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国风雅 | 慕容燕国的文教往事——朝阳古城踏查笔记(一)

 北牖居 2021-11-22

                                     一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作为东北地域文化爱好者,我被唐诗、龙城、胡马深深吸引,在有气象记录七十年以来最热的这个夏天,驱车自驾,从伊通河畔的长春出发,日行千里,奔赴东三省最西边山岭之间那个叫做朝阳的历史文化名城。
 
朝阳最初的名字就是龙城。
 
这是辽宁省西部山区的一个地级市,百姓生活安闲。如果以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四大都市为中心视角,朝阳的位置显得有点偏,在市场经济大潮里偏居东北一隅山地,默默无闻。可是从北中国历史的宏大视域来看,朝阳却是东北与中原衔接的纽带。
 
朝阳有着一千七百年的建城史,曾经是三个朝代的首都,在这里坐殿的“皇帝”至少有八个。在东北大地上屈指可数的千年古城中,它的历史厚度仅次于辽阳。
 
这是我必须要去看一看的地方。
 
车轮飞转在辽西山区的高速公路上,大路旁边一片开阔的谷地上铭牌曰“龙城”,我就是从这个出口驶入朝阳市区的。路边一栋楼宇被绿叶裹得严严实实,犹如历史的真相等待望穿。问路于地主“双塔怎们走?”那位朝阳壮汉被我整蒙了,他缓过神儿来之后说“南塔在南边,北塔在北边”,这答复又把我整蒙了。原来如此,谢过!谁让你这外地莽撞人随便给人家当地所在安上自出心裁的名字。
 
站在北塔之下,回望慕容街悠闲乘凉的店铺掌柜们,我梳理着历史的线索。
 


                                     二
 
先从北方大地说起。上溯两千年。秦汉大帝国北方的匈奴是中国历史课本里难缠的军事陪练。匈奴占据蒙古高原,他们的东面就是我寒风猎猎的大东北。那里有一群放牧于林草之中的猎人,因为地处匈奴以东,所以被称为东胡。东胡势力逐渐强大到拥有“控弦之士二十余万”,那是二十多万弓箭手。他们的箭头不是肃慎人的“楛矢石弩”,也不是秽貊族系的杀猪刀,而是射向匈奴的顽强不屈。
 
东胡与匈奴此消彼长,争夺生存空间。在匈奴势力最为强盛的时候,东胡被挤压到两座大山里。一座是乌桓山;另一座是鲜卑山,就是现在的大兴安岭。乌桓山主人最后被曹操收服,鲜卑山主人则凭借顽强不屈的意志在中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多个政权。
 
为了知道得更全面,我去查阅史料,情怀满纸的傅氏《东北史纲》与小志惠赠的佟氏《中国东北史》久负盛名必须先看,又在某旧书网买到了《鲜卑简史》,在书架上翻起了《走进东北古国》,想起了青年时在长春火车站前面斯大林大街古旧书店买的那套《晋书》,还展开了我那版绿意盎然的东北地图,我看到了这些往事:
 
鲜卑人在大兴安岭北端的一处山洞里走向历史,向阳而生的猎手们走向呼伦贝尔草原,走向大兴安岭南端,走到了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一带。对东北地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是否觉得耳熟?是的,那个两河交汇的地方是后来威震欧亚的契丹人宗族传说里的伊甸园。再往南方走,就到了大凌河畔的朝阳地界。
 
鲜卑人继续向南迁徙向西扩张,在与匈奴人和中原政权拉锯较量中,他们历史上第一个英雄出现了,那个人叫檀石槐。檀石槐把无组织无纪律的鲜卑人整合起来,建立部落联盟。后来发展得好的有三家,分别是拓跋鲜卑、宇文鲜卑、慕容鲜卑。这三大鲜卑巨头人多势众地盘广,都曾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演出过风云激荡的大戏。
 
最终立足于辽西山地里的慕容鲜卑就是本文的主角,他们先后建立了六个国家,其中有三个都以龙城为活动中心,名字都有一个“燕”字,分别是前燕、后燕、北燕。
 


                                       三
 
有一个浪漫的说法,认为慕容这两个颇有质感的汉字是一种美丽的首饰“步摇”。这种首饰现在展出于辽宁省博物馆,是该馆上过央视张国立那个节目的一种镇馆之宝。我的手机拍摄技巧挺差,镜头里没有看出这些纯金的头饰哪里美。可是当年领着鲜卑人来到辽西山谷的慕容家族祖先们实在为之着迷,为了体验佩戴步摇的愉悦感他们甚至改换了发型。从此在历史上留下了鲜卑语发音与“步摇”相近的“慕容”这两个字。
 
