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西河东

 新用户3579se9f 2021-11-22

     今早坐在三码车里看老公昨晚唱红歌比赛视频,他们单位是第一小组,获得了第一名。好奇心使然就看看到底唱得怎么样。
     排场好大后面是助唱团,基本上都是乡镇工作人员;前方是乐器团,前右方是男女主唱,都是河西学院专业人士。有一个男士独唱,陕北腔调浓厚,很有阿宝范,一听老公介绍河西学院专业人士,又引发了我一系列的回想。
     一直以来,自己的家乡处于河西河东交界处,我也不知道家乡到底是属于河西还是河东,目前公认的是河东。由于很少受文化的熏陶,加上眼界狭小,只看得见井口大的一片天,又自以为是,认为越往西越地处荒凉、偏僻,所以考大学填志愿的时候,亲戚极力推荐让我报河西学院,执拗的我,不想去那一片荒凉之地,想往东走,最好能出到省外。无奈天不随人愿,学习成绩平平如也,上了两个高三,最后都只能上个专科或者三本。为了拿个本科文凭,我选择了三本学院,没有出省,也向东走了。
     真是造化弄人,大学毕业后,我又回头走向了河西,在河西成家立业。等真正到了河西张掖才知道,此地不像人们说的那样偏僻,也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荒凉。环境确实要比自己的家乡好,除了最初极度不适应这里的蚊子,不适应这里的吃外,其他都好。真的像那句广告词所说:宜居宜游金张掖。堪比塞上江南。
     最初几年的适应期里,最让我难忘的是蚊子的叮咬,一叮一个大包,腿上,胳膊上,手上到处都是包。一到夏天,虽说环境优美,想出去散散心吧,一想到蚊子的叮咬就望而生怯,没有了出门游玩的心思。但在蚊子少的时间段和季节里,欣赏此地无限风景,真的是非常赏心悦目。
     都说这边的美食好吃,在网上都是出了名的,而且花样百出。而我偏偏就是吃不习惯,在自己的家乡,一顿馓饭,一顿面食,吃得相对软和,胃里舒服;加上在外学习时,饥一顿饱一顿的,胃也不是特别好,总是喜欢吃薄点的,细点的面食。而这边的人,大多都是又粗又硬的各种面食,让人吃了以后胃里特别不舒服。适应了好长时间还是不行,所以,我一般都是自己做着吃,哪怕是自己做得粗糙简单,胃里舒服就行。
     一般人们到了一个新环境都会想尽办法的建立人际关系,而我似乎没有刻意去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但总有好心的同事,热情的帮忙,照顾我,那份温情,我是一直记在心上的。
     如今的工作,接触的人更多,在相互交往中,也没有刻意去建立人际关系,但只要发自内心,单纯,真诚,还是于无形中建立起了自己的人际圈,尤其通过自己看雪师的书并给读者介绍雪师的书后,朋友就是固定而且是那种即便不怎么聊天,但他们都会主动来找我,希望我给他们介绍好书。
     张掖除了自然风光美好外,历史文化底蕴也极其深厚,只是本人身在福中不知福,两眼一抹黑。在遇到雪师后,自己被文化点亮人生后,才发现此地到处都是宝藏,才慢慢体会那文化底蕴,并虚心向H老请教、学习,慢慢地,对这一方水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别样的情感。
     有句话大概是这样说的,因为一个人而爱上一个城,大概就是在说我吧。因为雪师来到这个城市,让我一下子爱上了这个城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