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聪的“传奇录音”

 lylla 2021-11-22
第一位享誉全球的中国钢琴家
  
  傅聪是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很多中国人知其名,盖因《傅雷家书》。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这本“家书”里的中心人物,就是傅聪。不过,在爱乐友眼中,傅聪的名字主要还是与钢琴联系在一起的。上世纪50~60年代,有四位青年钢琴家的名字非常响亮。他们是傅聪、李名强、刘诗昆和殷承宗。他们曾代表尚处于贫困状态的新中国,在著名的国际钢琴大赛上赢得了殊荣。傅聪于1955年3月在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三名和“马祖卡”最优奖。刘诗昆于1956年在匈牙利的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中荣获第三名及《匈牙利狂想曲》演奏特别奖,又于1958年4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一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二名。李名强于1958年在罗马尼亚第一届乔治・埃乃斯库国际钢琴比赛获第一名,1960年又在华沙第六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获第四名。殷承宗于1962年在第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中夺得了第二名。
  如果按上述国际钢琴大赛的获奖“总积分”来衡量,傅聪并不是绝对冠军。不过,傅聪在四人中是最早的获奖者。而且,按年龄排队,傅聪也是大师兄(他生于1934年,而李、刘、殷三人依次排后)。因此,傅聪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享誉全球的钢琴演奏家。
  
  完整系统的个人录音
  
  由于国内时局变乱与家庭悲剧,傅聪在英年时出走国外,中国爱乐者中过去鲜有人能欣赏到他的演奏和接触到他的录音版本。近年来傅聪的艺术活动在媒体上报道增多,他回国演出和讲学也使更多的国人对他有了直接的了解。不过,傅聪的钢琴演奏专辑仍然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天艺音像制品有限公司推出的这套《钢琴诗人傅聪传奇录音系列》,是首次从国外收集整理,独家发行的傅聪多年来在国外的传奇录音。能得到这套系列录音,对于中国爱乐辈不啻是个意外的惊喜。过去一些唱片公司能独家出版或引进出版某位大师单张版或双张版的录音专辑,已经不简单了。而“天艺”的这个系列录音,曲目之广泛,作品涉及的古典作曲大师之多,是过去极少见到的。整套录音共13张CD,录音曲目包括德彪西前奏曲,肖邦钢琴协奏曲,贝多芬、海顿钢琴协奏曲,莫扎特钢琴协奏曲,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以及巴赫、亨德尔、舒曼、斯卡拉蒂等音乐家的经典作品。这套珍贵的录音不仅是古典音乐爱好者多年来搜寻的珍藏专辑,更是中国钢琴界师生们期盼多年的珍贵教学参考资料。这个系列录音较为系统地展示了傅聪全面和多变的演奏风格,也让中国爱乐人能较全面地了解“第一位享誉全球的中国钢琴演奏家”的整体风貌。
  
  这些录音都是在国外完成的,所使用的器材和手段较先进(3D录音),录音时间距今也不很远,所以听起来,音色晶莹剔透,层次异常分明,加上演绎上的深沉内敛,每一款都是难得的珍品。
  
  深入贴切的音乐导读
  
  这套录音与众不同之处,还在于它在每一款唱片里都附上了内容丰富的“傅聪自述”。“自述”不但讲述了傅聪的音乐生涯中重要经历,还处处渗透着丰富音乐哲理和艺术情怀。它们是最好的音乐“导读”,没有任何“外人”写出的文字能胜过这样的好的“自述”。
  傅聪在“自述”中不止一次出谈到自己的“根底不够”,“17岁以后也没有很好的先生(指导)。”“不像现在的一代,他们真是幸运得很,童子功好得不得了。”尤其谈到,“纯粹在技术上要征服钢琴这东西,真是花费了我太多的时间。所以真要说起来,我做钢琴家永远觉得难为情。”但是,傅聪“自述”中,对于怎样去评价、演绎巴赫、莫扎特、肖邦,又作出了深入透彻的剖析。其蕴含的艺术理念,人生哲理,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上讲,可能是所有中国钢琴家难以望其项背的。尤其是讲到对钢琴艺术的深刻追求的一段话,他并没有儒生气的谦虚,却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从纯粹机械地弹钢琴的本事来说,所有钢琴比赛里的选手、所有音乐学院里的学生都比我强,真的是这样!可是讲到追求一种精神境界,讲到声音的变化,讲到音乐里头'言之有物’,他们还有很大的差距!现在的年轻人不怎么练琴,在这方面他们好得很,他们倒是需要多读一点书,多看一点画,多思考。”
  
  怎样听傅聪
  
  
  这样好的“导读”,对爱乐友真是一剂最富哲理的音乐良方。它教会了我们,应该怎样去听傅聪。如果单纯从技巧上衡量,傅聪的演录并没有过多值得炫耀之处。正如他自己多次的自我剖析。近年来他的手伤(腱鞘炎)也影响了他的演奏,使他与国际上的超级技巧大师相比增大了差距。但傅聪的最大优势,在与毕生孜孜不倦的钻研钢琴艺术,把东方文化很自然的融化于西方音乐之中,从而丰富了西方音乐;同时不断的研究肖邦,莫扎特,贝多芬,德彪西,斯卡拉蒂等作曲家的手稿,从而对这些作曲家的作品更有切实的认识,使他的演奏达到了新的境界,更接近作曲家的原意。世界级的大师阿格里奇、鲁普等的评价是:“傅聪是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他对音乐的许多见解卓尔不群,而且应该作为年轻一代音乐家的指导准绳。”他被世界乐坛誉为钢琴诗人,绝不是廉价的赞颂,而是钢琴界对这位哲学家型的钢琴家的客观评价。
  如果你听傅聪演奏的莫扎特,别忘了去结合“自述”中的“导读”。如欣赏他的莫扎特,先听他的心得与剖析―“在莫扎特的音乐里,即使是最平凡的人物,他的音乐也是美得不得了,同时音乐本身又有一种永恒的深沉,一种无穷无尽的意义和感情。”莫扎特的童真,幽默、温柔、亲切,与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有不少相似之处。正如英国《泰晤士报》评论:“傅聪是当今世界乐坛最受欢迎和最有洞察力的莫扎特作品的演奏家。”
  同样,欣赏这个系列的其他唱片,也别忘了用“自述”指路。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贴近傅聪,逐渐深入到他的钢琴艺术之中。

论文来源:《视听技术》 2005年第9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m./8/view-9133868.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