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胃炎

 宫商角徽羽 2021-11-22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是一种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症性疾病。部分患者在后期可出现胃黏膜固有层腺体萎缩、化生,继而出现上皮内瘤变,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慢性胃炎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大类。此病主要进行药物治疗,部分患者可选择进行手术治疗,一般经过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但可反复发作。

  • 就诊科室

  • 消化内科

  • 是否医保

  • 英文名称

  • Chronic Gastritis

  • 疾病别称

  • 慢性胃黏膜炎

  • 是否常见

  • 是否遗传

  • 并发疾病

  • 胃溃疡、贫血

  • 治疗周期

  • 一般1~2个月,反复发作者需要长期间歇性治疗

  • 临床症状

  • 中上腹不适、消化不良症状、食欲不振

  • 好发人群

  • 饮食无度者、长期加班者、长期酗酒者

  • 常用药物

  • 雷尼替丁、硫糖铝、多潘立酮、多酶片

  • 常用检查

  • 胃镜检查、X线钡餐、腹部CT、血常规、血清胃泌素浓度检查

疾病分类

病因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引起慢性胃炎的原因主要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饮酒等,慢性胃炎不具有传染性。药物、胆汁反流、自身免疫等因素也可导致慢性胃炎。好发于饮食无度者、长期加班者、长期酗酒者。

主要病因

生物因素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是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病因,可造成胃黏膜出现炎症损伤。

食物因素

若长期进食过于粗糙、过冷、过热,长期饮酒、喝咖啡、吸烟,可造成胃黏膜反复损伤而患此病。

免疫性因素

  • 若患者体内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可导致胃酸合成减少,出现此病。

  • 第三年龄因素和胃黏膜营养因子缺乏。

化学因素

如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可破坏胃黏膜。此外,出现胆汁、胰液、肠液反流,也可影响胃黏膜屏障。

流行病学

慢性胃炎是常见多发病,据资料显示,成年人慢性胃炎患病率为50%~80%,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居多。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性胃炎的发病率也会增加,并且患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性增大。一般情况下,由于男性的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等,男性慢性胃炎发病率高于女性。

好发人群

饮食无度者

长期的饮食无度,饮食的不规律或长期进食生、冷、硬的食物可能会造成慢性胃炎。

长期加班者

长期的加班可能会使饮食不规律,同时长期的劳累也会增加患病几率。

长期酗酒者

乙醇可导致胃黏膜糜烂及黏膜出血。

经常在外吃饭者

幽门螺杆菌具有传染性,经常在外吃饭可能因共餐引起传染。

症状

慢性胃炎的典型症状是上腹部不适,一般会出现食欲不振、反酸、嗳气等症状,慢性胃炎可伴有乏力、精神淡漠、舌炎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人会因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出现贫血的症状。临床分型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其中肥厚性胃炎少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即慢性浅表性胃炎。

典型症状

中上腹不适

可呈饱胀感、隐痛,疼痛无规律,一般饮食后较重。

消化不良症状

包括嗳气、反酸、恶心等。

食欲不振

没有食欲,进食量减少。

贫血

可见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少量失血,或者自身免疫性胃炎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其他症状

慢性胃炎可伴有乏力、精神淡漠、舌炎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

并发症

胃溃疡

少数慢性胃炎可伴发溃疡,表现为胃部烧灼痛,多发生于餐后半小时到一小时,且疼痛持续数分钟到几小时,反复出现,服用抑酸剂可缓解。

贫血

因长期小量胃出血,可能导致贫血。此外,自身免疫性胃炎因缺乏内因子,可能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

就医

如果患者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于消化科或急诊科,并做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但同时要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性胰腺炎进行鉴别。

就医指征

  • 如果患者未表现出明显症状或检查后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 如果患者经常出现腹痛,症状较轻,或仅仅是胃部轻微不适,应及时就医。

  • 如果患者有慢性胃炎病史,当过量饮酒、暴饮暴食等因素,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消化内科就诊。

  • 若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贫血,可先去血液科就诊。

  • 患者突发剧烈腹痛,需要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腹部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反酸、嗳气等)

  • 腹部不适的具体部位是哪里?(如左上腹、上腹中部、右上腹、右侧腹、中腹、左侧腹、右下腹、下腹正中、左下腹)

  • 腹部不适出现多久了?

  • 腹痛是何种性质的?(如胀痛、隐痛、绞痛、刀割样、烧灼样、痉挛性)

  • 腹部不适是在什么情况会加重?(如饭后、着凉、剧烈运动等)

  • 是否有其他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胃镜检查

胃炎确诊方法,可直接观察到胃黏膜。必要时可通过胃镜取病理活检,进一步检查。

幽门螺杆菌检测

常用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可检测患者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其他侵入性检测方法有快速尿素酶试验、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等。

