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古贞瑞应寺“曼巴札仓”研究(四)

 廿氏春秋 2021-11-23

四、“曼巴札仓”的主要教学内容

    “曼巴札仓”形式的医学教育非常注重理论教学,并理论联系实际确定教学内容,尤以蒙医基础理论为主,务必精通。在此基础上学习蒙药学、蒙医诊断学、蒙医方剂学、传统疗术以及临床各科知识。    蒙医学基础理论是研究人体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与方法的一门科学。换句话说,机体与体力“三根'“七素'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关系及体力与机体的相互对应关系,消化系统与吸收系统关系及机体与自然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研究人体机能活动的复杂规律的一门学科。

    蒙医基础理论是在古代传统蒙医药医疗基础上产生的,并经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形成的,其发展过程中以古代朴素的唯物论的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哲学理论指导,创造性地吸收兄弟民族古代医学理论精华而兴起的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代传统蒙医药较早就运用寒热理论来解释疾病本质的理论性概念。蒙医基础理论体系具有独特性。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五元学说为其哲学理论指导,进一步形成了以“赫依、希拉、巴达干'为主的“三根学说”,“曼巴札仓'的医生们认真学习此理论并运用到临床实践当中。

    (一)蒙医基础理论

    l、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解释世间万物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基本理论中广泛使用了。蒙古民族氏族社会时期,把上天称为获生根源“阳”,把世界视为上天的表现“阴”。蒙古民族古代史学和文学作品中称上天为“长生天”或“天父”,把世界称为“地母”或“大地”等记载。蒙古人将阴阳学说较早地运用于医学实践中,如用热性疗法治疗寒病的“蒙古灸法”,寒性疗法治疗热病的“酸马奶疗法”等。所有这些明确记载于《黄帝内经》,《四部医典》,《饮膳正要》等古代医著中。这种思维方法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寒热理论”,是蒙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指导临床实践中起到纲领性作用。

    元朝时期蒙古民族把阴阳学说广泛运用到医学中,16世纪末将《四部医典》中的阴阳学部分适当地吸收到蒙医学当中。阴阳学成为蒙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阳学认为世界的物质的整体,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所以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阴阳相对立的两方面。一,日月,天地,白天,黑夜,寒热,动静等等相对立两方面。二,上为阳下为阴,日阳月阴,火阳水阴,外阳内阴,这样把两个相对立的事物以对立统一的观点来区分,阴阳当中又存在阴阳,换句话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事物就是这样不断发展变化,以至无穷。白天为阳夜晚为阴,则白天的上午为阳中阳,下午为阳中阴:上半夜为阴中阴,下半夜为阴中阳:雄性为阳雌性为阴,这里是以性别来划分的,在机体方面,机体为阳,体力为阴,“三根”为阳,“七素”为阴,脏为阳,腑为阴,动脉为阳,静脉为阴。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灵活运用阴阳学说的基本原则。蒙医学规律把自然界物质和人体相互比较,运用阴阳学说明人体和自然界的关系,广泛运用的诊断和治疗。

    阴阳学运用到人体生理上,从肉眼看到的宏观结构至微观或看不见的结构都用阴阳来区分。把五脏六腑,动脉静脉,“三根”“七素”都归结到阴阳两方面。进而人类胚胎学也用阴阳学来表示。关于这些“基础理论”中“父母双方无恙的父精和母血五行聚集着床于子宫内膜,这好比钻木取火“另外”形成人体的父精和母血、吸收赫依,希拉,巴达干三根”。根据上述内容一个生命形成于阴阳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阴阳学理论就没有赫依,希拉,巴达干“三根”理论。病理学上,“三根”“七素”紊乱形成病因,三根,三秽,七素比例增多或减少紊乱而发生病理变化,形成热病及寒病的结果,热病六脉及寒病六脉相互对立,通过热病于寒病脉搏的浮度,脉率,沉度来说明脉象的变化。正常脉象有雄脉雌脉之分。医疗上:从病性方面分热疗法与寒疗法;视病的轻重新久分为温和疗法和速治疗法;从七素的消长方面分滋补和减肥疗法;从病变部位分涌吐和泻下疗法:从病情扩散和集中方面分收治和消灭疗法。在药理方面:药力最好的是热性和凉性药物;药性优者是重,腻,寒,钝,轻,涩,熟,锐八种;从六种药味看到热用苦甘涩三味,治寒用辛酸咸三味,在蒙医理论中每时每刻都体现着阴阳理论。

