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药剂学 第十四章-黏膜递药系统
2021-11-22 | 阅:  转:  |  分享 
  
第十四章黏膜递药系统重点难点:1.缓、控释制剂的释药特点、设计原则与要求;常用的辅料及释药机制;常见缓、控释制剂的类别及组成与结构;质量
评价方法。2.口服择时和定位制剂的常见类别及释药机制。3.药物微囊化的目的;微囊的载体材料和制备方法;微囊中药物的释放及体内转
运。4.脂质体的结构特点、分类及性质;脂质体的材料和制备方法;脂质体的修饰;脂质体的质量评价。肺黏膜肺部吸入制剂:原料药物溶解或
分散于合适的介质中,以蒸汽、气溶胶或干粉形式递送至肺部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的液体或固体制剂包括:吸入气雾剂、吸入粉雾剂、供雾化器用的
液体制剂和可转变为蒸汽的制剂肺部的生理结构呼吸性气道表面积约为102平方米;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管的厚度0.5~1微米;生物代谢酶分
布在肺泡二型细胞,无肝脏首关效应,生物利用度高药物的肺部吸收机制和特点肺部吸收机制局部药物治疗:肺部吸收意味着药效的清除和全身不良
反应的开始全身药物治疗:肺部吸收程度决定着药效的发挥吸收必须跨越气血屏障,上皮细胞为主要屏障亲脂性药物一般以跨胞扩散形式吸收,亲水
性药物通过细胞旁路扩散相对分子100~1000D药物的肺部吸收速率与其在生理ph条件下的水溶性相关,亲脂性药物迅速吸收,亲水性较慢
被动扩散性差的药物,溶质载体的转运体能促进其进入细胞,ATP结合盒家族促进其出胞,两者共同决定细胞内药物浓度大分子药物以囊泡运输
跨越上皮细胞药物的肺部吸收特点优点:1、肺部吸收面积大,总面积可达70~100平方米2、肺泡表皮薄,毛细血管多,因此可避开
肝脏首关效应,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3、肺部的化学降解和酶降解反应较低,药物被破坏的程度小4、药物可直达靶部位,因此可降低药物
的毒副作用不足:药物在肺部的沉积重现性差,沉积在不同部位药物可能出现吸收速度差异影响药物肺部沉积的因素:粒子大小、形状、密度、
气流速度和体积、患者生理变化、吸气间隔时间、吸入后的屏气时间及呼气等粒径的影响:合适粒径0.5~5微米肺部沉降机制:惯性碰撞、
重力沉降、布朗扩散粒径>5微米:惯性碰撞粒径在1~5微米之间:重力影响粒径小于或等于0.5微米:布朗运动患者自身因素的
影响吸收体积越大,药物在肺呼吸性气道的沉降越多增加吸入气流速度可增加药物颗粒通过惯性碰撞机制在大气道的碰撞吸入后屏住呼吸可通过沉降
和扩散机制增加粒子的沉积通过缓慢的吸入,并在呼气前屏住呼吸科有效增加肺部沉积率,也取决于给药装置患者的疾病状态会影响药物的肺部沉积
影响药物肺部吸收因素:生理因素呼吸道的解剖结构、气流速度、屏气时间覆盖在呼吸道膜上的黏液层影响药物的溶解和扩散,从而影响药物吸收呼
吸道黏膜上的代谢酶使药物失活上呼吸道中的不溶性粒子会被纤毛清除,肺泡中的不溶性粒子会被巨噬细胞清除药物的理化性质相对分子质量:大分
子药物很难透过脂溶性:亲水性大于亲脂性药物3、溶解度和溶出速度:多晶型和无定型>高度结晶化合物4、吸湿性:吸湿性小的吸收速度>
吸湿性大的(三)其他:处方的组成、给药装置会影响药物的粒子大小、形态和喷出速度五、气雾剂气雾剂(aerosols):系指原料药物或
原料药和附加剂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装封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雾状喷出,用于肺部吸收或直接喷
入腔道黏膜、皮肤的制剂气雾剂的分类:按分散系统、处方组成、给药定量与否、用药途径按分散系统分类1)溶液型气雾剂:指液体或固体药物溶
解在抛射剂中形成溶液,在喷射时抛射剂挥发,药物以液体或固体微粒释放到作用部位2)混悬型气雾剂:指药物的固体微粒分散在抛射剂中形
成混悬液,喷射时随着抛射剂挥发药物的固体微粒以烟雾状喷出3)乳剂型气雾剂:指液体药物或药物溶液与抛射剂形成W/O或O/W型乳液,O
/W在喷射时随內相抛射剂汽化以泡沫形式喷出,泡沫气雾剂;W/O型随外相抛射剂汽化形成液流2、按相组成分类1)二相气雾剂:溶