浪漫的慕容鲜卑是东北最早有完整故事的一群人,出现了不少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

                                四 慕容廆

慕容廆仪表堂堂,魅力出众,史称“雄杰有大度”,被后人称赞为具备帝王的一切特质,是前燕国的“无冕之王”。

慕容廆是把鲜卑人的首领由单于转变为君主的第一棒接力人,他是历史上承认的前燕国的奠基者,是东北的曹操。

那是中原历史上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草创之艰难暂且不提,经过几番较量,胜利的喜悦与失败的痛苦都品尝到了之后,辽西鲜卑首领慕容廆正确调整了与西晋的关系,不再骚扰那个强大的中原政权。他化敌为友,赢得了较为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这显示了他具有务实灵活的政治头脑。

经历了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的西晋王朝彻底崩盘,中原地区生灵涂炭,华夏百姓流离失所,难民潮涌向了东北。慕容廆不失时机地举起招募大旗,敞开怀抱安置流民,接纳的汉族人口数量超过土著鲜卑人十倍以上,迅速扩充了人口实力。这一举措显示了慕容廆胸怀宽广,目光远大。

他选贤任能,使用流民中的优秀人才治理流民,让背井离乡的百姓依原籍设置郡县。那些难民在东北大地的山岭之间找回了同乡之谊。北牖推测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华侨之乡。

流民中的大量人才被慕容廆信任重用,在慕容鲜卑政权内部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慕容廆帐下出现了许多汉族地区投奔而来的股肱之臣,辽西地区打造了东北历史上第一块人才高地。众多汉族有识之士当中有一个鲁昌,在慕容廆那里已经做到了征虏将军,他建议慕容廆拥护西晋遗脉琅琊王司马睿在江南登基称帝。最终司马睿成功即位晋元帝,建立了东晋。这个举动使慕容廆成为东晋的国家功臣,为割据一方积累了政治资本。

慕容廆在众多人杰的辅助下基本控制了辽东地区的其它势力,疆域在不断广大,从辽宁博物馆展出的地图上看,今天的辽宁省几乎都在他的控制范围内。

他积极引进中原地区的文明成果,学习汉族法律和农业耕种管理技术,引导鲜卑民族走向农耕文明。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的众多三燕历史文物中,我们能看到前燕国大力发展农桑的成果——古代东北也曾经种植桑树,养蚕纺织。这些铁证如山的文物展示颠覆了多少人对古代东北文明的认知!

慕容廆天资过人,文化水平很高,有发言和著作为证:“廆尝从容言曰'狱者,人命之所悬也,不可以不慎。贤人君子,国家之基也,不可以不敬。稼穑者,国之本也,不可以不急。酒色便佞,乱德之甚也,不可以不戒。’”中华书局出版的《鲜卑简史》认为对一个少数民族的部落首领而言,能说出这样水平的言论是惊人的。慕容廆把自己的思考写成汉语著作《家令》,文章长达数千字,阐明了自己的主张。这是我所知道的东北地区最早记载于正史的文献——我很激动。

需要注意的是,慕容廆的著作使用的是汉字,鲜卑人没有自己的文字,慕容廆全盘引入了中原文化教育,兴办学校,最有名的学校叫“东庠”。《晋书》记载“平原刘赞儒学该通,引为东庠祭酒,其世子皝率国胄束脩受业焉。”

慕容廆安排汉族人士刘赞主持东庠教学,做东庠祭酒,太子慕容皝带领皇亲贵胄缴纳学费入学受业,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文明场景!一群放下弓箭的东北原住民手捧诗书崇文奉儒,给这片土地留下了那么早的中原文化印痕。我还能再随波逐流地慨叹东北没文化吗?

东北文化曾经存在于冰天雪地的山陵沟谷当中!

