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臭的美食

 麦侬1 2021-11-22

普遍意义上,人们对于食物好坏的评价来自嗅觉、视觉和味觉的综合感受。很多时候,人们甚至未见其形、未尝其味,仅仅通过食物散发出的香气就被吸引,例如烘焙店里蛋糕的甜香、川菜馆里弥漫的辣香。然而,偏偏就有这样一些食物,它们并不刻意迎奉人们的喜好,甚至拒人千里,但一旦接近却足以撼动味蕾的每一根神经。这些带“味儿”的美食,却是臭味和鲜味并存,对于嗜臭者来说,只有凭借着“发臭”这种不可思议的发酵,蛋白质才会分解成多种的氨基酸,将普通的“新鲜”提升为更深层次的“腐鲜”,让臭味成为一种刻骨铭心的美味。


臭豆腐

中国最著名的臭味美食,当然非臭豆腐莫属。这种外表丑陋且奇臭无比的食物,却是中国的“国民小吃”,走在大街上,甚至可以看到许多妆容精致、衣着时尚的女孩子捧着一份臭豆腐边走边吃。臭豆腐为何会有这么大的魅力?

汪曾祺先生曾说:臭豆腐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此话不虚。臭豆腐是典型的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它是以优质黄豆为原料,经过筛选、脱壳、浸泡、磨浆、过滤、煮浆、点浆、成型、划块、发酵等数十道工序,经过油炸、加卤和发酵等工序制作而成的,在发酵腌制和后发酵的过程中,其中所含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刺鼻的臭味,但鲜味也正是由此而来。

图片

臭豆腐的烹制方法和食用方式各地都有不同,最常见的是油炸臭豆腐,再配合辣酱或酱油等酱汁食用。刚炸出来的臭豆腐外皮一层金黄金黄,还嘶嘶泛着油热,牙齿轻轻一碰,焦香的外皮应声而破,热气裹着嫩嫩的内瓤与舌头接触,酱味恰到好处地弥补了豆腐块儿内部不容易入味儿的缺失,口感和味道都与炸制之前的臭味形成了明显的反差,这大概也是大家迷恋它的原因。

图片

不可忽视的是臭豆腐的制作流程比较复杂,经过油炸、加卤发酵的,如果温度湿度控制不好,易受到其他细菌的污染,轻则引起人体胃肠道疾病,重则导致肉毒杆菌的大量繁殖,产生毒性很强的肉毒毒素,这也是媒体报道臭豆腐中毒的元凶,所以尽管臭豆腐好吃,大快朵颐之余还是注意食品安全。


臭腐乳

王致和,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一心为了考取功名而不断努力,可谓“进步”青年是也;豆腐,一种中国人都喜闻乐见的食物,可谓“家常”食材是也。当王致和遇到了豆腐,而且这个豆腐还变了质、长了毛,变得臭气熏天、臭不可闻,世界上就多了一种美味。

臭腐乳,是在后期发酵过程中以低浓度的盐水为汤料酿制而成,表面的色泽基本一致,呈豆青色,因此又名青方、青腐乳。臭腐乳具有特殊的硫酯香气,滋味鲜美,咸淡适口,臭中含香,保证了其独有的细、软、鲜、香的特点,而且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营养价值。据说,当年王致和臭豆腐传入宫廷御膳房后,成为慈禧太后很喜欢的一道日常小菜,还赐名“御青方”。

图片

对不习惯的人来说,臭腐乳的那股臭味简直令人深恶痛绝;但在许多老北京的心中,臭腐乳却是一味传统佳肴。一般的老北京人,买回臭豆腐,全家就着这臭豆腐,筷子头蘸一点吃,就可以当做清粥配的小菜,吃的有滋有味。吃玉米面贴饼子、窝窝头,配上臭腐乳,曾经是老北京市民的传统“快餐”,有句顺口溜叫“窝窝头就臭豆腐,吃起来没个够”。


北京豆汁儿

豆汁是北京独有的吃食,是水磨绿豆制作粉丝或团粉时,把淀粉取出后,剩下来淡绿泛青色的汤水,经过发酵后熬制成的。据说早在乾隆年间,豆汁已经传入皇家了。“没有喝过豆汁儿,不算到过北京。”这是汪曾祺先生写下的话。

图片

确实,豆汁因有浓烈的酸败气味,一般人很难适应,汪曾祺先生也说:“这东西是绿豆发了酵的,有股子酸味。不爱喝的说是像泔水,酸臭。爱喝的说:别的东西不能有这个味儿——酸香!这就跟臭豆腐一样,有人爱,有人不爱。”

北京人爱喝豆汁,并把喝豆汁当成是一种享受。可不少外地人,第一次喝豆汁,那犹如泔水般的气味使人难以下咽。以下是某人的亲身经历:“在护国寺要了碗豆汁儿,脑袋低下去要喝的瞬间,我觉得自己是趴在煮开了的马桶前,毫不犹豫的没喝,一口没喝....”