液型气雾剂,药物与抛射剂形成的均匀液相与液面上由部分抛射剂汽化的蒸汽组成2)三相气雾剂:乳剂型和混悬型气雾剂,液相中以形成两相
,加液面上部分抛射剂汽化的蒸汽,。共有三种,即W/O型乳剂加抛射剂蒸汽、O/W型乳剂加抛射剂蒸汽、S/O混悬剂加抛射剂蒸汽3、
按给药途径分类1)吸入气雾剂:又称压力定量吸入剂2)非吸入气雾剂:皮肤和黏膜气雾剂(二)气雾剂的组成1、抛射剂:气雾剂
的动力系统、喷射压力的来源、兼作药物的溶剂和稀释剂条件:1)常温下饱和蒸汽压高于大气压2)无毒、无致敏反应和刺激性3)
惰性,不与药物发生反应4)不易燃、不易爆炸5)无色、无臭、无味6)价廉易得分类:1)氟氯烷烃(CFC):氟利昂,沸
点低、易控制、基本无臭,污染环境CFC室温下可作为混悬型气雾剂的分散介质,可以混用2)氟氯烷烃替代品:氢氟烷(HFA),不可混
用用量:Raoult定律:一定温度下,溶质的加入导致溶剂蒸汽压力下降,蒸汽压下降与溶质摩尔分数成正比Dalton气体分压定
律:系统的总蒸汽压等于系统中个不同组分的分气压之和2、药物与附加剂药物:呼吸道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解痉药、烧伤用药
附加剂:1)可加入溶剂、助溶剂、抗氧剂、抑菌剂、表面活性剂、稳定剂2)吸入气雾剂所有附加剂均对呼吸道黏膜和纤毛无毒、无刺
激性;非吸入气雾剂附加剂均对皮肤和黏膜无刺激性3)在HFA处方中,无水乙醇做潜溶剂,增加表面活性剂和药物在HFA中的溶解度
4)表面活性剂有助于药物和辅料的分散和阀门的润滑,常用油酸、磷脂司盘853、耐压容器:变形压力不小于1.2MPa,爆破压力
不小于1.4MPa4、阀门系统(三)气雾剂的制备1、药物的配制与分装1)溶液型气雾剂:将药物溶于抛射剂,常需加入乙醇或
丙二醇作潜溶剂2)混悬型气雾剂要求:a)水分含量极低,在0.005%以下,避免药物遇水聚结b)药物粒度小,在5微米以下
c)在不影响生理活性的前提下,选择在抛射剂中溶解度最小药物的衍生物,避免储存过程中结晶变大d)抛射剂和混悬固体的密度尽量相
等e)添加适当的助悬剂3)乳剂型气雾剂:振摇时完全乳化成很小的乳滴,外观白色,较稠厚,至少1~2分钟内不分离,能保证抛射剂
与药液同时喷出2、抛射剂的填充1)压灌法:完成药液的分装后,将阀门系统装在耐压容器上,用封帽扎紧,用压装机进行填充特点
:室温操作,设备简单;损耗较小;对水不稳定药物也可用此法2)冷灌法:首先将药液冷却至低温(负20摄氏度左右)进行分装,然后将冷
却至低温(负30~负60摄氏度)的液化抛射剂灌装至耐压容器中特点:含水,乳状液的气雾剂不适用;抛射剂有一定量损失(四)气雾剂装
置:耐压容器、定量阀、驱动装置(五)气雾剂的质量评价1、递送剂量均一性:取10瓶供试品测试2、每瓶总揿次,定量气雾剂取1瓶
测试,可与递送剂量均一性测试相结合3、微细粒子剂量:吸入气雾剂要求微细药物粒子百分比不少于每揿主药含量标示量的15%,(药典规
定第一法双击撞击器,第二法安德森级联撞击器,第三法新一代撞击器)4、微生物限度: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控制
菌检查法、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5、每揿主药含量:标示量的80%~120%6、喷射速率:非定量气雾剂取供试品4瓶检测7、
喷出总量:非定量气雾剂取供试品4瓶检测,不少于标示量的85%8、每揿喷量:定量气雾剂取供试品4瓶,应为标示量的80%~120%
,检查每揿递送均一性的不再检查每揿喷量9、粒度:吸入用混悬型气雾剂不再进行递送均一性测定,做粒度检查,检查25个视野,平均粒径
在5微米以下,粒径大于10微米的不超过10粒10、装量:非定量气雾剂做最低装量检查11、无菌:烧伤、严重创伤、临床必须无菌
的气雾剂照无菌检查法检查六、喷雾剂(一)概述喷雾剂(sprays):系指原料药物或与适宜辅料填充于适宜的装置中,使用时借助手动
泵的压力、高压气体、超声振动或其他方法将内容物呈雾状释出,用于肺部吸入或直接喷入腔黏膜及皮肤等的制剂分类:按内容物组成分:溶液
型、混悬型、乳状液型按给药途径分:吸入喷雾剂、鼻用喷雾剂、用于皮肤、黏膜的非吸入型喷雾剂按定量与否分:定量和非定量喷雾剂特点:
