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战争伊始,日本侵略者嚣张至极,扬言要用三个月的时间全面占领中国。 然而,他们低估了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勇气,也高估了自己的作战能力。 1940年敌军在华北地区,又进行了新一轮的扫荡,八路军集结105个团进行轰轰烈烈的反扫荡战役,这场持续三个月的战斗,被后世称之为“百团大战”。 当时,一司令员半天收集100斤辣椒,手下们疑惑不解,没想到第二天晚上立下奇功。 收集辣椒,夜晚才知其用处彼时敌军的武器装备极为先进,且大多数士兵都接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 而八路军只能靠着小米加步枪,去对抗实力强劲于己数倍的敌军。 1940年9月,百团大战进入了第二阶段,有一支部队将管头层层包围了起来。 这里的敌军堡垒,俨然已经成了一座孤岛。 附近的日本军队都已被八路军打垮,远处的日本军,也无法越过八路军的层层封锁朝这里支援。 不过,堡垒异常坚固,其中又囤满了足够的粮食与水,即使得不到外界的补给,他们生活几个月也不成问题。 敌军依仗着碉堡有恃无恐,数次冲散了八路军的冲锋。 其火力网也异常的密集,每当有火舌喷出,便有英勇的八路军战士应声而倒。 赵章成带着他的炮兵,赶来此地。 他命人将四门迫击炮依次排开,一声令下,四炮齐发,轰隆作响,可远处的碉堡依然坚固,丝毫未有损伤。 眼见此装,赵章成调整了角度和射击距离,又进行了一轮轰炸。 然而,碉堡依旧是安然无恙。 当时八路军的条件异常艰难,每一门迫击炮,每一发炮弹,都弥足珍贵。 赵章成知道,如果这样持续下去,只会空耗炮弹,而没有实际效果。 于是他带着警卫兵和炊事班去往当地的老乡家里,不论是辣椒还是干辣椒,赵章成“照单全收”。 不到半天的时间,麻袋就已经装满,其中足足有100斤的辣椒。 赵章成满载而归,回到了营地。 炊事员们将其悬挂起来,而后用臼子把它们敲碎,再将其放到石磨上,不断地碾压。 风一吹,他们便被呛得喷嚏连天,甚至睁不开眼。 看到司令员带100斤“辣椒粉”回来,有不解的战士上前询问这是作甚,赵章成面带喜悦地说道:“小鬼子不是躲着不出来嘛?我想了个办法,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不一会,辣椒就全部变成了辣椒面。 紧接着,赵章成命人把20发炮弹里的弹药都倒了出来,而后用辣椒面将其全部填满,再装上引信,如此“辣椒炮弹”便新鲜出炉。 到了第二天晚上,在赵章成的率领下,一行人拿着迫击炮和那20发炮弹,悄悄的摸到了堡垒旁边。 为了提高爆炸效果,这次赵章成选择涉险,把射击距离推进至150米。 大家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的向前推进。 安置好迫击炮后,赵章成轻声对大家说道:“把标尺打到50度”。 眼见众人悉数完成,赵章成一声令下:“开炮!” 这些辣椒炸弹,齐刷刷地向日本炮楼射去。 里边的日本士兵们还在喝酒吃肉,不亦乐乎,他们只以为是普通的炮弹。 不一会,辣椒就随风渗透进了碉堡之中,呛得那些日本士兵横冲直撞。 他们纷纷喊道:“八路军用毒气弹了!快跑!” 这些人怎么会知道,所谓的“毒气弹”,其实就是辣椒面。 他们争先恐后地往外奔逃,可门外的八路军早已等候多时,出来一个,击毙一个,出来一个,击毙一个。 没有多会,便悉数成了亡魂。 这块黏在管头的狗皮膏药,也终于被赵章成所拔除。 ![]() 胆大心细,敏锐果敢赵章成的土方法还有很多,也总能屡立奇功。 1933年2月,红军完成了第三次反围剿,准备向南丰城发动进攻。 彼时的赵章成是红一军团炮连的连长,他的部队负责先对黄陂发动轰炸,接着步兵们再一拥而上,以减小伤亡并令敌人无措。 战役在当天的凌晨打响,那一日大雾弥漫,而太阳还未曾升起。 ![]() 赵章成和炮连的战士们,根本就看不清目标。 城内的国民党守军,俨然已经发现了红军的踪影,仗着自己的长枪短炮,一步步地逼退进击的红军。 赵章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情急之下他反而恢复了平静。 只见他微闭双眼,脖子前倾,原来他这是在倾听敌军机枪的密集程度,从而判断国民党大营的所在。 ![]() 接着,他把右臂逐步地往前倾斜,而后将右肘弯曲,接着把五个拇指,齐齐合并。 