    2、五元学说

    五行学说同阴阳学说一样是古人认识自然界的一种方法。是古人长期生活和实践当中,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与体验概括总结的结果。蒙医学当中的五行学说有两种方式。五元学说中指的五元为土,水,火,气,空;五行学说中五行为木,火,土,金,水。这两种五行虽很早以来沿用至今,但五元学说运用的比较早,五行学说则后期才开始运用的。

    两种五行运用到医学上各不相同。印度五元学说中运用的土,水,火,气,空,主要运用于生理学及药味,药性,药功能等方面。藏医五行学说运用于诊断疾病等方面。这些都是蒙医学与其他民族医学区别的特点之一。

    五行学说把事物归属到木,火,土,金,水等五行当中并用其解释事物间的联系,用于解释正常人体生理和自然界的事物。

    五行学运用到医学上,用其归类人体五脏六腑、骨、肉、血等组织器官,用五行学母子友敌关系来解释自然界现象、事物、饮食药物之间的联系,因而成为一种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哲学思想。

   “母子”“友敌'关系,简单归结为形成“母子”原理是具有生养发育、繁衍等内容,即中医学中的“相生”'关系。这里一个元素是另一个元素之母,而另一个元素为这个元素之子。这两个元素结合产生母子关系。为母者起到生养、发育、繁衍的作用。如《木的子为火,火的子为土,土的子为金,金的子为水,水的子为木;反过来木之母为水,水之母为金,金之母为土,土之母为火,火之母为木》。按上述意义可以这样解释,有水的滋养木才能得以发芽、生根长大。

    “友、敌”关系为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辅助及互相制约、对抗等含义。一个元素为另一个元素之友,而反过来,另一个元素为这一个元素之敌,这两个元素互为“友、敌”;如木之友为土,火之友为金,土之友为水,金之友为木,水之友为火;反之土之敌为木,金之敌为水,木之敌为金,水之敌为土。这好比自然现象如:木等植物在土里发芽长大,吸收土之精华而壮大自己,所以土之敌为木,即中医学中的“相克”关系。

    五元学说运用到胚胎学。五元中没有土元素就成不了形成之因,没有赫依就无增长之因,没有空增长空间就受限制。另外土元素可以成肉,骨,鼻,嗅觉;水元素能使血及舌味觉和湿润生成;火元素能使体温,面色及眼等生成;赫依元素能使呼吸,皮肤,触觉生成:空元素能使空窍,耳朵,声音生成。

    五元学说运用到六味方面:以五元素为起源,以土元素为支撑,用水湿润,用火取暖(温),用赫依(气)搅动,用空元素为基础。土水,水火,火赫依(气),土赫依(气)两两组合形成六味。这里含土元素的药有沉,坚,钝,钦,腻,干,具有强健滋养收拢的性能,能祛除赫依病;含水元素的药有稀,凉,重,钝,湿润,具有使柔软收拢性能,能祛除希拉病;含火元素药物热,锐,干,轻,腻,动,保持体温并着色等性能,祛除巴达干病;赫依元素药物具有轻,寒,涩,干,坚,动,发散能性能,祛除巴达干病:空元素药物为其它四元素之药物中普遍含有,所以有开通内窍和脉道之性能,祛除赫依病,希拉,巴达干紊乱之难病。

