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元朝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蒙古人忽必烈建立的元朝,于公元1279年消灭了南宋王朝最后的抵抗力量,统一中国。元朝在军事上的强大,使得它拥有广阔的疆域,能够排除外患的干扰,致力于发展经济和文化。元朝在其统治初期就恢复了科举制度,尊崇属于汉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但是,在元朝实行的种族制度下,一般汉族人却遭受歧视和不平等对待。很多汉族的士人无法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便潜心于书画等技艺;另一方面,其他民族的知识分子也受他们影响,出现了一些少数民族书法家。 元代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书法成就虽不如唐宋时期,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时代特点。一是以赵孟、鲜于枢等为代表的书法家,勤习晋唐书法,追承前代书法艺术传统,形成了自己的时代风格,开启了“尚态风格”,丰富和发展了王羲之的用笔方法,创造了既有行又有楷的“赵体”,还原了书法的实用功能,影响了明清书风。二是以吴慎、王冕等为代表的书法家继承了宋代“尚意”书风,把民族矛盾压抑的苦闷寄情于山水,倾诉于笔墨,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命运的关心,对真善美的体验。三是以杨维桢等为代表的书法家丰富了草书的内容和表现能力。 我们一起分享元朝时期著名书法家倪瓒的书法作品。 倪瓒(1301年-1374年),初名倪珽,字泰宇,别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江苏无锡人,元末明初画家、诗人。 倪瓒擅画山水和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书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洪武七年卒,时年七十四岁。 倪瓒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倪瓒家中富有,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年,散尽家财,浪迹太湖。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清閟阁集》。 倪瓒工书法,擅楷书,他的书法作为在野的高人韵士,参禅学道,浪迹天涯 ,以一注冰雪之韵,写出了他简远萧疏,枯淡清逸的特有风格。徐渭云:“瓒书从隶入,辄在钟繇《荐季直表》中夺舍投胎,古而媚,密而疏。” 倪瓒真正做到了既“隐”且“逸”,其书既遒劲、精美,又率意、简逸,无怪乎后人多称其为“倪高士”。文征明、董其昌都曾高度赞美过他的书法。文征明评曰:“倪先生人品高轶,其翰札奕奕有晋宋风气 。”董其昌评曰: “古淡天真,米痴(即米芾)后一人而已。”倪瓒与格守帖学的书法比较,完全是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不免遭人非议。如项穆指责倪瓒“下笔之际,苦涩寒酸。纵使老彭之年,终无佳境也”。而 近代书家李瑞清认为:“倪迂书冷逸荒率,不失晋人矩 ,有林下风, 如诗中之有渊明(陶渊明),然非肉食者所解也。”关于倪瓒小楷书法风格的特点,后世有几种不同观点的评价。被引用最多的是徐渭“古而媚,密而疏”的说法。 倪瓒传世作品有《小楷孟郊诗》《江南春三首》《题幽涧寒松图》《淡室诗帖》《题容膝斋图》《跋唐人临右军真迹册》《渔庄秋霁图跋》《游子吟》《手札》《次韵耕隐渔者诗札》《静寄轩诗文》《送盛高霞等八诗帖》《述怀》《呈大临征君楷书札》《呈久成札》《呈云浦诗札》《呈寓斋诗帖》《呈履道先生诗札》《致叶城诸诗札》《题周文英诗志传》《跋陆继善摹禊帖》《致慎独有道诗札》《与袁寓斋书画卷》《题丛篁枯木图轴》《题修竹图轴》《题雨后空林图》《题枫落吴江图》《题江亭山色图》《题紫芝山房图》《题竹枝图卷》等。目前存世的书法代表作品主要有《静寄轩诗文》《淡室诗》(现藏故宫博物院)、《自书诗稿卷》(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朝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倪瓒《小楷孟郊诗》赏析 (元)倪瓒《小楷孟郊诗》 元朝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倪瓒《江南春三首》赏析 (元)倪瓒《江南春三首》纵23.1厘米 横41.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元朝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倪瓒《题幽涧寒松图》赏析 (元)倪瓒《题幽涧寒松图》倪瓒题《题幽涧寒松图》此幅是为友人周逊学所作,并题五言诗:“秋暑多病病,征夫怨行路。瑟瑟幽涧松,清荫满庭户。寒泉溜崖石,白云集 朝暮。怀哉如金玉,周子美无度。