两晋时期的辽西地区如此重视文教,产生了令人激动的良好效果,史书记载慕容廆“览政之暇,亲临听之,于是路有颂声,礼让兴矣。”慕容廆带头学习,业余时间经常去学校蹭课,鲜卑社会上学风浓郁,东北大地的冰雪路面上也响起了读书声,文明礼让的风气在那里悄然兴起。

为什么消极地不教胡马度阴山呢?肯教汉字出塞北不就得了嘛。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个人自扫门前雪,天下何时归大同?未来世界,统一天下的最终一定是文化,不是吵嘴也不是动手打架,北牖今天在台风烟花的余威里、塞外春城的楼宇中写下这句话,以警世人。


                               五 慕容皝
 
慕容皝是前燕国的第二代领袖,是东北的曹丕。
 
作为慕容廆的继承人,“世子”慕容皝在东庠里学业有成了吗?
 
看看历史记载吧:“皝雅好文籍,勤于讲授,学徒甚盛,至千余人。”
 
他雅好文籍,他喜欢读书!一个从小在金戈铁马征战队伍里长大的鲜卑贵族拉弓射箭之余喜欢读书,实在让我钦佩。
 
慕容皝真的很忙,他南征北战,建立前燕,扫平敌手,席不暇暖。可是再忙,他也要去学校上课。看来他在东庠学业有成了,现在的慕容皝作为辽西文化传承人要开始给别人上课了。他勤于讲授,学徒达到千余人!想象得出那个盛大场面吗?没有麦克风的辽西山谷里,慕容皝像后世的王阳明一样,指挥作战之余,如痴如醉地给学徒讲解宇宙人生的道理,那叫一个过瘾。
 
那个时候的中国北方大地,读书风气在目光远大的族群当中看来真的普遍存在。能写诗的曹操、曹丕与曹植已然在中原作古,爱上课的慕容家族在东北继承了曹氏文攻武略的中土遗风。
 
述而不作没意思,慕容皝决定动手写点啥,他亲自编写了识字课本《太上章》,用来取代西汉人编写的《急就篇》,抢了教材编撰委员会的风头。他又写出了《典诫》十五篇,用来教育贵族子弟,这篇著作今天显然看不到了。但是可以猜到他的《典诫》应该与他父亲慕容廆那篇《家令》相似,也是家教类著作。研究中华民族家风家训的柳五兄想必会对这爷俩的著作感兴趣。我想说的是,作为一千七百年前的东北大地,作为马上打天下的游牧民族首领,如此郁郁乎文哉,真不容易。
 
慕容皝不仅喜爱读书,勤于讲学,乐于编写教材,还捐出自己的旧宫设立官学“东庠”,在那里举行乡射之礼;更要参与教学管理,他赐给在官学里读书的大臣子弟荣誉称号“高门生”,那应该是一种学位称号。更让后人欣喜不已的是他还亲自组织考试,每月都去东庠视察,考试学员的优劣。我很想知道这样的举动是不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月考!这样的教育教学管理者放在今天都是一个行家,当个令人不失望的教育部长绰绰有余。
 
慕容皝索性把人才培养选拔工作进行到底,他亲临东庠考试学生,挑选当中出类拔萃的学员提拔任用为自己的近侍。这又兼职做了人力与社会资源保障部部长和组织部长。
 
如果不是找到了历史记录的白纸黑字,你能相信这样的人物是东北古人吗!
 
《晋书》记载慕容皝“雄毅多权略,尚经学,善天文。” 他是个雄心勃勃、意志坚定、富有韬略的杰出人物,崇尚儒家学说,他还擅长天文学!他是古代东北杰出人物的一个代表,大学者傅斯年在他的名作《东北史纲》里忍不住称赞其为“虏主中之矫矫也。”
 


虽然本文探究的是文化,但是书写东北一个时代的最高统治者,话题显然离不开政治军事,我们现在简单了解一下慕容皝的从政故事。
 
历史当即给了我一个下马威。率先发难的是慕容皝的兄弟排行,他到底是慕容廆的第几个儿子?李振峰《鲜卑简史》(中华书局)说是“嫡长子”,黄斌、黄瑞《走进东北故国》(远方出版社)说是“次子”,房玄龄编撰的《晋书》(绝对正版二十四史)说是“第三子”。研究东北古代史的资料就是这样,既稀缺又混乱。学习东北历史的都是苦人,首先苦于文献短缺。
 
但是残缺的文献掩盖不了慕容皝的丰功伟绩。
 
他征服了与慕容鲜卑世代为仇的宇文鲜卑,收服了“挟洋自重”的段部鲜卑,降服了东北大国夫余国,制服了东北亚古国高句丽,打服了十六国当中的后赵,这是一个“五全老人”(致敬乾隆,嘻嘻)。在他的经略下,那时的慕容鲜卑在军事上成为了东北霸主,政治上成为了在东北地区占统治地位的民族。
 