1、一般以局部应用为主,喷射的液滴较粗,但可以满足临床需要2、制备方便、成本低3、喷雾剂既有雾化给药的特点又避免了使用抛射
剂,安全可靠规定:1、喷雾剂应在相关品种的要求下配制2、根据需要可加溶剂、助溶剂、抗氧剂、抑菌剂、表面活性剂等附加剂,所加
附加剂应对皮肤或黏膜无刺激性3、喷雾剂装置中各组成部件均应无毒、无刺激性、性质稳定,与原料药不起作用4、溶液型喷雾剂的药液
应澄清;乳状液型喷雾剂液滴应分散均匀;混悬型喷雾剂将原料药细粉和附加剂充分混匀、研细,制成稳定的混悬液5、除另有规定外,喷雾剂
应凉暗处贮存6、喷雾剂用于烧伤的非无菌制剂应标签标明“非无菌制剂”,产品说明书说明“本品为非无菌制剂”,在适应症下明确“用于程
度较轻的烧伤”,注意事项下规定“应遵循医嘱使用”(二)喷雾剂装置容器:塑料瓶、玻璃瓶雾化器(三)喷雾剂的质量评价:1
、每瓶总喷数:多剂量喷雾剂取4瓶检测,不得少于标示量的总喷次2、每喷喷量:定量喷雾剂取4瓶检测,为标示量的80%~120%,测定
每喷主药含量或递送剂量均一性的不再进行每喷喷量测定3、每喷主药含量:定量喷雾剂取1瓶,应为标示量的80%~120%,测定递送剂
量均一性的,不再测定每喷主药含量4、递送剂量均一性:定量吸入喷雾剂、混悬性和乳状液型定量鼻用喷雾剂照吸入制剂或鼻用制剂检查
5、微细粒子剂量:定量吸入喷雾剂照吸入制剂微细粒子空气动力学特性测定法6装量差异:单剂量喷雾剂取供试品20个,照各项规定方法,
求出每个供试品装量和平均装量,每个装量和平均装量比较,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过2个,不能有1个超过限度1倍,检查递送剂量均一性的,不
再检查装量差异7、装量:非定量喷雾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8、无菌:烧伤、严重创伤、临川必须用无菌制剂照无菌检查法9、微生物限
度: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控制菌检查法、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检查七、粉雾剂(一)概述分为吸入粉雾剂
、非吸入粉雾剂、外用粉雾剂吸入粉雾剂与气雾剂和喷雾剂相比的优点:1、患者主动吸入药粉,易于使用2、无抛射剂,避免对大气环
境的污染3、药物可以胶囊或囊泡形式给药,剂量准确4、不含防腐剂及乙醇等溶剂,对病变黏膜无刺激性5、药物呈干粉状,稳定性
好,干扰素少,适合多肽和蛋白类药物给药处方分类:1、仅含微粉化药物的粉雾剂2、药物加适量的附加剂,附加剂用来提高粉末流动性3
、一定比例药物和载体的均匀混合体4、药物、适当的润滑剂、助流剂、抗静电剂和载体的均匀混合体(二)吸入粉雾剂的装置:干粉吸入装置
、供吸入干粉胶囊型、囊泡型吸入粉雾剂说明书中应标明:每粒胶囊或囊泡的药物含量胶囊应置于吸入装置中吸入,而非吞服有效期贮藏条件(三)
吸入粉雾剂的质量评价1、递送剂量均一性:胶囊或囊泡型测定10个剂量,贮库型测定标示揿次前(3个剂量),中(4个剂量),后(3个剂
量)共10个剂量2、微细粒子剂量:照吸入制剂微细粒子空气动力学特性测定,百分比不少于每吸主药含量标示量的10%3、多剂量吸
入粉雾剂总吸次:在设定气流下降吸入剂揿空,记录揿次,不少于标示量总揿次4、微生物限度:照非无菌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
法、控制菌检查法、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八、供雾化器用的液体制剂定义:系指通过连续或定量雾化器产生供吸入用气溶胶的溶液、混悬液、
和乳液要求:1、该液体使用前ph在3~8.5内2、混悬液和乳液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保证递送剂量的准确性3、除制剂本身具有足够的
抗菌活性外,制剂可加合适浓度的抑菌剂,抑菌效力符合抑菌效力检查法的规定检查:递送速率和递送总量、微细粒子剂量、无菌检查第二节直肠
黏膜递药直肠的生理结构及药物吸收途径生理特点:直肠包括乙状结肠到肛门部分,约20cm,最大直径5~6cm直肠ph接近中性或偏碱性,
缓冲能力比消化道弱吸收途径:药物经直肠上静脉、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脏代谢转运至全身通过直肠中静脉和直肠下静脉及肛管静脉进入下腔
