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荒地很多,穷人为何不自己开垦荒地,非要给地主种地呢?

 鸢飞九天2018 2021-11-22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中,中国农民无疑是人数最为庞大、生活中最悲惨的阶层。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而封建王朝,农民几乎占据了绝大多数。所以,每一个王朝的历史,几乎都是农民受欺压的历史。

一个王朝刚建立时,人少地多,自给自足或给地主当佃农,农民尚能勉强维持生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兼并现象也愈演愈烈,农民的生活愈发艰难。

尤其是到了王朝后期,由于各种天灾和苛捐杂税的双重压迫,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穷人卖儿卖女的现象比比皆是。

如果灾情更严重,甚至就要吃人。易子而食,折骨而炊,这都是史书上确切记载过的。那么,既然农民没有土地,为什么他们不去荒地自己开垦一块土地自给自足呢?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三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让无数穷人望而却步。

穷人的土地是怎么消失的?

在说主要原因之前,需要大家明白一个概念,那就是古代土地兼并的方式。在古代,封建王朝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土地。

在封建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天下由于长时间的战乱,人口稀少,土地荒废,这时候统治者只需要把土地再次分配给农民就可以了。

我们假设农民老张在新政权建立的时候分到了10亩地,这10亩地养活老张一家暂时是不成问题的。但是过了几十年问题就来了,老张有两个儿子,老张死了每个儿子分到了五亩地,这时候他的两个儿子过得日子也算马马虎虎。

又过了几十年,这10亩土地又分给了老张的四个孙子,每人只有2.5亩地了,如果不精打细算就得饿肚子了,那么再过几十年呢?

如果没有特殊的获取土地的方式,老张家的地只能是越来越少。刚才说的还是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如果遇到战乱,老张家的人被乱军杀死,或者是被拉壮丁,或者是遇到灾年颗粒无收,甚至是什么天灾人祸都没有,只是皇帝一时兴起要修个宫殿,提高税赋,这都是老张一家不能承受之痛。

而且,老张家作为小农经济的一份子,本身就是极其脆弱的,遇到天灾颗粒无收的时候,为了生存,就不得不以土地为抵押向当地的大户借钱借粮,最后还不上的话土地就归了地主。

当然,农民遇到的困难绝不仅仅只有天灾,例如,无力交清政府的苛捐杂税,把土地落户在当地的士绅名下,诸如此类,都是导致农民失地的重要原因。

久而久之,有地的农民越来越少,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土地都集中在地主手里,政府收不到税,只能提高税收,地主们转手把上面的指标加在了地租上,农民既失去了土地,也没有了饭吃,只好揭竿而起,新的王朝又建立起来,接下来又是同样的事情在这块土地上出现,周而复始。

那么,这些失地或无地的农民,能不能到荒郊野外去开发一块儿土地,从而自给自足呢?

很遗憾,这个看似很美好的选择,却几乎不可能。

第一,即便是荒地,绝大多数都是有主的。所以,并不是想开荒就能开。

还拿老张举例子,如果老张不想被地主阶级压迫,想实现自己的粮食自由,带着全家离开家乡。如果老张家住在平原,那么可能老张在方圆几百里都找不到一块适合耕种的野地,因为平原上的地已经被人们占完了。

如果老张家住在山地,再去偏远的深山老林开荒行不行呢?这些地区确实不存在主人,但是意味着,人迹罕至的地区开荒,生存都很困难,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而且,即便是有人很幸运找到了距离近的无主荒地,想把荒地变成耕地,也极为困难。想去开荒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首先要解决灌溉用水的问题,在古代想要开垦一块荒地除了土壤的肥沃度之外,还要考虑灌溉,毕竟老天爷不会贴心到保证每一块土地都风调雨顺的程度。

就算土地在河边,也需要挖水渠或搭水车来取水,不在河边的话,那就需要人工挖井来灌溉了,然而,古代农民对地下水的走向只能依靠经验,还没有挖井的专业工具,依靠个人力量挖井几乎是不可能的。

假设老张运气好,成功地掘了一眼水温适中,水质尚可的井,那开荒的工具又成了老张的一大难关。在古代,荒地也不是寸草不生的,荒地上面往往有着大量的植被,想要开垦的话必须手工清除。

就算是一把火烧点上面的植物,清理地下的根系和石头也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那么问题来了,清理土地的工具是从哪来的?

要知道,在汉朝,盐和铁就作为战略资源收归国有了,老张一个逃出来的贫农哪里有钱得到铁呢?就算是老张自己找到一些废铁作为原材料,他也需要找工匠把铁加工成农具,想找工匠必须进城。

但古代可是有《流人法》的,老张肯定会被官府遣送回原籍,接着被地主阶级压迫。老张肯定不会自己打铁,如果自己会打铁的话,那就成了铁匠,就实现了从失地农民到手工业者的阶级跨越,老张为什么要去开垦荒地呢?

第二,开荒的成本很高,绝不是古代穷人所能承受的。开荒的第一年也是十分艰难的,刚刚完成开荒的土地第一年耕作,适合作物生长的矿物质和微生物不足,土地肥力不够,产量是十分低的,有的甚至种子都收不回来,直到连续耕种多年以上才能有所收获。

这也就意味着,开荒的前几年几乎只有投入而没有产出。古代穷人几乎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即便是有熟地可耕种,天灾人祸稍有波动,就会导致饿肚子。

因此,在古代开垦荒地往往都是官方组织人手,解决这些农民的吃饭问题,往往要集中全村甚至全乡的力量才能开垦成功,单单靠着一两个跑到深山老林里的农民几乎不可能成功的。

第三,即便历经千辛万苦,排除万难,真的开垦成耕地,农民将耕地顺利在官府登记获得地契的可能性依然很低。

众所周知,古代封建王朝的大部分收入都来源于土地,土地所有者是需要交皇粮的。因此,理论上,土地在官府的登记之下才是合法的。虽然有官僚和地主能够以隐地的方式隐瞒土地,但是,这种能力显然不是穷人所能具备的。

所以,要想将开垦的土地真正地落在自己的名下,必须要前往官府登记以获得地契。且不说当时的官府是否允许穷人开垦荒地,即便不反对,在贪腐横行的封建王朝时代,一个无权无势甚至连字都不识的农民想将自己的土地登记,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在这其中有太多的人可以从中下手。任何一个底层的豪强、小吏都可以从中做手脚,将农民开垦的土地占为己有。如此高的风险,自然足以吓退几乎所有农民。

农民宁可忍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压迫,也不会冒着饿死的危险去开垦荒地,跟着地主种地也是成日劳作,但是好歹能吃到几口粮食,自己去开荒连第一年都熬不过去,哪个情况划算农民自己算的过来。

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政府才把吃饭问题作为头等大事,194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只有1亿多吨,到了2018年,全国总产量达到了6亿多吨,人口也从4亿人增长到了14亿人,并且取消了上千年的农业税,真正从根子上解决了中国的土地兼并问题,现在再也不会有吃不饱肚子的人了。因此,只有在一个生产力发达并且政治稳定的国家里,农民才会彻底摆脱饥饿,不用去靠开荒来实现自给自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