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春华|​又至徽州

 一棵树2021 2021-11-22


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在《满井游记》中生动表达:“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对着这眼前春色,闭目游思,竟能一一对应,毫无差池。

徽州,前前后后来了好几次。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凡所到之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绿柳红花,莺歌燕舞,绿水青山,皆带笑颜,的的确确是个好所在。不然,你看那大街小巷的幌子,那琳琅满目的商品,无不印着“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世人对此处的青睐由此可见一斑。这不是对徽州盛景的极致赞美吗?穷尽一生痴迷要去的地方,恍若梦境,能不美好吗?


可是,徽州既然如此美好,为何又是无梦?应该是梦寐以求才对。

带着疑问,查询些许资料,才发现诸如我这样的理解,都是“望文生义,不足为信”。

其实,这两句诗歌是有出处的。出自明朝汤显祖的《游黄山白岳不果》。

诗歌全文如下:

                            游黄山白岳不果

              序:吴序怜予乏绝,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

                               欲识金银气,

                               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

                                无梦到徽州。


我的朋友吴序可怜我的生活穷困潦倒,就劝我到黄山齐云山一带旅游,结果没有成行。


想要自己有很多钱,你们最好到黄山白岳一带即黄山、齐云山一带玩玩吧。为什么呢?黄白,是指黄白之货,即黄金白银;齐云山古称白岳,与黄山并称黄白。所以,借着“讨彩头”的兴致,世人遍游黄白二山。也难怪,古徽州商人众多,徽商从古道走出去,把财富带回来,置业兴教,蔚然成风。如此想来,我也是大俗之人啊。

诗句第二句,关键在“痴绝”二字。从字面意思上看,痴即痴迷,绝即极致,痴迷到极致,是这样理解吗?

“痴迷”二字来自《晋书》卷九十二《文苑列传·顾恺之》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这个“痴绝”的意思是“与众不同,不合流俗”之义。

“痴绝”这个词解决之后,再看最后两句意思:我这一生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不像世俗之人那样去追求黄白之货,所以,我就是连做梦,也没有梦到过徽州。

哎呀!原来这两句诗歌并非赞美徽州美景,恰恰相反,这句话反映了汤显祖对徽州这个富贵流金之地的轻视与不屑。别人都到徽州去淘金,去攀权附贵。而我,清高自傲,做梦都不会梦到这个让我厌恶的地方。

现在,徽州随处可见“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其实是真正地误解了一生清高的汤老先生。假若先生在天有灵,恐怕会不知所云啊!

写至此,不由得又想起宏村那熙熙攘攘的人所和那历经风雨的老宅……

其实,这首诗关系着一段发人深省的历史,这段历史指向许国和汤显祖。

许国(1527-1596),歙县人,明代嘉靖四十四年进士。万历皇帝的老师。多年后,汤显祖以第三甲第二百十一名赐同进士出身,其时许国为汤显祖的“贵人”。但是,汤显祖与许国却政见不和。于私而言,许国认可汤显祖的学识;于政而论,汤显祖对许国、申时行等施政颇有微词,甚至公然上书万历皇帝朱翊钧,不惜被贬为平民的代价,汤显祖从此家居近20年,始终未被起用。

《明史》卷二三○评价汤显祖意气慷慨而蹭证穷老,深深为之惋惜;而许国以廉慎自守,所以累受攻击而不被汀名,能善始善终,批评他“性木强,遇事辄发,数与言者为难,无大臣度,以故与士论不附”(《明史》卷二一九)。

汤显祖对宗师许国一直耿耿于怀。他上书弹劾恩师许国,不是为了泄私愤,是因为政见不合。

许国为何不在仕途上提携汤显祖呢?出于自己的政见,也出于知人善用,他无情地阻塞了汤显祖的仕途,却促成了汤显祖在专长方面的发展。

许国改变了汤显祖的人生轨迹,使他成为一个失败的政治家,同时又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


友人吴序劝汤显祖到徽州去晋见许国,以消除隔阂。

但是,清高孤傲的汤显祖断然拒绝了友人的好意,于是有了这首诗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