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秘北京冬奥村:大餐、房间都给您拍下来了

 lpl求知获识 2021-11-22
这两天,为了检验园区运行情况,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开展了一次模拟“开村”测试。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跟随着700多名参测人员,模拟成参会的运动员和工作人员走进冬奥村(冬残奥村)。
我们想知道: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们每天吃什么?住哪里?
图片
走进运动员餐厅,排队扫码,测温消杀,似乎没有不同。
抬头一看,世界餐台、亚洲餐台、中餐餐台、清真餐台……12类餐台一直延伸到餐厅深处;仔细一瞧,萨拉米披萨、扒牛里脊、马莱烤鸡、冬阴功汤……世界各地的美味佳肴一览无余。
图片
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为即将“进村”的运动员们准备了一场饕餮盛宴。
来自世界各地的678道特色美食,24小时不限量供应,每8天换一版全新菜单。
图片
运动员菜单上的美食均由运动、营养、餐饮多个专家团队针对食材成分、菜品规格、制作流程研讨制定,经国际奥委会审核同意,做到了中西兼顾、品种丰富、搭配合理、营养健康。
餐厅创新食物烹饪方法,力求在制作过程中减少菜品的营养成分损失、保持自然风味,让营养与美食充分结合。
图片
图片
正式开村时,中国特色菜品北京烤鸭、葱爆羊肉、三鲜水饺等,也会被端上餐台,让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充分感受、体验中国美食文化魅力。
餐厅每餐还制作了一系列素食和清真菜式,提供犹太洁食服务,满足不同口味、不同宗教和冬残奥村居民的特定饮食需求。
图片
高标准餐食,也要高标准防疫。在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运动员餐厅,每桌都标有防疫用品台、每层都配有空间除菌仪。运动员主餐厅进门处设有热力图显示屏,实时显示用餐人数,运动员可选择是否进入用餐。
图片
餐厅里的无障碍餐饮服务、盲文菜单;可降解的环保餐具、垃圾分类处理;方便智能的保温取餐柜、引导机器人,向世界各国运动员传递出人文冬奥、绿色冬奥、科技冬奥的理念。
图片
吃饱喝足以后,不妨回到运动员公寓休息一下。
记者在现场看到,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居住区公寓分为135平方米、165平方米、190平方米、220平方米四个户型。
图片
整个房间干净整洁,天青色床头、白色墙壁、暖色窗帘、浅色复合木地板与深色家具的配合,让公寓内部看起来温馨雅致。
为了让运动员在赛时睡眠得到保障,释放比赛的紧张压力,运动员们睡的床采用记忆棉材质,不仅舒适结实,床的形态还能调整。
每张床配有一个遥控器,可调成睡姿、坐姿等不同场景,不同模式可以为不同使用场景下人体脊柱提供最佳支撑。对于有加长床需求的运动员,床位安置了床尾凳,使得整个床的长度能达到2.2米甚至2.4米。
图片
房间处处体现人性化关怀。每间卧室配有床、床头柜、衣柜、衣架、台灯等。冬残奥会启用的公寓楼按钮和插座都是低位设计。
紧急按钮设在床头柜上方显眼之处,如遇突发情况可一键呼叫,信息直达中控室。衣柜采用推压式开关门设计,开关自如,使用便捷。

图片

公寓除设有卧室、洗手间和客厅以外,还专门布置了代表团办公室和会议室等功能空间,可以满足除生活外各国代表团开会、协商等功能。

图片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从公寓房间的落地窗向外望去,灯火里的北京尽收眼底。疲累就此消解,压力就此释放,明天又是元气满满。
再过两个月,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就将迎来54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的1670名冬奥运动员、534名冬残奥运动员及随队官员。
随着两天的紧张测试和测试后的整改提升,北京冬奥村(冬残奥村)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冰墩墩和雪容融已经做好准备,向世界说出北京欢迎你!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董城 通讯员侯旭东)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董城 通讯员侯旭东
责编:王远方
编辑:雪瑜 孙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