影像学检查

如X线钡餐、立位腹平片、腹部CT等,有助于判断有无穿孔、肿瘤等问题。

实验室检查

如血常规、血清胃泌素浓度、血清维生素B12浓度、血清壁细胞抗体等。其中血清维生素B12浓度、血清壁细胞抗体有助于诊断自身免疫性胃炎。

诊断标准

  • 胃镜和病理活检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浅表性胃炎常以胃窦部最为明显,多为弥漫性胃黏膜表面黏液增多,有灰白色或黄白色渗出物,病变处黏膜红白相间或花斑状,似麻疹样改变,有时有糜烂。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黏膜多呈苍白或灰白色,亦可呈红白相间,白区凹陷,皱襞变细或平坦。由于黏膜变薄可透见呈紫蓝色的黏膜下血管,病变可弥漫或主要在胃窦部,如伴有增生性改变者,黏膜表面颗粒状或结节状。

  • 若HP(幽门螺杆菌)检测,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综合胃镜和病理活检,可诊断为慢性胃炎。

鉴别诊断

功能性消化不良

该病除与慢性胃炎症状相似,如餐后上腹饱胀、上腹疼痛等消化不良症状外,常伴有抑郁或焦虑,胃镜检查无改变,可以此鉴别。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上腹部疼痛剧烈,且常向腰背部放射,甚至可引起休克,可伴恶心、呕吐,但呕吐后腹痛不缓解。急性胃炎呕吐后腹痛常缓解,腹痛程度也轻。

急性阑尾炎

早期可出现与急性胃炎类似的上腹痛、恶心、呕吐,但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转向右下腹,且有固定的压痛及反跳痛,且多伴有发热。

治疗

慢性胃炎一般治疗1~2个月,反复发作者需要长期间歇性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有雷尼替丁、多潘立酮等,也可通过中医治疗,重症异型增生患者可行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慢性胃炎一般治疗1~2个月,反复发作者需要长期间歇性治疗。

药物治疗

雷尼替丁

属于一种抑酸剂,可有效缓解腹痛,改善症状。

硫糖铝

属于一种胃黏膜保护剂,修复胃黏膜。

多潘立酮

属于一种促进胃动力的药物,适合于伴有胃下垂、幽门张力降低、胆汁反流者,也可缓解恶心、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

复方消化酶

可以补充消化酶,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

维生素B12

针对胃体萎缩性胃炎合并恶性贫血,需终生注射维生素B12。

奥美拉唑

作为抑酸药物,适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胃炎,慢性胃炎伴有糜烂,症状较重的患者。

手术治疗

当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症异型增生,可考虑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可以在胃镜下行黏膜下剥离术或黏膜切除术。该方法为微创的治疗方法,在胃镜下将病变逐渐切除,一般手术时间1~2小时,对患者的身体及体力造成的损害小,术中及术后有出血、穿孔等风险,需要密切监测。

预后

慢性胃炎经过治疗后,患者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但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需要长期间歇性治疗。本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但需据患者病情决定,病情稳定的患者一般1年检查一次胃镜,病情严重者,建议6个月检查一次胃镜。

能否治愈

慢性胃炎能治愈,但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反复发作的现象,需要长期治疗。

能活多久

慢性胃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慢性胃炎患者复诊时间需要根据病情决定,病情稳定的患者一般1年检查一次胃镜,病情严重者,建议6个月检查一次胃镜。

饮食

饮食养生是慢性胃炎防治的关键,慢性胃炎患者需注意营养均衡,在日常饮食中应以清淡、易消化、刺激性小的食物为主,食物中需包含植物蛋白、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糖类等,注意比例适合,保证营养元素充足,防止营养不良的情况发生。

饮食调理

  • 忌辛辣、刺激食物,辛辣、刺激食物对胃黏膜的刺激性较大,会引发胃部不适。

  • 忌酒精,长期饮酒可损伤胃黏膜。

  • 忌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或长期饥饿,都会引起慢性胃炎的复发。

  • 宜采用蒸、煮、烩、焖、炖、氽的烹饪方法,使食物细软、易于消化。

  • 宜选择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促进铁的吸收。

  • 宜食用米汤、马铃薯和牛奶等食物,有助于恢复胃黏膜。

护理

慢性胃炎患者需要注意,病情较轻者可以适当运动,病情严重者应注意休息,及时监测病情的发展,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早日获得康复。

日常护理

  • 了解各类慢性胃炎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服用。

  • 腹胀和腹部不适的患者,注意腹部保暖,用热水袋局部热敷,并可轻轻按摩上腹部。腹痛较严重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解痉药物,以缓解疼痛。

  • 软烂的食物易于消化,少吃粗糙、纤维多的食物,食物做工要精细,富含营养。

特殊注意事项

  • 患者应注意避免幽门螺杆菌的反复感染,要注意饮食卫生,尤其在外出就餐时选择分餐或自助餐。

  • 粪-口传播是感染的主要途径,故食物加工过程的污染可能导致感染复发,注意烹调的卫生。

  • 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家庭聚集性,为了预防幽门螺杆菌,成功根除患者的复发,应该对家庭成员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和根除治疗。

预防

外出用餐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导致的慢性胃炎,饮食应规律,不要暴饮暴食,不要长期酗酒。家庭中患有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炎的人群应及时排查,防止因交叉感染所导致的慢性胃炎。

预防措施

  • 平日饮食应营养均衡,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少食腌制、熏制食品。避免经常食用过凉或过烫食物,避免过期食物。建议采用分餐制,以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 保持身心愉快,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改变用餐习惯,避免使用公筷,不混用餐具,避免幽门螺杆菌感染。

  •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避免药物损伤胃黏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