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8年,黄达宣和徐惠滋相遇的时候,一...

 鉴益堂 2021-11-23
1948年,黄达宣和徐惠滋相遇的时候,一个是连长,一个是俘虏;35年之后,连长升任副军长,俘虏却变成了军长,还是副军长的顶头上司。35年的光阴,孕育出一个怎样奇妙的故事?

黄达宣,1925年出生,江苏泗沭人,1943年参加新四军,由于作战勇敢,冲锋在前,参军五年后,即成长为东北野战军的尖刀连连长。

徐惠滋,1932年出生,山东蓬莱人,1948年参加了国民政府军,是一名机枪手,普通士兵。

1948年前,两人像两条笔直的平行线,在不同的队伍中各自搏命,毫无交集。是辽沈战役将他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发起了辽沈战役的最后一役:沈阳战役。主帅卫立煌仓皇逃窜,剩下的官兵毫无斗志,俯首就擒。

黄达宣在这次战役中大有收获,俘虏了敌军军长周福成和总参议苏炳文,因此立了大功,受到表彰。

立了大功的黄达宣还不满足,还想来点更“实际”的。因为在这次作战中,他的尖刀连也有损耗,损失了一些士兵。他想从国军俘虏中挑选出一些好苗子,充实到自己的连队中。

我军对待俘虏一向宽厚:放下武器,不杀不辱。愿意留在解放军中,欢迎;不愿意留的,给你发路费、路条,回家。因此,俘虏一般被要求站成两排:愿意留下的站成一排,愿意回家的站成一排。

黄达宣挑俘虏的要求很高:形象好、精神佳、有文化、个子高、年轻体壮。他把愿意留下的那排俘虏整个看了一遍,没有特别理想的,不禁有些沮丧。

忽然,他在愿意回家的那排俘虏中,发现了一个高个子,这个小伙子宽肩细腰,看上去挺精神。黄达宣心中暗喜,表面上不动声色,走过去跟小伙子和颜悦色地攀谈起来。

黄达宣问:“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报告,我叫徐惠滋,是山东人。”徐惠滋答到。“我看你是个好苗子,为啥不愿意继续当兵了?”“仗都打完了,我还当什么兵?不如回家种地去。”

黄达宣听到徐惠滋的回答,不禁笑起来。他跟徐惠滋耐心地讲解战争局势,说东北解放只是解放战争的第一步,中国还有好多地方,老百姓正巴巴的等着我们去解放他们呢,这仗还有得打呢。

一番话说得徐惠滋心动,小伙子大眼睛扑闪扑闪地望着黄达宣。黄达宣问他在部队里是做什么的?徐慧滋说自己是一名机枪手。这一下黄达宣更乐了,他们连这次缴获了很多机枪,正差机枪手呢!

“跟着共产党干,在部队里肯定比你回家种地有前途。”在黄达宣的耐心劝说下,徐惠滋决定留下来,正式成为黄达宣尖刀连的一名机枪手。

在黄达宣的精心培养下,徐惠滋进步很快,显示出他当兵好苗子的实力,先后参加了平津战役、广西战役等,他奋勇杀敌,多次立功,思想上追求进步,1950年入党,从一名士兵成长为连副指导员。

后来,由于工作需要,两人渐渐分开了。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徐慧滋随军赴朝作战。从1950年到1952年,他几乎参加了每一次战役,为保家卫国作出了巨大贡献,回国后的职务也不断升迁。

1983年,时任39军副军长的黄达宣收到上级命令,准备迎接“空降”来的新军长。等这位新军长一下车,黄达宣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不是徐惠滋吗?

是的,黄达宣没有看错,就是徐惠滋。这位昔日的俘虏小兵,经过多年的战争洗礼和革命锻炼,已成长为一位军长,还是他的顶头上司。

这便是黄达宣和徐惠滋之间的故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黄达宣,发现了千里马徐惠滋,千里马出于伯乐,而胜于伯乐,不亦乐乎?#人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