不过,若是习惯了那股味道,感受就不同一般了。有些人竟能上瘾,满处寻觅,排队也非喝不可。熬好的豆汁儿色泽暗淡,入口滚烫厚重,酸腐味儿浅下去很多,吃时还要就着辣咸菜丝和焦圈,咸辣糅合酸甜,各去锋芒,圆融适口。


臭面筋

臭面筋是武汉和南京两地的特色菜,湖南河南大概也有,其他的地方就难说了。臭面筋的做法说起来简单,跟做臭豆腐大概差别不大,把面筋过一下开水,放在潮湿温暖的地方(要消毒)让它发酵,冬天发酵时间要长一些,夏天容易发酵过头,等长出白毛来,就用点盐拌匀,放在密封的坛子里,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吃了。

图片

臭面筋闻上去奇臭无比,吃起来味道鲜美异常。武汉臭面筋配辣椒炒或者烧腊鱼,咸、香、辣,很是下饭。也可以切成薄薄的小片,浇上麻油,盛在精美的小碟内,早餐时一碗热粥佐以几片臭面筋,真是余香绕口,不忍停筷。炒素菜时,也可用它调味,特别是水芹菜,炒制时洒入些许臭面筋小丁,浇上一点卤汁,那水芹的苦香融入淡淡的臭香绝对是世间美味。

图片


臭冬瓜

臭冬瓜是浙江宁波的汉族传统风味名菜,同样以臭闻名。相传,浙东濒临东海,海产品丰富,早年间没有冷藏设备,海产品上岸后极易变质,所以渔民们只得将大量鲜货用盐腌制成咸货。由于当地居民长期与这些有咸味、腥味的海鲜打交道,故对臭味食物不仅习以为常,而且有所偏爱。宁波一带有'麻油老酒腌冬瓜'之民谚,是民间早晨下泡饭的佳品。

图片

臭冬瓜工艺简单,取成熟冬瓜去囊、切块、焯水、冷却、撒盐、加入卤水、入坛发酵即可制得,冬瓜生熟、卤水浓淡、密封时间长短均有讲究,由此可以得到不同风味的臭冬瓜。基本风味有两种,一种偏臭,一种偏酸。卤水来自于豆腐或豆豉的发酵液,其臭也主要来自于此。臭冬瓜吃第一口时,会觉得满口的怪臭,但若接着吃上几块,渐渐觉得胃口大开,饭菜皆有香味,真是妙不可言!正如周作人所言:“名臭而实香,生熟都好吃……是一点没有富贵气味的!”

图片


臭苋菜梗

“最热时腌下的苋菜梗差不多可以拿出来吃了。”每年夏季刚过,天气微微转凉时,绍兴人便开始这样说了。没错,就是那道爱它的人爱到它发狂,厌它的人拒它于千里的臭苋菜梗。

图片

苋菜是江南地区常见的蔬菜,初长时极嫩,但极容易进入快速生长期,一到这个时候它便老是往高处直蹿疯长。这时候的苋菜已经不适合直接炒来吃了,农家便索性让其留种在地上,使它长成粗壮的杆子当作霉苋菜梗的用料。

现在吃的腌苋菜梗多半是“熟腌”的,就是将新鲜的苋菜梗切成一段段,上锅蒸熟,冷透之后加点传统的臭卤。比较传统的做法是“生腌”。将切成段的苋菜梗放到坛子里,“每摆2~3层,就撒上一层盐。压实、密封。但腌制的时间会久一点,差不多要等到年底才能吃。”生腌的做法更加生脆、爽口。

图片

天然发酵而成的霉苋菜梗相对味道没那么浓郁,味道都在墨绿色的卤汁中,吸吮起来微臭之余还有股清甜味道。一盘完美的成品苋菜梗,应该是色绿如碧,清香软酥,鲜美入味,尤其在夏季,捞一碗霉菜梗,浇点农家自磨菜油,上锅一蒸,扑鼻而来的香味立刻让味蕾大开。剩下的卤汁更是宝物,将豆腐、毛豆、南瓜等浸泡一两个小时,可蒸可炒,味道妙不可言。


