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春華 |偶感

 一棵树2021 2021-11-22



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细细咂摸,总有特别的味道,回味良久。

前不久,浏览“今日头条”,看到一则新闻,很是让我感动。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先生的办公室墙壁上,悬挂着一副挂了十多年的老家住宅照片,看起来非常的破旧、寒碜,让人看了心酸,更多几分不解。有人问俞先生,何以如此?俞敏洪说:提醒自己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不要忘记自己的身份。

行走世间,很多人因为自己的匆匆脚步,丢失了自己的灵魂,忘记了自己的本分。更有甚者,张牙舞爪,肆意妄为。究其根本,还是忘记了自己的“初心”。


我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时值开学前夕,学校开教职工会,会后每位通知领取了50元降温费(政策允许,财政许可),那一年是2002年8月份。

我似乎很没有出息,带着“收获”的狂喜,坐上141路中巴车,一路飞奔到家,着急慌忙地告诉妈妈:“妈妈,单位发钱了!”妈妈也很高兴:“终于见到回头子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一天那一幕我始终无法忘记,那震颤内心地狂喜,因为一个农家的孩子有了一份安身立命地工作,有了生命当中的第一份收入。的确!应该用最亢奋的声音向这个社会宣布!

第一个月工资821.31元,人生当中的第一笔巨款,以后每个月12号都会准时收到。慢慢地就淡去了起初的兴奋。人似乎就会这样,时间久了,幸福的指数下限就会越来越高,陷入到盲目求索的恶性循环。

乃至于现在,每个月工资着实丰实,但却再也没有了起初的兴奋。是什么原因呢?

雏鸟学飞,斗室之大依然堪称廓大。所谓的眼界开了,心也野了,再看那起飞之地,如此而已。世间万事万物,莫不如此,概莫能外。

初心易失,所以难守啊!

生活是把无情刻刀,改变了你我的模样。你看,每每我们看到孝子贤孙的事迹,无私助人的案例,甚至于公共让座的报道,都能在我们愈加冰冷的内心,跌宕起温暖的涟漪。

这内心看似麻木,实际脆弱敏感不堪。弗洛伊德提出: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一个“我”字就着实让我头疼,混淆其中,偶尔也会喟叹:哪个才是本真的我?更何况还有“真我”与“假我”!

借助哲学家的理论,“本我”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我”是能干什么就干什么,“超我”则是管束前面两个,有的能干,有的不能干。

看来,先贤的学说早已洞见了人之劣根性和可贵性。劣根性在于人人皆有贪欲,可贵性乃见人人皆有追求真、善、美的本真。

我想:这种本真就是人之自我不断反省,不断挣扎不断追求真、善、美的不竭动力——动机和力量。

倘若丧失了这种本真,人生可就腻味至极了!

说起味,这是人获取快乐的最直接的感官。从粗茶淡饭到珍馐美味;从粗布大褂到华服遮体;从孤家寡人到妻儿在侧;一切都在变化,只不过,最终撒手人寰,一抔黄土而已。

人真奇怪,明知道难免一死,却要如此奋争,争气的活着。

除此以外,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人是万物的灵长,是有慧根的。人生要不白走一遭,不争气,确实不行。

当你充耳不闻,食而不味,行而不远,终日形销骨立,心塞思枯,和尚你都做不成啊。和尚也需要执念的!!

于是,我们学会从平凡平淡的生活中,去用心体悟、感受,任温暖美好的情感从心底发端,可独赏也可分享。不要求有声势浩大的礼乐之欢,也不必有登高临顶的精神快感,只要把握住那涓涓如细流的点滴清欢,便已经美妙不已了。

好在来日方长。

每每念及初心,就会深深觉得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词汇。万物发端伊始,恰如白雪覆地,没有过往,只有未来;没有沟壑,只有新路。一切从心开始!

不必纷乱,保留生命最初的活泼。

我常常为那墙缝中,罅隙中,倔强生长的不知名的草儿,心生感动。常常驻足不前,凝视良久。

就像那一天,当校园广播响起《夜空中最亮的星》这首歌,内心非常欢喜。

什么是初心呢?

答案已经很明确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