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圆满闭幕 进博会志愿者们也已结束旅程 回归华政园 十几日的征程由秋至冬 寥寥数语也道不清背后的坚守与感动 让我们随经济法学院的小叶子一起 聚焦志愿者背后的点点滴滴 来自经济法学院20014班的郭依贝同学,在此次进博会中是一位服务于进博局综合办公室的小叶子,主要负责为组委会秘书处以及商务部有关司局提供日常行政类工作辅助,包括接待商务部来沪领导、协助修改完善规划管理部的流转文献等。 和其他的志愿者一样,穿梭在偌大的“四叶草”里,她留下一抹红色的身影;但她与进博的故事,却也有些不同。 从“观众”到“小叶子” 和绝大多数“小叶子”一样,她也是一名“一年级生”,但这其实已经是她第三次来到进博会的现场了。 由于从小就比较关心上海的对外开放以及会展业的发展,因此她经常会去上海举办的一些较大型的展览以及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的展会,所以它对于上海、乃至于中国来说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这样的盛事,她自然不会缺席。 之前作为观众的她,满怀着对这一盛大展会的期待,带着展会的地图,一路走一路看。看展品、展览,寻找每个馆的亮点,探索前沿的技术。也在观察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进博会一直在以一种十分饱满的姿态展示上海的城市精神。这是她在作为观众时就已经有的体会。 但是,她心中始终觉得,站在观众的角度看进博,还是不够深刻的。她真正想要收获的,不仅仅是展商、展品已经呈现出来的样子。她更希望,自己能够亲身参与到这场盛事中。于是,在与进博相遇的第三年,她选择成为一名志愿者,化作进博场馆里一抹鲜亮的身影。 “曾经的我是来这里开阔眼界的,但现在的我更希望属于这里。” '在这里扎根' “归属感”,这是郭依贝对此次经历的描述。 作为第一批上岗的小叶子,郭依贝和其他二十几位秘书处的志愿者,从10月25日开始,就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志愿服务工作。与其他岗位的志愿者不同的是,从最早上岗,到11月10日进博会顺利结束,他们一直在坚守。 因为岗位的特殊性质,秘书处和综合办公室作为整场展会的信息中枢,他们需要熟悉整个“四叶草”的结构与框架,甚至细致到需要牢记每个展馆的具体介绍。从上岗开始,在偌大的四叶草里巡馆、认路、规划路线,牢记每一个不能出错的细节,这些都是极大的考验。每日运动步数接近两万,成了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这样独特又奇妙的经历,她能够全面察到整进博会的筹备情况与进度,她觉得自己像是深入了整个进博会的毛细血管。 “荒凉”,这是她第一次踏进会展中心时留下的印象。倒计时的日子里,看展品一件一件运进去,展台一点一点搭起来,看展商注册、登记、领证……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她目睹了整个展会的从无到有,从百废待兴到百分之百。 从10月25日第一次进馆,到11月1日倒计时三天,再到11月5日正式开展,她见证了现场从“光秃秃”到紧锣密鼓布展的全部过程,见证了景观华灯一盏盏被点亮,见证了四叶草向全世界敞开怀抱,展示出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她觉得十分幸运,能为“进博速度”“进博力量”作出自己的一份小小的贡献。 10月29日,11月3日,11月7日,她站在同一个地方,拍下了三张不同的照片。 那个时候的她,感觉自己深深扎根在这里。 排除万难 负重前行 进博会开幕的前夕,她在返回学校的大巴上突然接到了社团的紧急任务,于是不得不打开电脑,完成工作。彼时正处于进博会倒计时的高度紧张的状态,所有人都严阵以待。但即使如此,身后的学习与生活带来的重量却不会因此减轻。晨光微熹时出发,夕阳落下后才返程,同时还要经历志愿服务期间的闭环管理,以及恰逢期中带来的课业上的压力。这些困难带来的身体与精神上的压力,在这十几天的旅程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窗外是褪去的暮色,伴随着她的,是汽车引擎的轰鸣声与电脑屏幕发出的微弱的光。 “你真的能坚持下去吗?”她在心里问了自己这个问题。 但即使再困难,她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 在这17天的志愿服务里,也许困难只是极小的一部分。她的背后,是来自方方面面的鼓励与支持。 学校团委给志愿者们提供了吃的、喝的、用的,也有老师会来看望他们。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学校都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志愿服务期间,因为闭环管理,志愿者们也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有同伴们在背后提供有力的支持。在身体与精神上主动关心彼此,同伴们相互扶持着走完了这段艰辛但有意义的旅程。 更重要的是,她在感觉前路十分坎坷的时候,会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的初衷是什么? 是给自己一个成长的机会,更是希望亲身参与到进博会这一盛大展会的筹备当中,希望看到中国向全世界展示自己昂扬的风貌。 11月5日早上,进博会正式开幕,她看到之前紧锣密鼓的筹备都变成了现实,看到交易团、专业观众步履匆匆地在展馆之间穿梭,看到那些西装革履的展商在介绍他们的展品,一切都是井然有序的状态。 看到会展中心向全世界的观众和展商展现上海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和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呈现饱满的精神状态,她作为一枚小小的螺丝钉也被深切感染到了。在那一刻,她也感受到自己与同伴的付出,都是有意义的。 满载而归 体现价值 虽然这是郭依贝第一次担任进博会的志愿者,但她的志愿者生涯的起点却远不止于此。 高中阶段,她就开始积极地参加志愿者活动,在毛泽东旧居担任讲解员,以及在集成电路博物馆担任前台的引导和讲解工作。 到了大学,无论是中学普法活动,还是校内重要竞赛的志愿者,抑或开学时的迎新工作,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在她看来,对于大学生来说,志愿服务是一种接触、深入了解社会的途径,它帮助我们进行自我提升,帮助我们进行自我价值的体现,也帮助我们践行了奉献和友爱的精神。志愿服务也是学习与成长的过程。 这次进博会,是她目前为止参加过的规模最大、重量级最高的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从中也收获颇丰。 第一天进馆培训时,负责的老师就告诉他们:“越是规模盛大的展会,落到每个人头上的工作就越细致、越具体。” 在这个过程中,志愿者们需要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和老师们。在面对每一个独特的个体时,他们所要面临的状况也都是不同的。突发状况时有发生,这也随时考验着她的应变能力。 “带着问题意识总结经验。”调动自己在培训时学到的东西,在正式开展后将其落到实处,让其真正发挥作用。 每个人都在摸索、在探究、在总结经验,在经历一个团结起来不断解决困难的过程。同时,这也让她意识到,即使是再小的事情,在这个偌大的框架里,都是一环扣一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是微小的事情,就越需要严谨和认真的态度。 她所收获的,还不止这些。“接待领导”,这并不是一个机械重复的任务,她也会和领导们展开交流。在投机的探讨中,她收获的是对一些问题的不同视角的看法,是跟开阔的眼界与思考问题的新方式。而这些,是在课本知识中无法得到的。 就像她所理解的志愿活动一样,践行奉献和友爱的精神,也帮助自己接触、深入了解社会。 “这是你一直想要做的事情,并且有了热爱就可以排除万难;有了热爱,就可以所向披靡。” 十几日的进博之旅已经结束,也希望小叶子们能带着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精神风貌,继续迎接新的挑战! 稿源:经济法学院团委新媒体 张婧 图源:郭依贝 编辑:陆梦宇 责编:张毅 陈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