臭鳜鱼

臭鳜鱼是徽州菜的代表,又称臭桂鱼、桶鲜鱼、桶鱼、腌鲜鱼。所谓腌鲜,在徽州本地土话中有臭的意思,在徽州甚至有“鱼不臭不吃”的风俗。这道菜多年来的影响力只增不减,得益于“臭”与“香”的鲜明对比,而这正是臭鳜鱼的魅力所在。

图片

臭鳜鱼制作过程有讲究,是把新鲜鳜鱼用淡盐水腌渍在室温25℃左右的环境中,用木桶腌制最好,肚皮朝上摆放,用山间青石头或河卵石压住,时经六七天后,鱼体散发出似臭非臭气味时即成。这种食物,肉质鲜嫩、醇滑爽口,保持了鳜鱼的本味原汁。食用时,入油锅略煎,配以猪肉片、笋片,小火红烧至汤汁浓缩,即制成徽州名菜红烧臭鳜鱼。


徽州毛豆腐

毛豆腐也叫霉豆腐,徽州地区传统名菜,是一种表面长有寸许白色茸毛的霉制品。千年前,纯朴聪明的的徽州人民就已经将豆腐赋予了新的活力,民间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徽州第一怪,豆腐长毛上等菜。

图片

制作毛豆腐的原料和豆腐很相似,当地人会选用上好的黄豆和当地的泉水。最特别的之处在于这“点”豆腐。毛豆腐成型的关键,不是常规点豆腐时所用的卤水或石膏,而是用一种秘制的酸水来“点”。虽然酸性物质和卤水一样可以让大豆蛋白凝固,但是秘制酸水的最大意义不在于此,重点是能够让其中的微生物随着点卤流入,像种子一样被埋进豆腐中。这应该就是毛豆腐长出茸毛以及口感独特的秘密武器。

图片

毛豆腐一般吃法是油煎成两面略焦再红烧,也可以油炸、火焙或清蒸。而古徽州最有情趣的吃法,是向街头走街串巷的货郎买上一份毛豆腐,浇上香油,淋上辣椒糊,就着油锅边吃边聊,既鲜美可口,又独具风味。


霉千张

霉千张,是绍兴市上虞县崧厦镇的著名特产,制作历史悠久,是豆制品中的佳品。百年崧厦霉千张,乾隆美誉传天下,那股咸鲜中带着稍许臭的味道,让喜欢吃的人简直欲罢不能。崧厦霉千张历史悠久,口感醇正,味道极好。

图片

挑选优质黄豆浸胀,用石磨磨成浆汁,再用文火把新鲜豆浆烧熟,用盐卤打花,然后倒在一张事先铺好的土粗布上压干水分,做成薄、匀、燥的“千层衣”,再把“千层衣”叠齐,切成长方形小条,下面垫上干净的籼稻稻草,上面压一块豆板,把它放在较暖的地方,霉化后即成。

图片

霉千张刚上桌时会闻到一股霉味,说臭却不讨人厌,这是因为千张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氨气,这股气味就是氨气散发出来的。吃起来比较冲,喉咙会有点酸酸的感觉。虽然进口冲,但是随后一股软糯咸鲜的味道开始渐渐浓厚,伴随着独特的异香,在口中慢慢融化,霉中透出鲜洁、清香、素淡,是一道极其入味的下饭菜。


酸笋

通过《舌尖上的中国》,柳州的酸笋一时间声名大噪,成为柳州知名度最高的地方性名产之一。很多外地人通过电视节目,都对制法古拙、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酸笋起了兴趣,想要做一回“逐臭之夫”,尝之而后快。

图片

把笋泡酸,是为了便于贮存而形成的味觉转换。柳州周边的郊县,山环水旋,茂林深竹,所产的毛竹笋,有的一根就有十多斤重,有着泡制酸笋的天然条件。因而,很多酸笋的个头也极其壮观,粗大的笋节,肥厚的肉壁,经泡制后有着一种近似象牙般的通透质感,看起来十分娇嫩。柳州人泡制酸笋的方法,就是把笋除壳,放到清水里浸泡,特别粗大的笋,还会切段剖开浸泡,以缩短其变酸的时间。但需要注意的是,泡制过程中不能沾上一星半点的油污,不然就会泛起白沫,酸笋也会变质发臭。