    在时令方面,一年十二个月不称四季而分春,长夏,夏,秋,初冬,冬末,蒙医通过脉诊诊察疾病时把四季的初始72天分别视为木,火,金,水等元素盛期。

    3、三根学说

    蒙医理论的以赫依,希拉,巴达干为主要内容的“三根学说”为基础理论。人体内具有赫依,希拉,巴达干三个生命物质,与七素三秽之间平衡,保护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换句话说,赫依,希拉,巴达干的主要内容为调节七素,三秽的运动和变化,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主使者。依据三元学说在人体内依存的位置,主使功能分成5类供15种赫依,希拉,巴达干,都有各自特点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完成人体一系列的生理活动。赫依,希拉,巴达干受病邪侵扰而至损耗,增长,紊乱失去平衡形成病因,三秽七素形成疾病。所以蒙医治疗疾病从三元出发平衡其三元素而达到治病的目的。用其指导胚胎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药物,护理等方面分析,分类归纳为蒙医学研究的理论总纲。

    赫依:是人体最基本元素之一,具有涩等六种性能的元素统称为赫依,在阴阳学上它具有中性。赫依在正常状态下参与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和起主导作用。例如:呼吸,身体活动,发力,思维及调节希拉,巴达干两元素,赫依失去平衡就形成疾病。赫依具有轻,涩,动为主要性能外,还有凉,细,坚6种性能组成。根据其普遍性和存在位置,行为,分为总的赫依和分的赫依两种。从赫依在不同机体的不同位置发挥作用可分为:司命赫依,上行赫依,普行赫依,调火赫依,下行赫依5种。

    希拉:是人体三元素之一,以热,锐为主要特性的统称。阳性,含火元素。维持人体正常体温,主要是消食,维持体温,气色,精神等功能。希拉有以热,锐为主的轻,臭,泻,湿,腻等七种性能,希拉失去平衡将发生相应疾病。

    希拉根据普遍性和位置功能可分为总的和分别两种。根据其在不同部位表现的功能可分为:消化希拉,变色希拉,能作希拉,明视希拉,明色希拉5种。此为希拉的区别或分别。

    巴达干:是人体三元素之一,以重,寒为主包括7个性能事物之统称。含土水元素,阴性。在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表现寒,水之性能如:瞌睡,由骨关节的联接,坚定心志,与希拉特性相反的统称。巴达干失去平衡就会形成相应疾病。有以寒,重为主有腻,钝,软,粘等7种性能。分为总的和分别的两种,按其不同部位在现功能可分为能依痰巴达干,能合巴达干,能味巴达干,能足巴达干,能合巴达干5种。

    三根七素三秽:组成人体基本结构的食物精华,血,肉,脂,骨髓,精液统称为七要素,简称七素;三种主要排泄物一粪,汗,尿为三秽。七素为人体三根赖以生存之物质基础。食物精华,血,肉,脂,骨髓,精液,成为基本七素,由食物精华再分解产生的精华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由血,肉等六种要素中分解产生的精华成为滋养七精华。基本七素是组成人体器官组织的基本物质。滋养七精华不断地补充基本七素。

