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 锦瑟 我第一次萌生写诗词解释时,落笔的就是李商隐的《锦瑟》,当时查阅了很多资料,关于诗词的典故和解释,但是写出来的文字总是不能满意,自此就搁笔了。 时节如流,一晃十来载,再次写这首诗词,依旧显得很无力。或许,就像我落笔李白的感觉一样,太喜欢反而不敢放肆。 “锦瑟无端五十弦”,听闻这世间根本就没有五十根弦的琴,为何李商隐会说“锦瑟无端五十弦”似乎难以考证。读来好听的东西,本就无需深究,能意会就无需言传。或许是为了平添“一弦一柱思华年”的深刻吧,这世间最繁复的琴瑟都无法弹奏出他的心思。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庄周梦蝶引来后世多少故事,哲学到后来都成了一己之私的缘引,逍遥游里的看破,是否能点醒世人迷途?而那帝王的心思,自是无人可以倾诉,才托付给啼血的杜鹃,有人闻听也好,无人懂得也罢,帝王的一生注定孤独。 携一抹恬淡时光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大海的尽头,鲛人夜夜歌唱,未成曲调已有深情,唱的都是红豆相思人世凉薄,才落泪成珠,化作星辰;或许,只有蓝田的阳光能让寒冷的玉石化为烟尘,在那里,没有冰冷。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有人说这首诗说的是家国兴衰,也有说表达的是李商隐一生无法实现的政治抱负,亦有闻说,追忆的是他最爱的妻子。到后来,李商隐表达的是什么,今人已不那么在乎,因为他们引用这诗词,表达的都是自己的情思。 携一抹恬淡时光 我这落笔的,哪里是李商隐的《锦瑟》呢?字字句句都带着自己的想法,诗词的风情都跟随吟诵的那个人变化莫测,或喜或悲,或哭或笑,还是那五十六个字,却早已不是李义山的爱恨。 想来这人,写的诗词总是《无题》最好,无需深究,读的都是情思:是“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无奈与痛心;是“何当共剪西窗烛”的期许与遗憾;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相惜与欣喜。他的悲伤,都被“写情诗”的才华掩盖,一生的“不得志”似乎都不值一提,毕竟,上天恩赐了这般笔触,又怎能再允诺滔天的权势? 原来,我的满纸荒唐言,都赋予了李商隐,这哪里还是他的一生,到头来,都是自己的喜怒哀乐。 不知,你读李义山,是否与我一样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