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因此,栓剂应塞入距肛门2cm为宜)影响药物直肠吸收的因素生理因素:1)直肠内容物影响药物扩散,阻碍药
物与直肠黏膜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使用栓剂前排便)2)控制栓剂的深度在2cm为宜,避开肝脏首关效应3)直肠液的ph一般为7.5
,几乎无缓冲能力,药物进入直肠后的ph取决于溶解的药物,ph可影响药物的解离度从而影响吸收4)正常生理条件下直肠内液体量小
,病理状态下液体量会发生较大改变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2、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1)药物的解离度:非解离型药物易透过直肠黏膜被
吸收,完全解离的药物吸收较差;弱酸性药物和弱碱性药物可被直肠迅速吸收2)药物的溶解度:溶解度大的容易被吸收3)难溶性药物在
基质中呈混悬分散时药物的粒径会影响药物从栓剂中释放从而影响吸收3、基质和附加剂的物理化学性质1)发挥全身作用栓剂,要求作用
迅速,因而选用与药物溶解性想法的基质,提高溶出和吸收速度2)发挥局部作用的栓剂应缓慢熔化以延缓药物释放速度表面活性剂的加入
能增加难吸收药物的吸收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也可能抑制药物的吸收栓剂概述栓剂(suppositories):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基质
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分类:直肠栓:鱼雷形、圆锥形或圆柱形阴道栓:鸭嘴形、球形或卵形尿道栓:棒状发展:双层栓剂、中空栓剂
、微囊栓剂、凝胶栓剂、渗透泵栓剂栓剂的基质栓剂由药物和基质构成,固体药物应全部粉碎成细粉且通过六号筛基质要求:室温下具有适当的
硬度,塞入腔道时不至于变形或碎裂,在直肠36摄氏度下易软化、熔化或溶解本身性质稳定,与药物混合后没有相互作用,不妨碍主药作用和含量
测定对黏膜无刺激性、毒性和过敏性具有润湿或乳化能力,能加入足够多的水释药速率应符合要求,需产生局部作用者一般要求释药缓慢而持久适用
于热熔法及冷压法制备栓剂,遇冷收缩自动脱膜,无需润滑剂油性基质还要求酸价在0.2以下,皂化值为200~245,碘价低于7,熔点凝点
之差要小常用基质:油脂性基质:可可豆脂、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水溶性基质:甘油明胶、聚乙二醇、泊洛沙姆、聚氧乙烯硬脂酸酯、聚山梨酯、栓
剂的附加剂吸收促进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脂肪酸、水杨酸钠、苯甲酸钠、环糊精增塑剂:聚山梨酯(80、85)、甘油、丙二醇、蓖麻油抗
氧剂:间苯二酚、没食子酸、维生素C栓剂的制备:油脂性基质可采用任何一种方法,水溶性基质采用热熔法1、挤压成型法:冷压法,先将药
物与基质置于冷容器内混合均匀,后装于制栓机的圆筒内,通过模型挤压成一定形状2、模制成型法:热熔法,将计算量的基质挫末在水浴上加
热至熔化,加入药物混匀,倒入冷却且涂有润滑剂的栓模中,至稍溢出模口为宜,冷却至完全凝固后,用刀削去溢出部分润滑剂分类:水溶性或
亲水性基质:用油性润滑剂油脂性基质:软肥皂、甘油各一份,与95%乙醇4份混合使用栓剂的置换价置换价:药物的重量与相同体积的基质
重量之比栓剂的质量评价重量差异:取栓剂十粒,精密测定总重量,求得平均粒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每粒重量,与平均粒重比较,超出重量限度的
不过1粒,且不得过限度的1倍。检查含量均匀度的不再进行重量差异检测。融变时限:取栓剂3粒,室温放置1小时后,脂肪性基质的栓剂在30
分钟内全部融化或软化变形,水溶性基质在60分钟内全部溶解微生物限度: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控制菌检查法,非无菌