图片

▲酸笋黄豆焖船丁鱼

经过半个月的自然发酵,酸笋就可以吃了。刚从瓦瓮里捞出来的酸笋,会散发出一股强烈的酸馊味道,辛气刺鼻,让不少人难以适应。而这种由第一观感带来的不适,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让许多外地人就此放弃尝试酸笋的愿望,甚至闻之而色变,要远远避开那股无法准确描述的酸馊臭味。

图片

▲酸笋炒牛肉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是酸笋的最好概括,有人爱它,也有人恨它。但对于柳州人而言,它早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柳州很多小吃都是以酸笋添味,如螺蛳粉、凉拌粉、汤粉、干捞粉、炒螺、煮螺……原因很简单,酸笋不论味道还是气息,都极为浓烈,只需添加少许,就能很好地烘托食物的滋味,勾起食客的食欲。虽然一道美食,是众多食材共同缔造的结果,但若是缺少了酸笋的勾兑,食客也就会少了一份意外的惊喜。

图片

▲螺蛳粉


虾酱

虾酱是中国沿海地区、香港以及东南亚地区常用的调味料之一,是用小虾加入盐,经发酵磨成粘稠状后,做成的酱食品。味道很咸,一般都是制成罐装调味品后,在市场上出售。虾酱又名臭虾酱,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臭味,不过,这种臭不是坏事,某种意义上讲,虾酱吃得就是一个臭味,如果缺少这种味道,它就不会受到食客的青睐了。亦有将虾酱干燥成块状出售,称为虾膏或虾糕,味道较虾酱浓郁。由于虾酱是一种储藏发酵食品,在储藏期间,蛋白质会分解成氨基酸,使之具有独特的鲜美滋味,回味无穷。好的虾酱颜色紫红,呈黏稠状,气味鲜鲜,酱质细腻,没有杂鱼,咸度适中。

虾酱的食用方法很多,既可用作各种烹饪和火锅调味料,又可用于做出许多独特的美味小菜,如鸡蛋蒸虾酱、虾酱炖豆腐、辣椒蒸虾酱等。最容易做的是鸡蛋虾酱饼。把油烧热后倒入虾酱,加葱末、蒜末、干红辣椒段,少许黄酒和醋,炒熟后浇入打散的鸡蛋烙成饼就可以了,如果是春季吃,加入少许香椿味道会更好。

图片


北海沙蟹汁

在广西北海的海边,有许多这种超级小的小螃蟹,当地人称之为“沙蟹”。它们在退潮时会出洞到海滩上活动。沙蟹虽小,却是当地的一种特产美味。北海人用沙蟹制成“沙蟹汁”,在吃白切鸡的时候做蘸料,吃了会让人回味无穷。沙蟹汁焖豆角可以说是广西北海市的名菜,就算只是在喝白粥的时候,放上一点沙蟹汁,就会令人胃口大开。不过,由于沙蟹汁完全是生蟹制成的,因此沙蟹汁带有一股腥味,也由此,沙蟹汁成了类似“臭豆腐”的存在,喜欢的人觉得它美味无比,不喜欢的则是闻着就讨厌。

图片


鱼露

鱼露,又称鱼酱油、胰油,胶东称为鱼汤,福建称为虾油,是闽菜、潮州菜和东南亚料理中常用的水产调味品。鱼露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的鱼露,应是指腌制咸鱼时排出的鱼汁,这些鱼汁的成分除了盐水,主要是鱼类蛋白水解产生的多种氨基酸,既鲜味又营养,渔民觉得倒掉可惜,就留下来充当调味料。现在我们所食用的鱼露,是用小鱼虾为原料,经腌渍、发酵、熬炼后得到的一种味道极为鲜美的汁液,色泽呈琥珀色。鱼露气味难闻,更有人说是又腥又臭,但蘸上食物后送入口时,却有一种说不出的鲜美,令人回味无穷。

图片

鱼露可用于汤类、鱼贝类、畜肉、蔬菜等菜肴的调味,如“鱼露芥蓝菜”、“铁板鱼露虾”等;也可用作烤肉、烤鱼串、烤鸡的调味料,如“酒炙鲈鱼”一菜,即以鱼露为蘸碟;适用于煎、炒、蒸、炖等多种技法,尤宜调拌,或作蘸料,也可兑制鲜汤和用作煮面条的汤料;民间还常用其腌制鸡、鸭、肉类。

图片

二哈视界
随着二哈的视野,看一下这个有趣的世界
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