他继承父亲慕容廆的遗志,强力推行汉化政策,积极吸纳汉族人才,引进中原农业生产管理和技术。一个细节是,他下诏令把皇家园林围场改造开放为农田,分给没有土地的无业流民耕种,还赐给穷人每家一头耕牛,为了鼓励农耕,他亲自在朝阳门东置田种地做示范!这一系列举动使他足够称得上北方历史上英明杰出的政治家。
 
经过父子两代的不懈努力,当初游牧于野的慕容鲜卑部落终于发展成为了东北经济强国。
 
翅膀足够强硬的大兴安岭雄鹰要飞上天穹,慕容皝决定建立前燕国,开始与东晋分庭抗礼。
 
很多人把公元337年看成是前燕在辽宁省朝阳市建国的元年,这个东北古国存在了36年,传了三代。前文说过慕容廆可以被称为慕容燕国的无冕之王,慕容皝则在那一年成为了法律上真正的燕王。慕容皝做为第一代燕王在位12年。
 
佟冬先生主编的《中国东北史》定义这个国家为“以鲜卑族为主体,以辽西地区为活动中心的前燕,是十六国时期东北地区内最早建立的少数民族割据政权”。
 
就是慕容皝兴建了龙城,迁都于此,辽西朝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开端自他而始。今天的慕容街两侧文物店鳞次栉比,步行街上古董商三两围桌摇扇纳凉,慕容皝的历史功勋化成了午后阳光,安详地照耀着悠闲度日的后人。
 


朝阳博物馆门口站着一个体态雍容的龙城菩萨,她自曝身世为红山文化与牛河梁文化的守护者,在这门口等了我一千七百年了。她注视我许久,看我骨相清奇,应该又是个门口踏查的外地访客。那天是星期一,无缘入内,我俩都笑的很轻松。又是周一,辽阳博物馆的闭门羹,在朝阳又添了一碗。她说你如此命苦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别让你白来一回。
 
那是来自大凌河的冰河战士慕容皝的传奇故事。
 
慕容廆临终指定慕容皝即位,权力交接之际,鲜卑贵族发生内讧,慕容仁起兵割据辽东半岛,与统治辽西的慕容皝开战。叛军陆路防守严密,海边则倚仗天然的屏障没有设防。慕容皝审时度势,说服将士,做好了战前动员,在气候严寒的正月,乘渤海结冰的时机,率领大军踏冰过海偷袭辽东。从锦州南面下海,行走冰面300余里,在营口一带登路,直趋慕容仁把守的平郭城下。大敌来临,叛军措手不及,城内军兵反水,内外交困的慕容仁城破被杀,慕容鲜卑恢复统一。
 
“率三军从昌黎践凌而进,仁不虞皝之至也,军去平郭七里,候骑乃告,仁狼狈出战,为皝所擒,杀仁而还。”(《晋书 载记第九 慕容皝》开头)
 
这是只有我天寒地冻海面冰封的大东北才有的故事,我给它命名为“冰海偷袭”。
 
菩萨笑了,见我意犹未尽,她又讲了个故事。
 
天不假年,谁都得死。慕容皝去世之前,曾经到慕容鲜卑的西部边境狩猎。快要过河时,一位穿着红袍骑着白马的老者对他摆手说:“这不是你打猎的地方,你还是回去吧!”慕容皝没有听信老者的话,也没告诉部下,坚持过河打猎,收获颇丰。后来发现一只白免,追赶,开弓,马跌倒,人受伤,病已入膏肓。人生有限,猎苑有涯。慕容皝临终前拉着儿子慕容儁的手嘱咐后事。
 
 “皝尝畋于西鄙,将济河,见一父老,服朱衣,乘白马,举手麾皝曰'此非猎所,王其还也’。祕之不言,遂济河,连日大获。后见白兔,驰射之,马倒被伤,乃说所见。辇而还宫,引儁属以后事。时年五十二。”(《晋书  载记第九 慕容皝》结尾)
 
这是来自游牧民族慕容鲜卑的传奇故事,那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曾经在东北大地上迎风走过,又走到了他们弯弓射雕辽远天地的尽头。
 
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厅的显要位置,还在循环播放着一众明星守护国宝的那个有名的电视片段,他们在讲述双马镫的前世今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双马镫,来自慕容鲜卑。“从来没有一项发明如此简单,却对人类历史进程意义非凡。”铜鎏金木芯双马镫,欧洲人口中的“中国靴子”,出自朝阳北票鲜卑人的马上传奇。
 
慕容皝摔下来的时候,脚踩的是单马镫还是双马镫?