息景以桥对,笑言思与晤。”倪瓒此幅,笔墨无多但意境深幽,“疏而不简”,“简而不少”。他的这种笔简形具,注重抒写性灵的画格被后人称之为“逸品”。到了明代,更是“江南人家以有无为清浊”,其清标高格,在历代文人士大夫心目中始终被尊为“高士中的高士”。 此幅作品简淡超逸,虽未署年款,但从书法由竖长变为扁方以及名款和画风来看,当是晚年之作。 元朝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倪瓒《淡室诗帖》赏析 (元)倪瓒《淡室诗帖》,行书,纸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纵64厘米,横27厘米。七言律诗-首,共4行,又题识2行。 释文:欲写新诗尘满几,味我迂言淡如水。白云淡淡何从来,来伴我(此字点去)孤吟北窗里。酒味甘浓易变酸,世情对面就是九疑山。白云且结无情友,明月幽情与往还。八月廿日过宗道云栖楼,命余赋子安淡室诗,因赋。是日疏雨生凉,山光满几,殊有幽兴也。瓒。 无题跋。鉴藏印钤有清“润州戴植字培之鉴藏书画章”印一方。 《淡室诗》是倪瓒为友人“宗道”所书的一首七律诗。诗中寄托了他避世索居、与白云幽禽为伴的心境。 此书是倪瓒存世作品中唯一的一件大字行楷书,使用了极少见的立轴装裱形式。其书字形挺直,章法整齐疏朗,点画质朴遒劲,收笔顿挫有力,撇、捺尽量拉长,据书风判断应为其晚年之作。 通篇布局疏朗、错落有致,淡古神韵,无一俗尘。《淡室诗轴》,单就技法而言,似乎不足称道。其结体十有八九是东倒西歪,不成体统的。用笔也多出锋尖梢,显得势竭力虚。但从审美的角度看,不计其细节,而从整体观赏它时,却化腐朽为神奇。其笔法,虽然点画多不工,却瘦劲通神,行笔又悠然自得,使字态显得摇曳生动。其章法,虽然结字多不周,却行气贯通,时大时小、时长时扁,令整篇布局疏朗错落,琳琅满目。 元朝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倪瓒《题容膝斋图》赏析 (元)倪瓒《题容膝斋图》立轴 1372年 纸本 纵74.2厘米 横35.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写的是江南春景,平远山水。近处为山石陂陀,林木萧疏,中幅为湖光波色,图上侧远岫遥岑,横于波际。这 种三段式的构图,是倪瓒山水的特征之一。其山水胎息于董源,矶头两点,石上横拖披麻,皴法清逸。其树法参差变,结体有骨力,而树头枝梢,每多生意。喜多作 枯树,擦以枯笔,墨色浓淡错综而滋润浑厚。 元朝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倪瓒《跋唐人临右军真迹册》赏析 倪瓒《跋唐人临右军真迹册》纸本 1364年 纵31.8厘米 横20.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行书。 元朝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倪瓒《渔庄秋霁图跋》赏析 ![]() 倪瓒《渔庄秋霁图跋》,行书,上海博物馆藏。 在元代书法艺术崇尚柔媚浓妍,倪瓒能不为时风所动,师法晋宋之情韵,上溯汉隶之朴拙,由此创造了他恬淡瘦劲、静穆秀雅的书风。从《渔庄秋霁图》自题诗可见一斑。这个题款是倪瓒晚年所书。秀逸俊美而无妩媚柔弱之嫌。严整有规矩,行气茂密,却不失淡雅自然宽舒之态。与诗的内容、画面的意境融为一体。 ![]() 释文:江城风雨歇,笔研晚生凉。囊楮未埋没,悲歌何慨慷。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珍重张高士,闲披对石床。此图余乙未岁戏写于王云浦渔庄,忽已十八年矣。不意子宜友契藏而不忍弃捐,感怀畴昔,因成五言,壬子七月廿日。瓒。 《渔庄秋霁图》是倪瓒的代表作。纸本墨笔,纵96.1厘米、横46.9厘米。该图描绘了太湖一角的山光水色。近处画一小小的土坡,其上六株高低不一的树,隔水两道山丘,和近处的土坡差不多。画中并没有渔庄,大概是根据云林跋中“戏写于王云浦渔庄”来定的名字。 元朝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倪瓒《游子吟》赏析 ![]() 倪瓒《游子吟》,纸本,行楷。陈惟允《孟郊诗意图》1365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朝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倪瓒《手札》赏析 ![]() 倪瓒《手札》,行书。 元朝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倪瓒《次韵耕隐渔者诗札》赏析 ![]() 倪瓒《次韵耕隐渔者诗札》,1373年,纵28.7厘米,横39.4厘米。香港中文大学藏书房。 元朝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倪瓒《静寄轩诗文》赏析 ![]() 倪瓒《静寄轩诗文》轴,元,倪瓒书,楷书,纸本,纵62.9cm,横23.3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静寄轩诗文》是倪瓒自己作并书写的。此轴所书共三部分,内容包括《邾伯盛氏小像赞》、《刻古印文诗四韵》五律1首、《静寄轩诗》七绝3首。 