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厉害了!这座千年古镇,诞生出中国首个红色政权公安局

 江湖留传说 2021-11-22

从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到伯公凹这一段路线,是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最艰难的百余里”。前不久,该线路的具体地理走向被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的调查组精准还原,也使茶阳这座千年古镇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中国红色政权首个公安局、广东省首批中心镇之一、粤东地区最大的骑楼群……位于粤闽两省三县交界处的茶阳镇,拥有众多红色革命旧址、名人旧居和历史遗迹。近年来,茶阳镇通过把握“沿省际边界”示范带建设契机,将红色、古色资源串珠成链,擦亮“红+古”双色品牌,凸显“千年古镇·红色茶阳”文化韵味,助力历史古镇、革命老区走上乡村振兴路。

茶阳镇新貌

中国首个红色政权公安局在此诞生

在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万川路73号,一座修旧如旧的红色革命遗址格外醒目。这里是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94年前,中国首个红色政权公安局在此诞生!

斑驳的外墙上,一颗写有“公安”二字的红星熠熠生辉,在经历近百年的岁月洗礼后,仿佛在诉说着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与成就。

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

据梅州市公安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全国公安文联警事文物收藏专委会理事罗雄介绍,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后,起义部队南下入粤首站到达大埔县,发动了茶阳暴动并成立大埔县人民革命政府,后改称为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同时设立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该局成立后,从农军抽调大批人员参与公安工作,在保卫红色政权,搜集情报、掌握敌情,组织力量支援南昌起义军南下潮汕和三河坝战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在旧址内看到,该建筑保存十分完好,连清代的碑刻都被精心保存。据悉,今年1月8日,这里被修缮为“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历史陈列馆”,展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再现历史厚重感。展馆内保存了大量文物,馆内建筑、装饰都修旧如旧。自开馆以来,已吸引近万人来此参观学习。

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历史陈列馆

罗雄告诉记者,近年来,梅州公安积极挖掘红色资源,对中共早期设立的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深入开展考证论证工作,先后举办了历史定位研讨会和精神实质提炼研讨会,将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精神实质提炼为“敢创为先、忠诚为魂、人民为上”,使中国红色政权首个公安局——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的历史地位、影响更加清晰、明确,并成功申报了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等一批称号,使其在政治建警、文化育警上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中央红色秘密交通线粤东段首次被精准还原

除了诞生过中国首个红色政权公安局外,茶阳镇在中央红色秘密交通线的历史版图中,同样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今年4月以来,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二大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中央红色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的具体地理空间走向进行深入史料研究和实地寻访调查,摸清了中央红色秘密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在大埔茶阳至省界伯公凹之间的历史具体地理走向,这也是中央红色秘密交通线粤东段首次被精准还原。

伯公凹小站永安楼

“其实最难的就是阳到省界伯公凹这一段百余里的确认。”二九二大队副科长、高级工程师陈洪仁介绍道,红色交通线从上海—香港—汕头—潮安—大埔阳路线清晰,在史料上也没有太大的争议,先坐轮船从上海经香港到汕头,或直接到汕头,再坐火车到潮安,接着沿韩江、汀江北上,经水路到达大埔阳,“到了阳、青溪再往前,基本上就是走山路了,以爬沟走坡为主,鲜有石阶路遗存,这路具体怎么走,大家都搞不太清楚。”

陈洪仁表示,此次寻访调查初步成果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摸清了中央红色秘密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在大埔茶阳至省界伯公凹之间的历史具体地理走向,还新发现了青溪官路、羊子岗古道等多处古道本体,这些新发现的线路多数掩藏在深山老林中,被“尘封”近百年仍基本保存完整,且具有活化利用价值。这也是在史学界首次提出中央红色秘密交通线(大埔茶阳—省界伯公凹段)存在的多种线路组合,改变了前人的单一画法。

据悉,此次调查与中央红色秘密交通线(南方线粤东段)在大埔茶阳至省界伯公凹之间有关的站点9处,交通员故居4处(其中孙世阶故居等属新发现),展馆3处;调查了“父子进士”牌坊、邹鲁故居等27处文保单位和相关古道线路上25处古桥、古亭、码头等遗存遗址。

茶阳镇党委委员曾喜告诉记者,如今,乘着中央红色秘密交通线粤东段首次被精准还原这一东风,茶阳镇正致力于打好红色牌、古色牌,致力打造古镇精品旅游线路,将邹鲁故居(椿森第)、“父子进士”石牌坊、关岳庙、张氏宗祠、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骑楼群、同天饭店、同丰杂货铺旧址等串珠成链,打造一条具有革命传统体验、红色精神传承、历史文化传习等功能的旅游观光路线,擦亮“千年古镇·红色茶阳”的品牌。

赓续红色血脉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作为大埔县的老县城,茶阳还是梅州地区第一个解放的县城。如今,在茶阳镇的不少古村落里,红色的革命印记仍清晰可见。当地正加大对革命旧址开发利用力度,将红色基因注入乡村振兴过程中,实现革命老区的红色蝶变。