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应符合规定栓剂的包装和贮存1、内包装材料应无毒,并不与药物或基质发生理化反应2、栓剂应30摄氏度以下密闭贮存或运
输,防止因受热、受潮而变形、发霉、变质第三节眼黏膜递药眼黏膜递药制剂:系指直接作用于眼部发挥局部治疗作用或经眼部吸收进入体循环发
挥全身治疗作用的制剂眼部的生理结构角膜:1)由上皮、基质及内膜构成2)透过性差,但高于皮肤角质层3)上皮由亲脂细胞构成,水溶
性药物吸收的主要障碍4)基质是脂溶性药物吸收的主要阻碍5)内皮非药物吸收的主要障碍2、结膜:1)结膜上皮的紧密连接是药
物透过结膜的主要障碍2)结膜上皮细胞间隙比角膜上皮细胞间隙大,因此亲水性药物透过性比角膜好3、巩膜:1)覆盖眼球的5/6,
保持眼球结构的完整性2)有三层:巩膜外层、巩膜基质、棕黑层3)由黏多糖和胶原纤维素构成4)药物透过途径:血管周围间隙、
凝胶样黏多糖水性介质、胶原网状系统的间隙二、眼部吸收途径及特点(一)眼部吸收途径1、角膜途径:1)绝大部分药物通过角膜进入眼部
2)脂溶性药物通过跨细胞途径进入角膜;亲水性药物通过细胞旁途径进入角膜;氨基酸类以酶为载体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进入角膜2、非
角膜途径:1)主要为结膜吸收和巩膜吸收2)利于亲水性分子和大分子等角膜透过性差的药物(二)药物眼部吸收的额特点优点:1、眼
部给药简单经济,有些药物通过眼黏膜吸收效果与静脉注射相似2、可避开肝脏首关效应3、与其他组织器官相比,眼部组织对于免疫反应
不敏感,适宜蛋白多肽类口服不易吸收的药物缺点:1、药液存在问题的时候,不仅会损害眼组织,且分泌的泪液会稀释药液2、眼部容量
小,药物剂量损失大3、常用液体制剂在眼部滞留时间短,影响药效,眼膏剂虽然延长了滞留时间但影响视力理想的眼黏膜递药系统:1、
角膜结膜透过性好,在角膜前停留时间长2、无刺激,使用舒适3、具有适宜的流变学性质三、影响药物眼部吸收的因素(一)生理因素及
用药频率:眨眼有90%药液损失,增加滴药次数利于提高主药利用率(二)药物的理化性质:溶解度、分子大小及形状影响药物在角膜的转运途径
及速率,亲脂性好的也容易在角膜吸收(三)剂型因素:1、溶液型滴眼剂:溶液的ph、浓度、黏度等均可影响药物透过角膜的量和时间
2、滴眼剂的ph值可影响有机酸或有机碱类药物解离度,非离子型比离子型更容易透过角膜3、在滴眼剂中加入适当辅料可增加药物的黏度,延
长药物在眼部的滞留时间,提高角膜的通透性(四)前药1、作用:改变原药的亲脂性,使药物的角膜透过率增加,提高治疗效果2、适用
:1)疗效好,但亲脂性或亲水性差难以渗入眼部的药物2、容易被眼部酶代谢消除的药物3、因全身吸收而副作用大的药物四、常用的眼
用制剂1、眼用制剂:系指直接作用于眼部发挥治疗作用的无菌制剂2、分类:眼用液体制剂、眼用固体制剂(眼用液体制剂也可以固体形式包装)
3、开启最多可用4周4、多剂量沿眼用制剂一般应当加适当抑菌剂,尽量选用安全性小的抑菌剂,产品标签应标明抑菌剂的种类和标示量
,抑菌效力符合抑菌效力检查法(一)滴眼剂滴眼剂(eyedrops):系指由原料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的供滴入眼内的无菌液体制剂,
分为溶液、混悬液、乳状液生产工艺分类:1)性质稳定的眼用液体制剂2)主药不耐热的采用无菌操作法3)用于眼部手术或眼外伤
的制剂,采用单剂量包装,保证完全无菌;洗眼液用输液瓶包装,按输液工艺处理1、滴眼剂的制备:1)容器及附件的处理:中性玻
璃瓶:对药液影响小,透明度高,耐热,对光不稳定药液可采用棕色瓶;洗涤方法与注射剂容器相同,可用干热灭菌法塑料瓶:有弹性、不易破
裂、容易加工、包装价廉、轻便;采用气体灭菌橡胶塞、橡皮帽:与输液橡胶塞处理方法类似2)药液的配滤a)滴眼剂要求无菌,小
量配制可在无菌操作柜中进行,大剂量按注射剂工艺b)所用容器具要求洁净后干热灭菌,或杀菌剂浸泡灭菌,用前用新鲜蒸馏水洗净,双手应
75%乙醇消毒或戴灭菌手套c)与注射剂工艺近乎相同3、无菌灌装:减压灌装4、质量检查5、印字包装2、滴眼剂的质量评价及
要求1)ph:眼睛耐受范围:5.0~9.0,2)渗透压摩尔浓度:与泪液等渗,眼睛耐受范围:0.6%~1.5%氯化钠溶液
