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春華 | 病中随笔(六)

 一棵树2021 2021-11-22


都说时光像一条涌动着光泽的大河,一刻不停,奔腾向前。

那么生活就是河流一路前行激起的花朵。

你遇到什么人,经历了什么事,就有了怎样的情感体验,便意味着有着怎样的人间烟火。

像我,年近不惑,可以说经历了半生岁月。所经历的人、事也可谓多矣。

有些人,仅仅是遇见,偶尔遇见,匆匆一瞥,便不再重逢,这是生活当中的匆匆过客。

有些人,不是邂逅,有过交集,相处时日已多,但终于没有合拍,愈走愈远而已。不是过客,只能称作回头客吧。

还有少数人,平日无多联系,但只要某日某时想起,一个电话,就能得到及时的回应。原本就在心里,从未忘记。

我的高中生涯从96年始至99年结束。这期间结识了不少的同学,有的同学后来还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学生时代的情谊是最无功利色彩的。大多数同学家境相似,没有利益瓜葛。这一时期的友谊最堪珍重。

毕业以后,大家各奔东西。有的进入高校,有的入伍,有的融入社会,时光匆匆,彼此相见无多。再见面时,发觉同窗时感觉不再,彼此的距离渐行渐远,只能互道珍重。虽不至于断绝往来,但也仅仅局限于礼仪交往。

不过,仍有一两位同学、朋友、兄弟,相处至今,虽非同根兄弟,胜似。

比如我要说的老周同学。老周中等身材,平头,头发根根立起,额头发亮,鼻梁直挺,两眼有神,若有笑意。我和老周同窗三年。毕业之后,他入伍参军,我继续读书;我在芜湖,他先在上海奉贤靶场,后至苏州,期间我们一直有书信来往。后来,因家庭变故,老周提前退役,毕业之后,我做了教师。再后来,他和其兄做工程,白手起家,稳步发展,我则辗转好几个单位。平日大家都忙,但只要时间允许,我们还是愿意小酌浅谈,围炉夜话的。

所经历的人和事多了,便愈加知道舍得之间什么最重要。

昨晚睡得并不好,时睡时醒,天亮的时候终于鼾声如雷。

电话响了,奥,是老周电话。不用说,这家伙得知我住院,肯定是来看望我的。

我没有接电话。小疾而已,不至于惊动四邻,一则短信,一通电话,足矣。君子之交淡如水嘛!

电话继续响起,我继续没接。此君现在做工程,平时事务繁多。实在是不好意思打扰他,劳烦他到医院。人与人相处,最好的境界,不要给人带来麻烦。

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条裤子和一件衬衫。读高中的时候,家中清贫,吃饱穿暖已是不易,哪来讲究可言。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皆是常态。他把一条西裤和一件白衬衫送给我,高中毕业多少年后,我还经常穿这身衣服。同学深情,可见一斑。

周军读书并不认真,和几个小友上课打盹,作业少有准时上交的现象。别人的书桌肚里是书籍,他们几位的书桌肚里是皮鞋油、梳子、镜子、护肤品,无非虚度而已。高三那一年,学习压力大,节奏快,他们几个有意识疏远我,我不解,问其原因。周军告诉我:我们几个读不下去了。你不一样,你要好好读书。争口气。一句话,感念至今,未敢忘怀。

我大学毕业,他退伍归来;我登台授课,他忙活工程。我们生活的圈子少有交集。

不过,只要一个短信,或者一通电话,便可以有二人小酌。

或许彼此都珍重这份情谊吧。

我们有太多的相似点。他儿女双全,我也是。他父亲去世,母亲健在,我也是。他性格耿直,相处交心,我也是。

在如今这样一个社会,人生有一知己足矣,有老周这样一个知己更是人生幸事。

那些察言观色,工于心计的人,身边也有,而且不在少数。看破不说破,任由其精彩表演吧。

我以为,拒接老周电话,他就不会来了,与我与他两相宜。哪知他执意要来,在楼下等了一个多小时。不是同胞兄弟,胜似啊。这份深情,在如今这样一个现实社会,弥足珍贵。

老周来到病房,我们寒暄几句,还是那么熟悉,丝毫不见外。

聊身体健康,聊家庭教育,聊事业发展。老周没有多深的文化,但他骨子里的这种特质,是我认可的。人嘛!要活出人的滋味。

我一边打点滴,一边和老周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我催促着老周赶快走吧,去忙活自己的事情。他反复说,不要紧。我陪你会。

我困了,慢慢的,睡意渐浓。趁我不注意,老周把一个红包掖在我枕头底下。

还是这个虎劲。唉!我们之间的深情厚谊何需如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好吧!把你写进我的随笔中。都是些重要的人和事,关于时光,生命和生活。

谢谢老周。我的老同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