茶阳镇太宁村地处大埔北部,这里曾是大埔县农民运动最为活跃的村庄。从1926年饶龙光等共产党人建立全县第一个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点燃燎原星火,到1949年7月大埔全境解放,太宁人民顽强战斗,留下了许多革命遗址遗迹。这里有大埔农会成立旧址福兴寺、早期大埔县委机关办公旧址和农运先驱饶龙光故居义训堂、朱德和陈毅率起义军击退大埔商团军的旧址排楼坝、闽西南潮梅特委机关旧址等红色历史建筑。

村里一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引起记者的注意。该建筑名为义训堂,是早期中共县委机关办公旧址,大埔农运先驱、县部委书记饶龙光故居。门前广场有“朱德赠枪太宁农军”的雕塑,进入义训堂内的展馆,从革命时期保存下来的历史文物中依然可以窥见当年的红色烽火岁月。

太宁村雕塑“朱德赠枪太宁农军”

在义训堂旁,一座“百姓议事亭”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太宁村村支部书记谢洪国告诉记者,该村设立了“板凳”会议制度。每个月的5日,由村“两委”干部召集若干党员、群众参与听取群众对各项工作的意见。“会上讨论的东西很多,包括村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承包合同、道路建设情况、公共卫生管理等事务,会上大家一起讨论按规程发言,对相关工作有不同意见的都可以提出来。” 谢洪国说。

谢洪国告诉记者,这一制度加强了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任何事情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人,村内涉及民生、经济的事情大家一起讨论,所有信息都公开给村民,大家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谢洪国表示,今年太宁村将继续积极实施“四抓四强化”党建工作模式,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努力将该村打造成基层党建示范点和新农村示范村。

曾喜表示,茶阳镇目前正围绕建设成为“北部商贸集散地和人文旅游重镇”的目标,紧紧把握茶阳“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品牌优势,按照3A级景区建设标准,将红色革命旧址、名人旧居和历史遗迹与20公里省际边界示范带、8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和6个“四沿村”建设有机集合,致力打造“一区一带”精品旅游线路,辐射带动全域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茶阳镇人文景观一览:

同天饭店、同丰杂货店——中央红色交通线联络点

同天饭店、同丰杂货店是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重要联络点。1930年,中共党员孙世阶受组织委派经营作为红色交通站的“同天饭店”,此店地理条件优越:距店旁码头不到20米,打开店门能观察正面街道高福路和太平路的动静,发现有紧急情况可从后门跑到唐屋山躲避。1936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孙世阶光荣牺牲,就义前沿路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同丰杂货店由组织委派中共党员李国良经营,开设时间与“同天饭店”同时。但杂货店不具有接待任务,而作党组织秘密活动和开会地点,如上传下达组织的决定或任务,汇报完成执行情况。与“同天饭店”的工作相辅相成。

同天饭店与同丰杂货店相隔约200米,毗邻汀江码头,同处老县城茶阳老街道。茶阳骑楼呈民国风格,多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保存较好,规模较大,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父子进士”石牌坊

茶阳“父子进士”牌坊,是大埔县古建筑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学前街大埔中学前,建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为纪念当时父子进士任江西按察副使饶相与任中书舍人的饶与龄所建。该牌坊为花岗岩石质地,高12.5米。亭盖下有雕刻“双龙腾云”匾,双面阴刻“恩荣”两字,有人物石雕匾六块,中间一石牌匾正反面阴刻“丝纶世美”“父子进士”,底层石梁有浮雕。整个牌坊工艺精湛,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是石雕艺术、石料建筑的珍品。

旋庐

位于茶阳镇大华路,始建于1936年,历时三年方竣工,是一座中西合璧的骑楼式建筑。外墙及装饰采取当时流行的西洋骑楼风格,内部木质门窗和屏风则为中国传统雕花工艺。总体构造坚固,尤其是对底层及楼面结构进行过特殊设计和建造,使之可作战时“防空洞”使用。其时建筑所需的红毛泥(水泥)等原材料,则全部从南洋采购。是中国同盟会早期会员、马来西亚华侨富商何阳生先生所建。何阳生,又名旋美,祖籍大埔县大麻镇,1881年12月22日出生于大埔县茶阳镇。何阳生筹建之际,国民党元老之一、中山大学第一任校长、作为茶阳老乡的邹鲁特题写楼名“”二字,作为贺礼以赠。

古朴俊美的茶阳老街--骑楼群

古镇茶阳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河流和陆路交通便利,曾造就了茶阳古镇商贾云集、贸易繁荣的繁华盛世。茶阳骑楼群始建于明清时代,是粤东最大的骑楼群,包含茶阳7条街道,全长1000多米,沿街700多间家商铺,依次排开,店铺为二至四层居多,砖木结构,黑瓦灰墙,木板骑楼,杉木铺面,柱墩多数上圆下方,少部分为方形,具有明显的民国商业街特色。老街店面样式既有原来的杉木铺栅,也有高大雄伟的西式风格,历经沧桑而商铺楼宇保存的还十分完好。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家源、王浩宇、曾焕阳

通讯员:刘招迎、陈伟东

部分图片由茶阳镇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童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