧事。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人更得有野性,独立,坚强和不服输的韧劲。
 
曾多次想去大庸吴家坪走走,转念一想,记忆里河水, 泥巴, 土坯房,绿油油的邮箱, 猫,老鼠会被现代化的水泥景色抹杀得一干二净,不去倒留了个念想, 更多的是留下儿时欢快。
 
爸爸走了快一周年, 本该写写有关爸爸的记忆, 一来爸爸是孝子;二是一辈子疼爱孝敬自己的爹妈,生活中心有余而力不从心的时候让他曾无可奈何;三来也还姑妈姑父一家子一个致敬。物质匮乏的年代,交通不便,旧社会,大跃进,文革, 家庭,工作,日子都是在煎熬中走过。原本想在爸爸生病去世前写些有关公公婆婆的回忆让他开心一番, 可惜只能在爸爸快周年祭日里倾诉下,也许这是对爸爸和老郑家最好的纪念吧。

作者简介

郑省非, 英籍华人,曾经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 而后又服务于英国曼彻斯特商会中国组,为中国和英国企业提供投资咨询和商务对接。
现退休并定居湖南省岳阳市。 喜欢大自然的花草动物世界,喜欢旅游,看书,做美食,结交各国朋友, 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美好。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刊出后不删稿,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征稿专栏

第四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文大赛征稿通知(点击查阅)

《华人文学》杂志征稿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侵权告之删除)


    国际诗歌网:http://www.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冰耘    易传宝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常务副会长: 吴  昉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张   艺    丁红梅    何兰青    林从龙    

  蒲公英    黄会容    陈立琛    陈锦绵

  韩   江    陈典锋    买   超    曹   平   

  龚明仁    周嘉琪    涂作武    侰丽恰母泰国)   

  王中海    马梦瑶(美国)   陈湃(法国)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美国分会会长 马梦瑶

 泰国曼谷分会会长 侰丽恰母

 桂林分会会长 何兰青

  九江分会会长 柳守猛


  执行编辑:丁红梅   何兰青    胡耀辉   周已雄   马梦瑶(美国)

  法律顾问:戴    斌


 欢迎  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摄影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