    七素三秽之分解与吸收以及排泄过程是在人体内不断进行的新陈代谢过程,此过程叫精华与糟粕的分解。滋养七精华不仅滋养着七素,更主要作用是通过七素不断补充三根的损耗。

    正常人体存在的三根,七素,三秽,在某种原因和条件下将会失去平衡状态发生各种疾病。

    应用赫依,希拉,巴达干基础理论解释人体差别时,区别性别,年龄,体质,病因等四方面。

    (1)性别:分男,女,中性三种。

    (2)年龄:分少年,壮年,老年。

    (3)体质:分赫依,希拉,巴达干,赫依希拉,赫依巴达干,希拉巴达干、赫依希拉巴达干七种。

    ①赫依元素盛的人特点:驼背,干瘦,面色发青,身材矮小,爱好歌舞,打闹,爱争吵,嗜食甘酸苦味。

    ②希拉元素盛的人特点:易饥善渴,头发面色发黄,思维敏捷,心高气傲,易汗而臭,体质中等,嗜食甘苦涩凉物质。

    ③巴达干元素盛的人特点:体温低下,面色发白,体健壮,好饥饿和渴,觉多,宽宏大量,有忍耐度,行动迟缓,嗜食辛酸涩味。

    ④混合型和聚合性体质的人特征为混合和聚合的特征。

    (4)病机:按正常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分为发生变化及未发生变化两种。未发生变化是指正常生理状态;发生变化指的是病理变化。发生疾病原因的内在原因和外来的原因。如赫依体质和老年体弱者易患赫依病;希拉体质和壮年人易患希拉病;巴达干体质和少年小孩易患巴达干病:内在病因是:赫依,希拉,巴达干。外邪为:季节,气候,环境,饮食,行为,起居等。巴达干病,赫依病,希拉病分别在春,夏,秋,季节发病。赫依病发生原因为过量食轻涩事物及过累,受风,过饥,失眠,大出血,过度悲伤等。希拉病发病原因为过食辛辣食物,过于劳累,日中大睡,大怒扫兴等。巴达干发生原因为:过食重,腻食物,过度疲劳,呆坐,精神生活困乏,饮食不当引起消化不良,久坐潮湿地方等。人体内三根平衡失调内因外邪紊乱引起疾病。人体发生疾病病邪入侵途径一般为从外通过皮肤,肉,骨头,血至五脏六腑。“三根”发病在人体内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医疗中错误或不当的疗法或其它原因都可使病情发生变化,这就是发生疾病时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如赫依病运用苦凉药物治疗非但不能治好本病继而又变化成希拉病或巴达干病。如此又可分为12类疾病。另外“三根'发生疾病无论单独发病,混合型发病还是三者聚合而发病,但最终可归纳为寒热两大类。赫依病,慢性病,巴达干病,统称为寒病;希拉病,急性病,血液病统称为热病。

    (二)医德教育

    老师在纪律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喇嘛学生们不仅严格遵守作为喇嘛僧人的各种戒律,还要遵守日常生活作息制度。喇嘛们特别尊重老师,从不违背老师的指令。多数学生在语言行为上都能认真遵守各项戒律。非常注重文人学者的谦逊作风。到了行医的时候,老师给学生反复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做到“理论渊博,技艺高超熟,经验丰富,心身纯洁力。行医者若为六道众生解除痛苦,尽职尽责,治病救人就会增添智慧,药效增大,运气旺盛,药到病除;若贪图金钱名利,奸猾贪婪,必将变得愚钝,药效减弱,治病效果不良;给妇女看病时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属一样纯洁敬重,不能怀有污秽之心,否则将导致药效降低,治愈不利等等,耐心和谆谆教导教育学生。要求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作风,一定要谦虚谨慎,认真细致。著名蒙医学家古纳巴陀罗经常说:“牛奶不能盛在污秽的尿壶中,医学不能教给品质坏的人”。

    同时还教育学生对待病人不分贫富,官奴,布施金钱多少,一律平等对待,尤其教育学生常怀慈悲之心,同情贫苦人。因此“曼巴札仓’’多数医生不收穷人的药费,只收达官贵人的钱。他们说:“将穷人的药费从富人那里收”。

    传说有一次从瑞应寺巴吉营子来个贫苦人请温布大夫看病,正在这时从王府王爷那里派来人也请温布大夫给王爷看病。来人说:“我前来请大夫,您先到王爷府给王爷看病去吧”。温布大夫听后勃然大怒道:“你王爷的命是命,难道穷人的命就不是命吗?'他毫不犹豫地先给那个穷人看病去了。

    在瑞应寺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说“道不切大夫不能骑毛驴出诊',否则有辱于名医身份,但穷人哪来的马和车昵?多数牵个驴或者步行来请大夫。古纳巴陀罗大夫经常徒步去给穷人看病,即或有个牵驴来请他,也是出了环寺巡礼路后才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