款署:“辛亥十二月,云林子因过云门先生之娄江寓馆,遇伯盛,相从累日,作此并书,云门题篆焉。廿二日。” 鉴藏印钤“邾玮玄印”、“士行父”、“蔡伯海印”、“士元珍藏”、“麓云楼书画记”及清嘉庆内府诸印。 此帖上方篆书“静寄轩”和帖首篆书“静寄轩诗文”为张绅所书。“静寄轩”是陆伯盛的斋名,其人名珪,字伯盛,苏州人。师濮阳吴睿,习大小篆书,喜为人治印。清杨守敬题跋一段,介绍邾伯盛的生平。此诗文是倪瓒71岁时所作,虽已至古稀之年,但笔力精致,毫无滞涩之处,结字略扁,内紧外舒,收笔时顿笔稳重,圭角突出,于质朴遒劲中带有很重的隶书笔意。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汪士元《麓云楼书画记略》等著录。 元朝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倪瓒《送盛高霞等八诗帖》赏析 ![]() 倪瓒《送盛高霞等八诗帖》之一 ![]() 倪瓒《送盛高霞等八诗帖》之二 ![]() 倪瓒《送盛高霞等八诗帖》之三 倪瓒《送盛高霞等八诗帖》 元朝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倪瓒《述怀》赏析 ![]() 倪瓒自书《述怀》诗稿册(共16页)之一 ![]() 倪瓒自书《述怀》诗稿册(共16页)之二 ![]() 倪瓒自书《述怀》诗稿册(共16页)之三 ![]() 倪瓒自书《述怀》诗稿册(共16页)之四 ![]() 倪瓒自书《述怀》诗稿册(共16页)之五 ![]() 倪瓒自书《述怀》诗稿册(共16页)之六 ![]() 倪瓒自书《述怀》诗稿册(共16页)之七 ![]() 倪瓒自书《述怀》诗稿册(共16页)之八 ![]() 倪瓒自书《述怀》诗稿册(共16页)之九 ![]() 倪瓒自书《述怀》诗稿册(共16页)之十 ![]() 倪瓒自书《述怀》诗稿册(共16页)之十一 ![]() 倪瓒自书《述怀》诗稿册(共16页)之十二 ![]() 倪瓒自书《述怀》诗稿册(共16页)之十三 ![]() 倪瓒自书《述怀》诗稿册(共16页)之十四 ![]() 倪瓒自书《述怀》诗稿册(共16页)之十五 ![]() 倪瓒自书《述怀》诗稿册(共16页)之十六 倪瓒自书《述怀》诗稿册(共16页)纸本 各纵20.1厘米 横24.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朝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倪瓒《呈大临征君楷书札》赏析 ![]() 倪瓒《呈大临征君楷书札》(为张耒仪命赋匡山读书处)纵23厘米 横55.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朝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倪瓒《呈久成札》赏析 ![]() 倪瓒《呈久成札》 香港中文大学藏书房。 元朝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倪瓒《呈云浦诗札》赏析 ![]() 倪瓒《呈云浦诗札》 香港中文大学藏书房。 元朝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倪瓒《呈寓斋诗帖》赏析 ![]() 倪瓒《呈寓斋诗帖》 1372 香港中文大学藏书。 元朝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倪瓒《呈履道先生诗札》赏析 ![]() 倪瓒《呈履道先生诗札》之一 ![]() 倪瓒《呈履道先生诗札》之二 倪瓒《呈履道先生诗札》 香港中文大学藏书。 元朝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倪瓒《致叶城诸诗札》赏析 ![]() 倪瓒是《致叶城诸诗札》之一 ![]() 倪瓒《致叶城诸诗札》之二 倪瓒《致叶城诸诗札》 香港中文大学藏书房。 元朝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倪瓒《题周文英诗志传》赏析 ![]() 倪瓒《题周文英诗志传》 1372年 纵25.9厘米 横26.2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元朝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倪瓒《跋陆继善摹帖》赏析 ![]() 倪瓒《跋陆继善摹霸帖》 1342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朝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倪瓒《致慎独有道诗札》赏析 ![]() 倪瓒《致慎独有道诗札》1362年 纵28.4厘米 横52.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朝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倪瓒《与袁寓斋书画卷》赏析 ![]() 倪瓒《与袁寓斋书画卷》纸本 1362年 纵29厘米 横59.5厘米 昆仑堂珍藏。释文:瓒顿首再拜,寓斋尊丈先生执事,瓒契阔乖违,忽然四改年,思见眉宇时形,梦寐不可得一接也。