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北牖 | 桑树本就不属于草原——《契丹国志》读书笔记(二)

 北牖居 2021-11-22

《契丹国志·太宗嗣圣皇帝》记载:“会同九年春正月,辽师至邢、洺、磁三州,至于安阳河,千里之内,焚剽殆尽。辽主见大桑木,骂曰:'吾知紫披袄出自汝身,吾岂容汝活耶?’束薪于木而焚之。”

辽太宗见到一棵大桑树,骂道:“我要是知道紫披袄是从你身上来的,我岂能让你活着?”命令士兵堆起柴火把这棵树烧了。

劳师远征,他为什么要烧掉一棵树?

有人说他要根除汉人经济支柱。桑树用来养蚕,养蚕可以纺织,丝绸是中原的经济支柱。烧了你的桑树,看你还从哪里整出绢帛!这一招相当于今天战争中摧毁俄罗斯的天然气田,炸掉海湾国家政府军控制的油田,釜底抽薪要你命。

有人又提出巫术说。桑树让草原民族联想到衣服,烧掉衣服就是烧死穿着紫披袄的汉族君主,这是施于对手的诅咒。

这两种说法我都不认同。

契丹人只是烧掉一棵桑树,不足以摧毁中原经济,釜底抽薪说在数学上就不成立;把桑树看成是中原将士的替身,亘古未有,汉族的图腾与桑树不沾边,巫蛊说在民俗文化上也不成立。

这棵树死的不明不白。

答案就应该在下令烧树的人身上了。

耶律德光,契丹国第二任皇帝,耶律阿保机的次子。在述律太后的铁腕相助下继承皇位,迫使阿保机的长子耶律倍出走后唐。耶律德光庙号辽太宗,按照谥号命名的惯例,“太宗”一般是发扬光大新朝基业者。辽太宗比较有作为,他扩大了契丹的疆域,使之成为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地方政权。他帮助儿皇帝石敬瑭灭了后唐王朝,建立后晋,又灭了石二世的后晋,顺势改国号为大辽,成为唯一入主中原的契丹皇帝。(从当时的中原视角来看,耶律德光给了石敬瑭一个顺水人情,出兵灭唐立晋,得到了富庶的幽云十六州。石敬瑭“里通外国”,勾结境外敌对势力实现政治野心,引狼入室,丧权辱国,成为十足的汉奸。耶律德光则是与石敬瑭狼狈为奸,是中原王朝的入侵者。)梁唐晋汉周五代,被他灭了两代(北宋灭了汉与周)。他继承阿保机宽容的民族政策,在疆域内实行一国两制。汉族地区沿用原有的农耕制度,官府在道路南面;契丹族等牧区实行游牧制度,官府在道路北面。中间是开门朝向太阳的皇宫大帐。南北面官迎着朝阳共同施政,四时捺钵随着风向高效运转。

树是好树,人是能人。

作为一个君临天下的统帅,要努力维持占领区的稳定秩序,安民告示贴满城是基本的政治常识,他不会不懂。

耶律德光从不长桑树的草原兴兵南来,烧掉了中原大地上这棵桑树,象征着对固有生灵的毁灭。这是违逆天地之举,来自萨满风行地区的他比谁都清楚。

那到底为什么放火呢?

原来是“其叶沃若”的桑树让他吃尽了苦头。

开疆拓土的百年功业让他得意忘形,势如破竹的军事胜利膨胀了他的制度自信,在中原占领区他依然采用野蛮的“打草谷”方式解决军粮。在中原,历来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以强大的后勤支撑战局。契丹军队粮草供应传统上依靠行军途中的抢掠,他们自称为“打草谷”。后来同为游牧民族的成吉思汗大军横扫欧亚,所过之处城郭村镇夷为平地采用的就是这种做法。这是一种破坏性的征服,后果严重。官兵抢掠,混乱不堪;群盗蜂起,百姓痛苦。乱了,一切都乱了。史家评价耶律德光没有统治农耕文明的经验,还是以游牧思维治理已经成为辽朝国土的中原大地,这是政治上水土不服。

今人分析,契丹兵马习惯了塞北草原的干爽清凉,骑兵体质承受不住中原地区的潮热气候,他们的得力战马在多雨泥泞的地区难以驰骋,威力巨大的契丹弓箭从草原干燥环境里被带到湿润地区改变了物理特性,弦软无力。这些是军事上的水土不服。

结果在灭亡后晋的一次战役中,辽军惨败,“德光丧车,骑一白橐驼而走”。(这下轮到耶律德光狼狈不堪了,他抢了一匹骆驼仓皇逃命。)

(相映成趣的是后来的中原雄主宋朝的太宗赵光义,在辽景宗时期兴兵攻打契丹,战败负伤,腿上中了两箭,战马栽倒污泥中含恨牺牲。赵光义无法骑马,“窃驴车遁去”。

两个太宗筚路蓝缕创业艰难隔代相惜,没有上演关公战秦琼的大戏。)

接着说辽太宗耶律德光。

他经过一系列苦战,终于消灭了后晋残余,戴上皇帝的“通天冠”,披上了本文开篇提到的“绛纱袍”,称帝中原。契丹正式改称辽。

 “打草谷”的后患不断显现,称帝中原仅仅两个多月的耶律德光如坐针毡,他待不下去了,想要还军北上。

“帝谓百官曰'天时向暑,吾难久留,欲暂至上国省太后’”(这里眼看就要酷暑临头,我受不了,想回上京,想回到草原看看我妈。)

他妈就是那个“断腕太后”述律平。在潜意识里,这种处境下想妈了,不是吉兆,回老家则暗示灾殃。

政治上水土不服,军事上水土不服,现在他身体也水土不服,苦热难耐,急火攻心,大口吃冰,高烧不退,草原雄主染病中原。

带给中原百姓痛苦不堪的耶律德光身体与精神都痛苦不堪,“谓宣徽使高勋曰'吾在上国,以射猎为乐,至此令人悒悒’”(这里让我上火,我想念上京草原快乐的牧羊人生活!)

“今得归,死无恨矣。”(这是丧气话)

大热天里太医们把冰块敷在耶律德光的胸口上,无济于事,辽太宗最终“崩于杀狐林”。

是什么要了耶律德光的命?

水土不服,天杀异类,生灵涂炭,人心思安。

天地人都下手了。

还有一只无形的手,就是文章开篇那棵大桑树,名字叫诱惑。

想当年,他的父亲耶律阿保机建立草原帝国契丹,春夏秋冬流云,自由自在放牧。到他即位后,中原太乱,他渔翁得利;贪心不足,他得陇望蜀。可是他不像被排挤掉的哥哥耶律倍那样有文化,他不知道汉族哲学里“命里半斤莫求八两”这一句,也没听说过“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有莫强求”那一版本。得了幽云十六州,丧了一条苦热命。

步子迈大了。

一手立耶律德光为帝的述律后在北方听到儿子死讯,下令“活要见人,死要见尸”。那么热的天气尸体怎么保存?无奈之下随军太医请厨师帮忙,剖腹塞盐,把帝尸制作成了契丹风格的木乃伊,汉人戏称为“帝羓”。(羓,大块干肉。)述律太后见尸,百感交集忍住没哭,第一道命令杀厨师,第二道命令“待诸部宁一如故,则葬汝矣”。

死后也不得安宁。

吸引耶律德光南下中原的,就是那棵大桑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