稍微弯曲掌心向左,指向目标方向,赵章成立刻将敌军指挥所的位置告知了战友们。 在他的指挥下,六枚炮弹向敌军营地奔袭而去,将敌人打得手足无措,步兵则趁势蜂拥而至,顺利地拿下了黄陂。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次年,因为形势所迫,红军开始了战略转移。 待到大渡河时,桥上已经被敌军拆得七零八落,他们正于对面严阵以待,誓要将红军消灭于此。 红军的后方亦有敌人穷追不舍,死咬着不放。 刘伯承和聂荣臻命令杨得志团抽调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他们登岸后,双方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炮战。 ![]() 眼见着冒死过河的十七勇士完全暴露在了敌人的面前,没有任何可以依托的地势,杨得志当即下令:“快!炮火支援!” 此时红军刚刚经历了湘江战役,赵章成手边只剩下了三发炮弹。 只见他丝毫不慌,挽起袖口,直伸出手臂,竖起拇指,一连串唱出方向、标高、距离等数字。 这套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三发炮弹,应声而至。 ![]() 这第一炮,直接在对岸的人堆里开花,将歹人们炸得七七八八。 第二发,则直接炸死了敌军指挥官,令其群龙无首,异常难堪。 正在他们准备奔逃之际,第三方如期而至,炸乱了他们的溃散阵型。 ![]() 这三发炮弹,可谓是力挽狂澜,为红军大部队过河争取了时间和空间。 赵章成的这套瞄准手法,百试百灵,如有神助,甚至在军中还传出赵章成能够屡建奇功的原因,是得到了神灵的庇护(因为其瞄准的动作,如祈祷一般)。 其实,哪有什么神灵,只是赵章成具有老道的经验和缜密的心思。 ![]() “技术的艺术”赵章成的“封神之作”,还是在抗战战场上。 彼时,抗战进入了胶着状态,八路军与日本军,打得如火如荼,有来有往。 一次战斗中,八路军大获全胜,顺利缴获了日本三门迫击炮和很多炮弹。 这场战斗结束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投入下一场之中。 ![]() 众所周知,敌军的装备极为先进,八路军与之打得不可开交。 危难之时,这支部队的长官,想起了缴获的那三门迫击炮。 可是,他找遍全团也未曾找出一个会操炮之人。 “炮兵王”赵章成的威名,在八路军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情急之下,指挥员连忙让人赴129师去请赵章成。 ![]() 赵章成眼见形势危急,马上出发,前往战斗之地。 来到该团以后,赵章成立刻会见了这支队伍的团长。 团长眼见赵章成到来,连忙说道:“太好了,您来了,我们心里就有底了!” 赵章成说:“我需要六个可靠的人!” 在团长的带领下,赵章成从一群人中,挑选出了六名干练的士兵。 ![]() 这六个士兵只听过炮响,却从未摸过炮。 赵章成知道,如果让他们来操炮,会有很强的危险性,且命中率也不高。 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把控这三门炮。 他给每个炮都规划了不同的角度,且目标也一样。 ![]() 他吩咐六人,分别按照自己的指示,装填弹药。 就这样,赵章成一人操控三门迫击炮,用不同的炸药,对不同的目标发动进攻。 日本军队眼见此装大惊失色,指挥官说道:“从炮火密集程度和准确度来计算,八路军至少有一个炮排!” 在这样的威慑之下,日本军队也不再过多地抵抗,当即准备撤退。 ![]() 他们又怎么会知道,所谓的炮排,不过是赵章成一人的杰作。 林彪得知此事以后,忍不住赞扬道:“要像赵章成同志那样,使技术达到了艺术的标准!” 要知道,林总可是从不轻易夸赞部下,而赵章成能得到他的表扬,其功绩可想而知。 抗战进入尾声之际,对炮颇有造诣的赵章成对其进行了改装。 ![]() 他于82炮的末端添置一根400毫米的尾管,而后使用拉火击发装置。 同时,他让托盘倾斜着地,使炮筒与地平线的倾角保持在5度以下,使82迫击炮既能曲射,又能平射,具有步兵炮的功能。 因为屡立战功,建国后的赵章成当上了炮兵的副司令,在朝鲜战争期间,又以志愿军炮兵司令员的身份带队出征,令美国人闻风丧胆。 |
|
来自: 老大姐嗨 > 《收藏的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