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的字源解说“博”和“搏”在金文字形中原本是一个字,从篆文开始分化。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缚”的本字,表示捆绑。博,甲骨文假借“尃”。尃,甲骨文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博,大通也。从十,从尃。尃,布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博,广大而精通。字形采用“十、尃”会义。尃,分布。 “博”的字义引申①本义,动词:武力拼杀,捆绑俘虏。 本义由“搏”代替 ②本义,名词:竹制的游戏棋具。 簙,局戏也。六箸十二棋也。——《说文 · 竹部》 簙,《世本》曰:“乌曹作簙。”书本多单作博。——《广韵 · 铎韵》 菎蔽象棊,有六簙些。——《楚辞 · 招魂》 博(簙)法,二人相对,从向局,局分为十二道,两头当中名为水,用碁十二枚,六白六黑……。——《古博经》 ③动词:赢得,获得,取得。 博彩 博得 博取 / 赌博 冒险一博 不有博奕者乎。——《论语 · 阳货》 与闵公博。——《公羊传 · 庄公十二年》 则博塞以游。——《庄子 · 骈拇》 或以游博持掩为事。——《后汉书 · 王符传》 ④形容词:大量的,众多的,宽广的。 博大 博识 博士 博物 博物馆 博大精深 博而不精 博衣宽带 / 广博 渊博 戎车孔博。——《诗 · 鲁颂 · 泮水》 不学博依。——《礼记 · 学记》 倚沼畦瀛兮遥望博。——《楚辞 · 招魂》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 · 子罕》 岂必褒衣博带。——《淮南子 · 泛论》 ⑤副词:大量地,广泛地。 博爱 博学 博古 博雅 博览群书 博闻强识 博闻强志 / 旁征博引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 劝学》 风雨博施。——《荀子 · 天论》 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孝经 · 三才章》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史记 · 屈原贾生列传》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礼记 · 典礼上》 字形演变 李阳冰 汉简 简牍 曹全碑 孙过庭 简牍 赵孟頫 王铎 怀素 赵孟頫 米芾 王羲之 颜真卿 欧阳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