近因事入城,得拜德公于林下,吴中风流文雅沦落不尽,独遗执事岿然如鲁灵光。又高年而强健,为之欣慨不能胜情矣乃复累,饮食敦载之赐相与话先正之前言往行阅秘箧之珍图名迹此逼区山野麋鹿之踪何以得此于左右哉惟重铭惑此陶公所谓冥报以相贻者岂徙饮食与亦在情义耳奉别以来已剧瞻咏即日伏想尊履康裕兹因正已公还辄附道谢万屑要大令嗣画幅到家心情未定溃愤大不堪稍迟纳上也消见惟寅兄幸道璜致谢意鹤山书院碑刻冀为留意。 ![]() 访寻一本五六日中得自携来尤好欧阳大全集亦可携来也周仁卿怀松楼记玉马相见图渠俯出城道便令其带出一观不可则己十一田旱同张景昭过陛士饭间于市口陈围顶处药肆赎藏用九一服十五日已留铜钱景昭处还之出入便涂乞语之也令图敬叔来侍并为致意未期恭侍临楮无任恃惜仰冀加爱以慰违怀。瓒顿首再拜,谨呈 元朝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倪瓒《丛篁枯木图轴》赏析 ![]() 倪瓒题《丛篁枯木图轴》 立轴 纸本。倪瓒《丛篁枯木图轴》 立轴 纸本 纵103.7厘米 横43.9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 老树以淡墨干笔勾写,枝节搓材,残叶着以“浑点”,稀疏简淡。坡石以枯笔作“披麻皴”,间用“折帝皴”,仅用少许浓墨点苔。丛竹以尖笔作“介字点”,分扬披撇,画面清和幽寂,平逸淡泊。 元朝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倪瓒《题安处斋图》赏析 ![]() 倪瓒题《安处斋图》卷 纸本。 ![]() 倪瓒《安处斋图》卷 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朝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倪瓒《题修竹图轴》赏析 ![]() 倪瓒题《题修竹图轴》1374年。 ![]() 倪瓒《修竹图轴》立轴 纸本 纵34.6厘米 横50.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朝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倪瓒《题雨后空林图》赏析 ![]() 倪瓒题《雨后空林图》。倪瓒《雨后空林图》 立轴 纸本 设色 纵63.5厘米 横37.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此图与其它图相比,青绿设色, 幅度要稍大一些,实而满一些。构图还是典型的一河两岸的面貌。其坡石吸收了荆、关、李成的笔意,枯树干挺枝疏,用笔筒逸。图中干湿墨互用,其干笔淡墨用得尤妙,真正达到了有意无意,若淡若无,给人以清幽静谧的感受。 元朝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倪瓒《题枫落吴江图》赏析 ![]() 倪瓒题《题枫落吴江图》。 ![]() 倪瓒《枫落吴江图》 立轴 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朝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倪瓒《题江亭山色图》赏析 ![]() 倪瓒《题江亭山色图》 立轴 纸本。 ![]() 倪瓒《江亭山色图》 立轴 纸本 1372年 94.7×43.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朝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倪瓒《题紫芝山房图》赏析 ![]() 倪瓒题《题紫芝山房图》 立轴 纸本。 ![]() 倪瓒《紫芝山房图》 立轴 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朝时期著名画家、书法家倪瓒《题竹枝图卷》赏析 ![]() 倪瓒题《题竹枝图卷》 (局部) 纸本 纸本,倪瓒《竹枝图卷》 纸本 墨笔,纵34cm,横76.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幅自说:“老懒无妄,笔老手倦,画止乎此,倘不合意,千万勿罪。懒瓒。”款识内侧有清乾隆帝题七绝一首,钤明代项子京,清代梁清标、安岐、清内府,近人王南屏等鉴藏印多方。 ![]() 《竹枝图》卷,纵33.8厘米,横75.8厘米。墨笔。画一枝新竹,枝、干细而挺,稍带弧曲,竹叶细、 短而上挺,至梢头略有低垂,疏密有致,优美地展现新篁的秀嫩而生机勃勃。 图左自识:“老懒无 妄,笔老手倦,画止乎此,倘不合意,千万勿罪。懒瓒。”而在我看来,此图用笔劲峭,布置停匀,枝叶勃发,生意盎然,丝毫也没有“笔老手倦”的痕迹。倪瓒此 题,恐怕更多的还是出于“没奈览者何”的无奈。不然,读者且说,你以为倪瓒图中所绘者是何物?不会想到是竹子之外的麻、芦吧。但在当时,赵、高、柯所画的墨竹, 大体上竹叶宽长低垂,墨色浓、淡相间,画以人贵,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欣赏的模式,而浪迹江湖的倪瓒则难免被人轻视。 ![]() |
|
来自: mengk4fz0yyf5h >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