                               六 慕容儁
 
把中国历史兴衰演绎成文学作品的巅峰之作是《三国演义》。魏、蜀、吴三国鼎立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最典型的三国时代,相关的故事妇孺皆知。以此为参照,东北亚历史上还有其它的三国时代,鸭绿江以外有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高句丽、新罗、百济,鸭绿江以里有北宋、辽、西夏的三国时代,有南宋、金、西夏的三国时代。
 
一千七百年前的中国大地上还有一个三国时代——前燕、前秦、东晋。如果采用当时三国自己的国名,则是燕、秦、晋三国时代。
 
开创那一时代的是慕容儁。
 
慕容儁的强力扩张使当时的中国一下子呈现出了由慕容鲜卑建立的前燕、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与中原南渡建立的东晋形成的三足鼎立的局面。
 
慕容儁是慕容皝的继承人,他带领前燕走向了鼎盛时期。他荡平了四周的敌对势力,强力染指中原,彻底消灭了十六国当中的后赵,攻下后赵都城邺城后得到了传国玉玺,于是称帝,迁都,国号大燕,成为东北历史上第一个名正言顺的皇帝。那时的燕国,疆域广阔,占据了相当于今天的东北大部、内蒙东部和中原地区的晋、冀、鲁、豫等省,拥有1579个县,人口达到了一千万。
 
按照黄氏所著《走进东北古国》的观点,“三足之中,前燕为当时中国的第一强国。”中华书局《鲜卑简史》则评述为“前燕的疆土向南扩展至黄河以北,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割据政权。”
 
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慕容儁的北国风雅,他的血液里继承了慕容家族的文化情怀,甚至有今天所谓“性情中人”的一面。《晋书》记载他在蒲池大宴群臣,酒酣耳热之际,为宴会赋诗,畅谈经史著作,想起了夭亡的儿子潸然泪下。(“宴群臣于蒲池,酒酣,赋诗,因谈经史……潸然流涕。”)可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慕容版。
 
慕容儁同样重视文教,在显贤里设立教育机构“小学”来教育慕容家族子弟。他以身作则,注意在群臣和子弟面前树立榜样,性格严肃持重,举止谨慎,不苟言笑,从来不穿着休闲服装进入工作场合,日常生活中也没有懈怠邋遢的姿容。
 
慕容儁也是个文化爱好者。《晋书》记载他同样雅好文籍,在位期间,讲书论道不知疲倦。公务之余,唯一的爱好是与侍臣探究学问,讨论经义道理。我们发现史书记载的慕容燕国三代国主在文化方面的事迹基本差不多,只不过是慕容儁著作更多一些,他的著作多达四十余篇,超过了爷爷慕容廆与父亲慕容皝数量的总和。这体现了慕容鲜卑人在文教领域一脉相承的延续发展。
 
傅斯年先生慨叹慕容氏从辽西起家,既有北国尚武之民风,还能吸收中原之文化,“子孙三世雅好文籍,兴学著书”,汉化程度在五胡之中数一数二,“此其成功之原因”。
 
慕容廆、慕容皝、慕容儁三代燕王的文教故事,令我实在着迷,令我振奋不已,他们的存在颠覆了我对东北古代政权的文化认知。他们的事迹需要挖掘出来,整理出来,书写出来,传播下去。今天我来到朝阳,明天他们的故事就会流传到故纸旅程群落,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纠结于东北没文化的东北人举着手机说:东北也曾有文化呀。
 


                                      七
 
站在慕容街的匾额之下,回望龙城的历史陈迹,金庸先生的题字安静地与我对视,仿佛是在督促我做点什么。我心领神会。铭兄微信留言里一再叮嘱我再去找找金毓黻先生的著作,踏着前辈大家的足印,写遍东北大地山川。我谨记于心。
 
源于龙城的故事还在继续,还有一座寄托思念的塔,还有一首无奈的离歌,我要牢记使命书写下去,还原一段段湮没于东北荒野的往事,致敬一辈辈在冰雪旅途中书写过传奇的那些古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