3)无菌:照无菌检查法应符合规定4)可见异物:照可见异物检查法中滴眼剂像下检查5)粒度:混悬型滴眼剂进行药物颗粒粒度检查,
取供试品强烈振摇,立即取适量置于载玻片上,共涂3片,每个涂片中大于50微米的不过2个,且不得有大于90微米的6)沉降体积比:混
悬型滴眼剂不应结块或聚集,轻摇易分散,沉降体积比不低于0.97)装量:每个容器的装量不过10ml8)装量差异:取供试品20
个,分别称定内容物重量,计算平均装量,每个装量与平均装量相比较,超过平均重量正负10%者不过2个,且不得有超过20%的,检查含量均
匀度的不再检查装量差异(二)眼膏剂眼膏剂: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眼膏剂、眼用乳膏剂、眼用凝胶剂,狭义的眼膏剂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基质
均匀混合,制成溶液型或混悬型膏状眼用无菌半固体制剂眼用乳膏剂: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乳膏状无菌眼用半固体制剂眼用凝胶剂:
原料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的凝胶状无菌眼用半固体制剂特点:1、基质有无水和化学惰性的特点,宜配制遇水不稳定的眼用制剂2、与滴眼剂相比,
眼膏剂在结膜囊内保留时间长,可以起到长效作用3、能减轻眼睑对眼球的摩擦,有助于眼角膜的愈合,常用于眼科手术后用药4、夜晚使用减少给
药次数,延长眼内滞留时间缺点:有油腻感并且使视力模糊1、眼膏剂的制备一般先制备基质,然后采用适宜方法加入药物,制成眼膏剂。基质
应过滤并灭菌,不溶性药物先制成极细粉1)眼用基质的制备2)含药眼膏剂的制备a)主药溶于水且性质稳定,药物先加适量注射用水溶解后
加灭菌后基质,研和至水吸干,再以倍量稀释加入其余基质,研匀b)主药不溶于水或不宜用水溶解,需在无菌条件下将药物研细并通过九号筛
,再与基质混匀,无菌分装,质量检查合格后包装2、眼膏剂的质量检查1)粒度:混悬型眼膏剂需进行粒度检查,取供试品10个,全部内容
物挤于合适容器中,搅拌均匀,,取适量置于载玻片上涂成薄层,薄层面积相当于盖玻片面积,共涂3片,每片检查大于50微米的粒子不过两个,
且不得有过90微米的粒子2)金属性异物:取供试品10个,将全部内容物置于底部平整光滑、无可见异物和气泡,直径为6cm的平底培养
皿中,加盖,含8粒金属性异物的不过1个,且总数不过50个3)无菌:照无菌检查法4)装量:每个容器装量不过5g5)装量差
异:取供试品20个,分别称定,计算平均重量,超过平均重量10%的不过2个,且不得有过20%的6)局部刺激性:眼膏剂、眼用乳膏剂
、眼用凝胶膏剂应均匀、细腻、无刺激性,并易涂布于眼部,便于原料药物分散和吸收(三)洗眼剂洗眼剂(eyelotions):系指
由原料药物制成的无菌澄明水溶液,供冲洗眼部异物或分泌液、中和外力化学物质的眼用液体制剂1、应与泪液等渗并有相近的ph2、多
剂量洗眼剂应加适当抑菌剂,在使用期间内能发挥抑菌作用3、每个容器装量不过200ml第四节口腔黏膜递药口腔黏膜递药系统:是指药
物经口腔黏膜吸收后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分类:舌下黏膜给药、颊粘膜给药和局部给药特点:给药方便且可以随时停止,尤其适合小孩及吞咽困难和
缺水患者一、口腔黏膜的生理结构分类:1、咀嚼黏膜:覆盖在齿龈和硬腭表面,由角质化上皮组成,占总面积25%2、被覆黏膜:覆盖
在颊、舌下及软腭,上皮未角质化,占总面积60%3、特殊分化黏膜:兼有两种黏膜性质,覆盖在舌背,占15%二、药物的口腔黏膜吸收
途径和特点(一)药物的口腔黏膜吸收途径1、跨细胞膜途径:1)小分子和非离子型药物主要由被动扩散通过细胞膜,吸收符合Fick
扩散定律2)药物透过黏膜层的速度取决于药物分子大小及其脂溶性3)一般情况下,分子越小,疏水性越强,扩散通过黏膜层的速度越快
4)细胞膜对分子量较小的水溶性分子也具有渗透性2、细胞旁路途径:1)极性或水溶性药物通过细胞旁路透过生物膜2)相对分
子量<1000D的极性药物可顺利通过,相对分子量>2000D通过受到抑制3)细胞外间隙的脂质是药物,尤其是水溶性大分子药物透过
的主要屏障(二)药物口腔黏膜吸收特点1、颊粘膜、舌下黏膜几乎无角质化,血管密集,血流丰富,黏膜组织的通透性好,药物可通过毛细管
