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苹果密闭园的形成原因与改造措施

 摘文缘 2021-11-22

一、形成原因

1、 栽植密度过大、株行距过小

由于过于提倡计划密植,虽然能够增加果园前期单位面积内株数,枝叶量大,光合产物增多,可以取得较高的早期产量和前期经济效益。 但是由于多数果园继续沿用传统稀植大冠树的管理方式,果园行间、株间过早交接,建园时想“计划密植”,可一旦进入结果期又舍不得进行间伐,变成了永久性密植。随着时间推移,郁闭问题愈发严重。果园栽植密度过大,尤其是行距过小,是造成果园郁闭的主要原因。

2 、树冠体积过大

由于沿用传统疏散分层形整形修剪方法,造成树冠体积又高又大。而大冠径造成了枝条交接早、交叉大、封闭严,枝杈相互重叠,遮光严重。在密植园中,由于树体横向生长后拥挤受阻,加快了结果枝组向上争夺空间生长的速度,从而造成了树冠过高、冠径过大,导致枝条出现交叉、重叠、遮光、郁密的恶性循环现象。因此,要合理选择适宜树形,在同等定植密度下,冠形尖削度越大,透光性越好,郁密度越轻。生产上应提倡小冠形、纺锤形等小冠树形,把树冠体积控制在一定的标准范围内,即保证行间有1~1.5m的光道或梢头距。

3、 单位面积枝量过多

郁闭园亩枝量在15~25万条,而丰产园一般每亩枝量只要求8~10万条左右。枝多、枝密,叶量过大,相互拥挤、遮光,枝条不充实,下部枝梢衰弱甚至枯死,树冠顶部生长旺盛,树体上强下弱不透光,造成结果部位外移。

二、改造措施

1 、从整形修剪上改造

在树形上,可将大冠树形改造成小冠疏层形或纺锤形,并配套采取疏枝、回缩等方法,可将树冠由高变低,由圆变扁,由大变小,由密变稀。各主枝在主干上由水平角均匀圆状分布变为扁形着生分布,疏除背上旺强枝及背下细长弱枝,保留两侧枝,并单轴延伸,运用拉枝开角,控制生长势,骨干枝开角保持在80°~85°为宜。其它枝保持在85°~95°;辅以环割或多道环割等措施,改形控冠,解决郁密,形成与群体相适应的小冠树体。

2、 从树体生长上进行控制

对于密植栽培果园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控制旺长的技术措施,其方法有:应用生长调节剂:一是在4~5年生幼树上使用多效唑(PP333),能有效抑制苹果幼树旺长和控冠作用,以土施为佳,在春季4月份或秋季9~10月份,用水溶解后施入,深度20cm,按树冠投影计算施入量,即每投影面积施入0.25~0.5g。也可在新梢旺长期按200~300倍液进行树体喷施,间隔15天,可喷2~3次。二是在花后月余树上喷施250倍的PBO,提高短枝率,改善树体透光通风条件,年可喷2~3次。还可进行土施,对未结果的树可于花前10~15d浇施,按每树冠投影面积施5~7g。

3 、间伐或移栽

对于无法控制的成形树,应采取间伐措施,根据密闭的幼龄果园,应采取移栽,可隔行或隔株进行移栽。采用间伐、间移是目前改造郁闭园最简单、最根本、最彻底、最有效的方法。首先确定永久与临时行、株,分清主次,区别对待。间伐时,注意保持宽行,行距至少比株距大1-2米,以解决光路和管理通道。根据自己果园地形和株行距的实际情况,可隔行间伐(移)或隔双行间伐(移),也可隔株间伐(移)或隔双株间伐(移)。

当前,我国果业生产已进入质量效益时代,各项栽培技术必须以优质为中心加以改进和完善,但传统的密植体制已形成固定模式和习惯势力,很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树冠过大,行株间交接,产量虽高,但质量低下,又不便田间管理,单位面积果园投入多,经济效益差,所以,不对郁密苹果园进行控冠改形,果园就难以维持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