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这复旦宝藏男人的身上,读懂男女的爱。

 fentouge 2021-11-23
微博 | @视觉志
作者 | Darcy

 01 

王德峰教授在网络上有着很高的人气。

他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教授。他的一大怪事就是,课上必须抽烟,用他的话讲就死,本人烟瘾极大,讲课不抽烟就会萎靡不振,请大家原谅。

学生们都会报以理解的一笑。

图片


颇有些当年西南联大的氛围。汪曾祺就曾回忆,上闻一多先生的国文课,“他上课,抽烟。上他的课的学生,也抽。”

但这丝毫不能影响王德峰成为复旦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

他的课,由于风趣幽默,旁征博引,特别受复旦学生欢迎,因此被学生送了一个绰号“哲学王子”,足以看出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东西方哲学、美学、红楼梦等内容信手拈来,又有很高的启发性,听者无不受用。

他十分关注当下中国人的情感问题。他认为,随着现代中国人的日渐富足,我们的精神世界似乎出现了一些问题。

近代以来,中国人开始了全面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我们选择了西方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们又开始向西方学习他们的思想和文化,从西方找来了“老师”,不仅是“德先生”和“赛先生”,而且引进了西方的哲学,比如康德,比如黑格尔。

在思想文化的领域里面,我们向西方也学习了很久了。

向西方学习的这一百多年,对中国的进步当然有很大的意义。

但王教授认为,学到现在,你会发现,在市场经济改革的浪潮中,社会各个阶层,没有一个阶层有生命幸福感,没有一个阶层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整个民族没有精神家园。

我们从一个物质上普遍不满足的时代,进入了一个精神上普遍不安宁的时代。

与我们自身最紧密相关的爱情和亲情,也似乎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隔三差五,明星婚变、男女情感纠纷等新闻就会上个热搜,吸引人们眼球的同时,也挑动着现代人的情感底线。

图片


在西方诞生的资本主义,确实带来了真正的世界史,结束了各个民族孤立发展的历史。

资本诞生于欧洲,但它一定要突破欧洲的疆界,来征服世界。

因为资本的生存,就是资本本身的增殖,资本一旦停止增殖,它作为资本就死掉了,就变成了消费基金。

以资本逻辑为原则的现代人类的经济生活,不可能不可以停止资本的增殖,所以既然资本的生存方式,就是货币的增值,那么这就意味着它要把全世界人的消费需要,看成是它的市场;必须把整个地球的自然资源,看成是资本增殖的材料。

于是它一定突破欧洲的疆界,征服非欧洲民族,于是带来了真正的世界史。

我们欣赏好莱坞大片,读西方的书籍,吃麦当劳肯德基,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资本扩张的结果。

但我们变成了西方人吗?

我们还是中国人。

 02 
 
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怎么向西方学习都学不成西方人的根源在哪?

根源在汉语。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语言,认为语言是人这样一种高级动物,由于比其他动物更聪明,发明出一套符号工具系统,用一个个词语做符号,给外部事物贴上一个个标签,然后把这些符号组织在一个句子里面,用无数的句子,来保存和传达信息。

这种解释没有错误,但还有另一种理解,语言是人类存在的家。

动物没有语言,所以动物没有世界,只有环境。人有语言,于是人有一个世界,大地、山川、星辰、河流向人呈现出来,万事万物构成了一个世界,人就在语言中了。

图片


所以人类对世界的基本理解,都是在语言中的理解;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所形成起来的最基本的生命情感,也是在语言中形成起来的生命情感;人所形成起来的人生基本态度,也是在他的母语给他的。

所以只要汉语仍然是中华民族的母语,我们就仍然在中国思想中,因此我们仍然是中国人。

一个中国的基督徒在祷告的时候,他心中想的是“这个有罪的灵魂需要救赎”吗?肯定不是,他想的可能是“我儿子今年要高考了,主啊我忠诚地侍奉你,你一定要帮我”!

这就是根植于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文化烙印。

除非有一天汉语消失了,我们才不在汉语所积淀和保存的中国思想和智慧里,也不在汉语所积淀和保存的人生态度、生命情感和世界理解之中了,我们也就不是中国人。

所以我们不管怎样向西方学,我们仍然是中国人,根源就在汉语。
 
 03 

凡是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精神的词语,没有一个能够翻译成欧洲语言。

比如佛家词语“缘分”。

中国人经常说“认识你真是缘分”。第一层意思是,我认识你不是我计划好的,存在着偶然性;另一层意思是,我认识你又存在着必然性。

这句话中国人一听就会懂,但西方人不会。

因为在“缘分”这个词语中,把偶然性和必然性这一对对立的因素统一在一起了,但是在英语中找不到类似的词语。

这一点就能体现中国思想和西方思想的差别。西方理性主义要求人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有明确的计划和意志的执行,缘分这件事情他们不懂。

《金刚经》里有“三句义”,佛说世界,既非世界,故名世界。

如来说,有一个世界,又不是世界,所以称它为世界。这是三句义的表面意思。

图片


西方的宇宙观是实体的宇宙观,实体的最小单位以前叫原子,现在是夸克。但佛家的观念中是没有实体的,而是“缘起性空”,万事万物本没有实体的存在,而是由各种因缘聚合而成。这是佛家的第一原理。

“缘会则生,缘离则灭,万事万物,无不如此”。

结合这种佛家观念去理解三句义。第一句是说世界作为缘起,你要承认,“缘起”是真实的;第二句要否定它作为实体,“皆非世界”;第三句“是名世界”是说,这世界就是一系列“缘起”。

现实生活中应该怎样理解三句义的深刻含义呢?