直接进入体循环,可避开肝脏首关效应及胃肠道破坏2、起效快,适用于急症治疗3、口腔黏膜除的酶活性低,减少酶对药物的降解4
、口腔黏膜具有较强的对外刺激的耐受性,与鼻粘膜相比,口腔黏膜不易损伤,修复能力强5、给药方便,可根据组织通透情况进行局部调整,
减小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的概率6、即可治疗局部病变,又可发挥全身治疗作用不足:1、口腔黏膜的可渗透吸收面积较小,药物释放系统
的体积不能过大2、不自主的唾液分泌及吞咽等口腔活动会加速药物离开作用部位而影响吸收3、该途径对药物制剂的味觉要求较高4
、受药物在口腔内滞留时间限制,只有较高药理活性的药物适合该系统三、影响药物口腔黏膜吸收的因素(一)生理因素1、口腔黏膜的渗透性
:舌下黏膜(适合速释递药)>颊粘膜(适合缓控释递药)>牙龈黏膜约等于硬腭黏膜(适合局部给药)2、唾液的影响3、酶系统的影响
此外,口腔运动也有部分影响(二)药物的理化性质1、溶解度2、相对分子质量3、脂溶性4、解离度5、药物与黏膜
的相互作用(三)剂型因素1、贴剂、膜剂比喷雾剂、散剂停留时间长,增加药物的吸收2、将药物制成单向多层贴片或膜剂可减少黏膜外
消除,增加药物吸收3、生物黏附制剂,与黏附层接触,延长药物在口腔内作用时间气道缓释作用,有利于药物吸收四、口腔黏膜常用剂型(一
)液体制剂:喷雾剂和亚微乳,疗效高(第一个上市的,加拿大,胰岛素口腔喷雾剂)(二)半固体制剂:凝胶剂、糊剂、乳膏剂、软膏剂,第一个
上市的,0.1%曲安奈德的生物黏附型糊剂(康宁乐口内膏)(三)固体制剂:口腔贴剂、口腔膜剂、口腔贴片、口腔黏附片、舌下片五、质量检
查第五节鼻粘膜递药鼻用制剂:系指直接作用于鼻腔,药物经鼻粘膜吸收而发挥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制剂一、鼻腔的生理结构及药物吸收途径鼻
前庭:鼻子最外端,从鼻孔到鼻半膜15cm,为空气流通的第一道屏障嗅区:1、位于鼻腔顶部,紧贴筛板之下,面积为10平方厘米2、分
布着无纤毛的上皮神经细胞,可直接深入颅内3、部分药物经鼻腔给药可通过嗅区转运绕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液,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呼吸
区:1、鼻腔中最大的部分,鼻腔的主要吸收部位,药物由此进入体循环2、总面积160平方厘米,微纤毛也能增加吸收面积药物吸收途径:
1、分为细胞旁路和跨细胞途径2、细胞间水性通道为水溶性药物的主要吸收途径,吸收程度受药物分子量影响3、其他药物通过被动扩
散跨细胞途径吸收二、药物的鼻腔吸收特点优点:1、相对较大的吸收面积,约150平方厘米2、皮下血管丰富,血流量大,药物吸收迅
速,起效快3、药物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循环,避开肝脏首关效应4、给药方便,患者顺应性好,适合自救、急救5、酶活性较低
6、鼻腔组织的渗透性相对较高7、鼻粘膜给药后,部分药物可绕过血脑屏障直接进入脑组织,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缺点:1、
分子量大于1000D的药物透过性受到限制2、沉积在鼻腔的药物可能被纤毛快速清除3、制剂可能对鼻粘膜造成刺激4、鼻粘膜中
的酶可能将药物代谢失活5、鼻腔的有限容积限制了单次用药剂量三、影响药物鼻腔吸收的因素(一)生理因素:生理因素、病例因素、及酶的
影响(二)药物的理化性质1、相对分子量:分子量小于1000D的药物易被吸收,应用吸收促进剂后分子量6000D也容易吸收2、
脂溶性:药物亲脂性增加,鼻粘膜吸收增强,从鼻腔至脑脊液的传递也受脂溶性影响3、解离程度:对有机酸或有机碱类药物,解离程度受环境
ph影响,非解离药物分子越多,吸收越强4、氢键形成能力:对于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与膜组分形成氢键,影响药物吸收(三)剂型因素
1、鼻腔气雾剂、喷雾剂和吸入剂在鼻腔中弥散和分布程度高,药物吸收快,但易被纤毛清除2、凝胶剂及生物黏附性微球黏性大,降低纤毛
