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班彩彩:陕北

 温馨微语 2021-11-23

阅读本文前,请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体“温馨微语”“关注”我们。欢迎指导,期待赐稿,体裁不限。诉说灵魂情感,传播社会万象,品论人生得失,关注百姓喜乐,倡导原创,感谢转发分享。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赐稿邮箱:jstjtx@163.com。

/班彩彩

呼啸的寒风撕扯着冬日的夜,一遍遍从黄土高原吹过,抽打着门坡前的树梢,嗖嗖的声响在高寒的夜空中回荡。无形的刀光剃度着山山峁峁,光秃秃的山头在寒冬的萧条里消瘦,低诉着这片土地的故事。
陕北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位于陕西北部,故名陕北。东与晋西相望,西与甘宁相邻,南与关中相连,北与内蒙相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它独特的面貌。塬峁山梁,千沟万壑,黄土在这里成就了它的宏图伟业,九万余平方公里的领域均是它的江山。层起彼伏的黄土塬是陕北最显著的特点,山连着山,山抱着山,山推着山,连绵不断。深厚的黄土层经风雨土壤的侵蚀雕琢,断割成一个个沟壑纵横、绵延不绝的黄土塬。


我爱陕北的山,从春的鹅黄到夏的荫绿,秋的枯黄,直至冬的雪白。只有陕北高原能将四季变换演绎得格外分明。陕北的山雄厚,我时常站在高高的山峁,看冬日的群山似成群的骏马疾风驰远,夏天的山如汹涌的碧浪推波向前,四季变换,一岁一年。崇山浑厚,随处可见,如匍匐的雄狮、蜿蜒的巨蟒、结队的象群、游走的飞龙,或近或远,连绵起伏。
陕北是一方圣土,溯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看今乃革命摇篮。这方红色的土地,用它的淳朴浑厚孕育了光耀千秋的延安精神。翻阅历史的卷帛,从秦汉至晚清,陕北大地都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明的汇聚地。独特而久远的陕北文化使得这片热土更具活力与生命力。
湛蓝的天空清澈得如同一面明镜,照的陕北高原格外明朗。我每天耕于黄土,恋于黄土,浓浓的乡土情怀早已渗透这片土地。重重叠叠的山峦仿佛一道道屏障,将我牢牢困在这黄土地上。许是冥冥之中注定了与这黄土地一辈子的情缘,不曾走出陕北,不曾走出这大山。一次次把重山望穿,大山外的繁华闹市、车水马龙总是一次次消散在农房烟囱青蓝色的炊烟里。
一季一季守望着这群山、这土地,和祖祖辈辈扎根黄土的庄稼人一样,我们用辛勤和汗水丰沃着这方热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在每个勤劳朴实的陕北人身上演绎得淋漓尽致。贫瘠荒凉的昔日面貌也在退耕还林的政策下焕然一新。群山换了新颜,披上了绿装。油田矿产、新型农业都在一点点带动着陕北的发展。香甜可口的延安苹果更是赢得了各地消费者的青睐,成了陕北人民脱贫致富的一大产业。自强不息,大陕北正在用它自己的方式一步步奔向小康。


晨鸡报晓,清晨的第一缕曙光照进窗来,辛勤的黄土人已经下地劳作。雀鸟归巢,黄昏的最后一抹余晖落下,劳苦的庄稼人才又罢田回家。严寒酷暑,陕北人民用辛勤劳作诠释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真谛。群山巍峨,守护着大陕北,我同勤劳勇敢的父老乡亲一起守望着乡土。唱不尽的信天游,道不尽的剪纸术,喜闻乐见的陕北说书,气吞山河的安塞腰鼓……大陕北用它闻名遐迩的文化色彩向全世界展示着黄土高原的神奇魅力。
群山林立,我站在高高的山头,前面是山,后面也是山,左面是山,右面还是山。呼啸的北风从高原吹过,携着对面山头民歌的旋律穿梭在千沟万壑间,大陕北的姿态在凛冽的寒风中唱响。陕北俊女子的柔情和陕北后生们的方刚凝结成陕北民歌闻名中外的力量。脚踏这方土地,它的浑厚与博大向世界宣示着大陕北的闻名与传奇。我再次把层层远山望穿,回过头,还是脚下的这方热土最踏实。暮色下,群山如同飞奔的马匹向着远方奋进,我似在马背上驰骋。

作者简介

班彩彩,1991年出生,高中学历,爱好文学。向天遥借行云笔,吐墨游走流水篇,喜欢用文字挥洒情怀那种笔走龙蛇的快感;才思涌动如行云,提笔成文似流水,喜欢笔耕墨耘下情感的流淌与释放。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温馨微语”

往期链接

班彩彩:站在高山峁把黎明唤醒

班彩彩:大秦赋

班彩彩:青山秀色向晚晴

班彩彩:春晖溢满的山头

班彩彩:抗疫中的身影

班彩彩:延安有机苹果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