王教授以他参加的一次婚礼举例。新郎是他的研究生,本来没有想到会让他上去证婚,但新郎临时还是把他请了上去。

由于没有准备演讲稿,王教授灵机一动,想到了三句义。于是他说,“如来说你们是夫妻,皆非夫妻,所以是夫妻”。说完后,全场一片安静。

突然一位朋友自告奋勇地上来给他解围。

“王老师怎么祝贺你们的?第一句话是说你们今天结婚了,如来也承认的;第二句话你们马上就要开始婚后的生活,婚姻的第一阶段一定是磨合期,你们也许会发现你们心目中那个理想的丈夫或理想的妻子,并不符合你们的理想,这时候第二句话恐怕就来啦,'皆非夫妻’;但千万别停留在第二句话里,'所以是夫妻’,那叫缘分。”

图片


当我们在恋爱的时候,我们心目当中正在寻找一个理想的丈夫或理想的妻子。这个愿望,就是我们在心中构成了一种实体。

一个男人带着“找一个理想的妻子”的想法追求了一个女人,一个女人也会带着“找一个理想的丈夫”的愿望来追求一个男性。

但“实体”本不存在的。女人谁就是天生的妻子?男人谁就是天生的丈夫?

丈夫是妻子做出来的,妻子是丈夫做出来的,这种关系叫“交互性关系”,缺了一方没另一方,这种关系就叫“缘”。

所以鲁迅先生说得好,“女人没有妻性”,妻性不是天性,母性和女儿性是天性。
我们应该这样理解夫妻或情侣之间的“缘”。
 
 04 
 
西方人表达爱意,只会说一句“I love you”。中国人现在也经常说,没什么不好。
但在以前, 中国人表达爱意不是这样的。

中国人以前表达爱情的方式是,你这个俏冤家”“你这个杀千刀的”

我跟你的爱情,并不是简单的“I love you”,“You love me”,很多的时候都是舍不得离开你,但是又恨你。

爱情的真相就是这样,哪有天天欢天喜地的?刚刚还手拉着手在花前月下,随即又吵了一架,各自都很难过。等到第二天,就迫不及待的等待对方发个微信服软,左等右等不来,心里那个恨。微信一来,这个恨就马上消散了。

所以这叫冤家。

图片


等到结婚了,爱情就发生了一次重要的转变,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婚姻。这又涉及到到家的一个观点“反者道之动”,就是事物都会走向自己的反面。

婚姻意味着爱情向亲情的转变,但这份亲情严格来说不叫亲情,因为没有血缘关系做基础。

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情很伟大,但在欧洲语言中找不到任何词语来表达这种感情,
中国怎么表达?

恩爱。

恩爱讲的就是交互性关系,一日夫妻百日恩。这个恩是双方的,是跟爱连在一起的恩,不是父母跟孩子之间的那种恩。

而夫妻之间的恩爱,又是儒家“五伦”中的一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个五伦并不是三纲五常。

中国人在血缘关系之上形成了亲情,然后在亲情的基础上又形成了社会秩序的原则。

仔细想想,这五伦其实包含了中国人所有的感情所在。

今天没有君主制了,“君臣”这一伦要废掉吗?不能,虽然没有君主这个君,但中华民族在。我们可以把整个民族看成君,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当中的一员,我们是她的臣。

其他的四伦,大家想想,自己的生活当中能缺少哪一环?

图片


听王德峰教授的课,无时无刻都在感受着获取知识时所能带来的愉悦感,因此也就有网友戏言,听他的课,四舍五入就上了复旦。
 
他的研究涉猎广泛,涉及中西方哲学、艺术、禅宗,可谓学贯中西。他的课,不失为哲学的入门课,让你在学习哲学的同时,领略到哲学万王之王的美。

他虽主攻西方哲学,但落脚处却在中国哲学上,这当然跟他的中国人身份有关。他尤其推崇中国儒释道文化中对生命情感的关怀。

这就是中国哲学不同于其他民族哲学之处——中国的哲学是升华人生情感的哲学,不是给我们一些干巴巴的理性规则,而是诉诸我们生命情感本身,然后让我们去体现。

王德峰教授认为,当下精神日渐匮乏的中国人,需要在中国哲学中找到安心立命只所在,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