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水轮流转

 古磨盘州人 2021-11-23

老古话,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很多人情世故都得靠时间去理解,只有在历史的长河里,很多事情才可以看清晰。

前几天写了《企业办社会》,触发了我辈人的思绪。当年别说我们这些乡下孩子,即使城市里的一些人,也非常羡慕那些在国企里上班的。从幼儿园到坟墓,只要进去了这样的大国企,一辈子过得有滋有味。

在计划经济年代,物质异常紧缺,而国企主要经营这些国计民生的行业。

听老北京说,要是在80年代之前,谁要是弄到一身海军呢,那个威风劲不亚于现在的影视明星。那时候,清河几大纺织厂的女工,嫁人都是趾高气扬的。谁让人家生在好单位呢。我读书的年代,我们安庆石化只招两类学生,一类是石化技校的毕业生,一类是清华北大的高材生。记得我们村里有一个大学生从上海某重点大学化工专业毕业,尽管还托人了,最后也没能到石化厂工作。那时候的大学生多稀缺,可人家石化厂更牛气。

清河的几家纺织厂在90年代末就不行了,后来都是靠卖地维持了持续经营。家乡的石化厂不知道怎么样。从80年代开始,在外资企业工作是非常时髦的,因为他们能拿比国企多几倍的工资。

80年代后期,大学毕业生,英语好的,差不多都将自己的目标定在外企或者合资企业。而在头几届大学毕业,个别幸运儿在大学里被某教授看中,最后成了教授家的乘龙快婿,毕业后得以留校任教。

进入21世纪,好像一切都在变了。

国企慢慢地没落,外企好像也不是那么吃香,大学毕业生的目标开始朝公务员和金融行业转移。公务员考试现在变成了“国考”,录取比例一直处于各类考试的最低位。以至于很多人先得进“事业编”,日后才能找机会转正。

最先一夜暴富的行业是新兴的互联网业,也许昨天还是不名一文,一夜之后,就变成身价不菲。比互联网稍逊色的是证券从业人员,稍微有点名堂的基金经理,年薪百万都不是什么稀罕事。

重工业和轻纺的工人,沦落为下岗职工,那些年,很多新鲜词汇层出不穷。承包经营、打破三铁、下岗再分流、减员增效、异地安置等。三资企业的职工感觉工资也不是那么光鲜,那些先前见人都要冒英语单词的外企职工,行事也低调了很多。

差不多十年前,互联网平台的从业人员一下子变成了世纪新宠,昨天还在几个人的小公司里创业的人,今天突然变成了明星人物。

生产自行车的企业一个接一个倒闭,甚至包括当年一票难求的永久、凤凰自行车,他们的厂子夜以继日地加班生产,目的只是为了给共享单车的平台制造事后尸横遍野的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刚出来的时候,某平台的老板,年终聚会,凭着个人的喜好,一甩手不是奖给员工住房就是一辆豪车。那气派,简直不是企业家,而是上帝。可惜,很快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他们是尾巴长不了的兔子。

互联网金融成为热词,以前不管是做什么的,一旦跟这个名词沾边,暴富不再是神话,一个新公司上市,少则十几个,多则几百个亿万富翁,都不是什么新鲜事。

身边的人,昨天还跟你在一个战壕里累死累活,明天去了一家互联网平台就实现了财富自由,后天,他就变成了食物链顶端的亿万富翁。平台不再是一个台子,仿佛就是制造神话的天梯。

我参加工作的时候,最诱惑人的广告是“年薪十万不是梦”,现在呢,别说百万千万,甚至过亿都不是梦。不是有富豪告诫年轻人,先设个小目标,赚它一个亿吗?

股神巴菲特说了一句名言,大潮退后,才知道谁在裸泳。几十年的时间潮,我们看到了一拨又一拨裸泳者。可每天都在潮起潮落,裸泳者丛出不穷。

股市跌宕起伏,那是因为板块不断轮动的结果。行业跌宕起伏,那是因为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结果。

地球是圆的,各行各业都在旋转不停的轮子上,谁也不知道,哪个行业就冲到天上去了,什么时候,那个高高在上的又跌倒了谷底。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无论在东在西,但愿都能活出精彩。赚钱多的,官当大的,也不一定就真幸福。一辈子就几十年,如何让自己感觉实实在在、舒舒服服,这才是王道。

过好每个日子,把每个日子都过给自己,这样在生命之轮不停转动的时候,我们才不会有超重和失重的感觉。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