清除作用,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改善药物吸收3、新的药物递送系统入脂质体等能保证药物滞留在鼻腔黏膜时间及与鼻黏膜充分接触,更能提高
药物的跨膜运输四、常用的鼻腔黏膜给药剂型及质量要求分类:鼻用液体制剂(滴鼻剂、洗鼻剂、喷雾剂)、鼻用半固体制剂(鼻用软膏剂、鼻用乳
膏剂、鼻用凝胶剂)、鼻用固体制剂(鼻用散剂、鼻用粉雾剂、鼻用棒剂)鼻用制剂在生产及贮藏期间符合的规定1、鼻用制剂可根据主药原料
药物的性质和剂型要求选用适宜的辅料2、除另有规定外,多剂量水性介质鼻用制剂应当添加适宜介浓度的抑菌剂3、在制剂确定处方时,
该处方的抑菌效力效力法的规定,制剂本身有足够的抑菌性能可不添加抑菌剂4、鼻用制剂的多剂量包装应有完整适宜的包装容器,容器应洁净无毒
,不与原辅料发生理化作用,容器具有一定厚度且均匀,且无其他规定外装量不过10ml或5g5、鼻用溶液剂应澄清,没有沉淀和异物;鼻
用混悬剂若出现沉淀,应轻摇易分散;鼻用乳状液若出现油相与水相分层,应轻摇易恢复成乳状液;鼻用半固体制剂应柔软细腻,易涂布6、鼻
用粉雾剂中的原料药物与适宜辅料的粉末粒径一般为30~150微米,鼻用气雾剂和鼻用喷雾剂喷出的雾滴粒子绝大多数应大于10微米7、
鼻用制剂应无刺激性,对鼻粘膜及其纤毛不应产生毒副作用,若是介质水性鼻用制剂,则应调节ph与渗透压五、质量评价鼻用制剂应无刺激性
,对鼻黏膜及纤毛不产生毒副作用,应密闭贮存,多剂量包装开启后最多可用4周,还有以下几项:1、沉降容积比:混悬型沉降容积比不应低
于0.92、递送剂量均一性:定量鼻用气雾剂制剂、混悬型和乳状液型定量鼻用喷雾剂及多剂量储库型鼻用粉雾剂测定,取供试品10瓶,测
定收集液药量3、装量差异:单剂量包装鼻用固体或半固体制剂取供试品20个,分别称定其内容物重量,计算平均装量,唱过平均装量正负110%的不过2个,且不得有超过正负20%的。检查含量均匀度的不再进行装量差异检查4、装量:单剂量包装的鼻用液体制剂取供试品10个,将内容物倒入经标示化的量入式量筒内,在室温下检视,每个装量与标示量比较,不得少于标示量。多剂量包装鼻用制剂采用最低装量检查法5、无菌:用于手术、创伤或临床必须无菌的鼻用制剂,照无菌检查法6、微生物限度: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控制菌检查及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第六节阴道黏膜递药阴道黏膜递药系统:是指将药物置于阴道内,通过阴道吸收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做的制剂作用:杀菌消毒、避孕、引产、引流、治疗癌症,甚至实现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吸收一、阴道的生理结构及药物吸收途径(一)阴道的生理结构1、阴道壁外层为疏松结缔组织、中层为肌层、内层为黏膜层2、正常生理条件下阴道成酸性,绝经后变为碱性3、阴道血管丰富,血流经会阴静脉丛流向会阴静脉,流向腔静脉,避开肝脏首关效应(二)药物吸收途径1、通过细胞转运通道,为脂溶性通道,主要吸收途径2、通过细胞外装运,水性通道3、药物在阴道的吸收与其脂溶性、剂型有关,还可能随月经周期变化二、影响药物阴道黏膜吸收的因素(一)生理因素:阴道液的分泌量、阴道壁的厚度、宫颈黏液、ph及特异的胞质受体(二)药物的理化性质:分子量、亲脂性、化学性质(三)剂型因素:剂型选择取决于临床需要1、发挥局部疗效:半固体或快速熔化的固体系统2、发挥全身疗效:阴道黏附系统或阴道环3、制剂中材料的黏附性会影响药物在阴道的吸收三、常用的阴道给药剂型阴道栓、阴道片、阴道泡腾片特点:剂型简单、疗效确切、作用时间长四、质量评价:1、阴道黏附制剂生物黏附强度必须合适,太大对黏膜造成损害,太小易脱落2、通常选用动物的黏膜组织做体外渗透试验3、阴道滞留性研究可将制剂给予动物阴道后分别于不同时间用阴道模拟液冲洗阴道,合并模拟液,测定药物滞留量4、多采用家兔模型研究阴道制剂对黏膜的刺激性,兔子的阴道敏感性更高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71810...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