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关键靠老乡。”2020年是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2021年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不返贫,也为更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更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文字来源:共产党员网 作者:市鱼峰区委组织部 李俸萍 排版:李奇 校对:邓维维 编审:管明春 黄钰 责编:李龙居 01 一线“磨炼干部”,唱响干部“干事曲”。“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乡村工作任务也越来越重,真正成为了培养干部的练兵场。乡镇干部要正视乡镇工作的难处,在艰难环境下不断考验自己、锻炼自己,在提高执行政策、推动发展、依法办事、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等方面增长本领,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效,群众能一心一意奔小康。乡村干部要把岗位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干事创业中勇于负责、在困难中磨砺自己的才干、在献身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难,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02 突出“招才引智”,吹响人才“集结号”。人才是第一资源,在乡村振兴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建立精准引才机制,不仅仅要引进农业科技人才,更需要引进经营管理人才、文化教育人才、社工法律人才,其次要培育出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将驻村第一书记、退役军人、大学生村官、乡贤等这些分散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设乡村人才体系,发挥其最大的效能,最后要给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要想方设法让一些有理想、有抱负的大学生、电商精英感受到政策红利带来的福祉回乡创业,同时还要着力提升农村养老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生活需求,让大家可以安心留在农村。 03 情系“民生幸福”,奏响农民“最强音”。知民生冷暖,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是最大的民心工程。要增进民生福祉,努力让高水平小康成色更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成为“十四五”期间的目标任务之一。当前,农民不仅要求生活富裕,更追求精神的满足。要加大政策、项目和资金的倾斜力度,在农村住房、交通、水利、公共文化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用力,在养老、医疗、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务领域用心,在关心关爱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上用情。着力于“细枝末节”的综合整治,打造配套完善、安全舒适、洁净优美的居住环境,让农民真切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激发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乡村振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