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谈】古城西安里的变与不变

 清池片语 2021-11-23
昨天上午,因为工作的事情去了趟西安。辗转两趟车,终于坐上熟悉的324路,沿着城西一路南下,起先车窗外还是熟悉的街景,可车过高新科技三路后,窗外多出的一些写字楼已经让我想不起原来这里的样子了。整条唐延路,拔地而起的商业写字楼耸立四周,一直到我下车的都市之门处,转一圈都是高耸的写字楼,俨然大都市CBD的阵势。
随后,我又去了第二处办事,因为不知道线路,索性打车。司机师傅东绕西拐,我依然没有认出一处熟悉的地标性建筑,点开地图,才明白自己大半天时间一直在高新区丈八路和朱雀大街忙活。什么时候我以为的寨子一样的丈八路、自以为熟悉的朱雀大街已发展成如今这般现代化模样?
是被震慑到的。不禁感叹,自己转身离开的五年间,西安让人惊叹的除了不断攀升的房价,还有这些足以赤裸证明经济发展的城市建筑风貌。
中午吃饭时,去了位于西南城角外的母校西大老校区找学姐。有时候,我们想念一座城其实只是想念几处有记忆的角落还有几个能聊得来的老友。
公交车沿着朱雀大街一路向北行进在古城中午暖暖的秋日里,大约因为是工作日,街上车辆行人并不多见,车绕过含光门,街边银杏叶飘落、古老的护城河里泛绿的河水在秋风撩拨下起了皱纹。古老的西南城角与老校静默相伴,时光在这里缓慢流淌,连带整个太白北路都是十多年前熟悉的味道。

城墙

/护城河


漫步在熟悉的校园,少了昔日喧嚣热闹的学生身影。听学姐说,学校大部分院系已搬到大学城新校区,留在这边的多是教务后勤上的人。唏嘘感叹中,不免想起许多年前,一到中午下课后,校广播站音乐响起,大礼堂前的整条玉兰树下满是摩肩接踵的莘莘学子,热闹着惊起玉兰树枝头的长尾鸟雀。

宿舍区

学姐依然在西大出版社从事她热爱的编辑工作,静雅的古籍室里,她一个人如日如年埋在故纸堆里编撰改稿,享受一个人的丰盈和寂静。我看着那些A4纸大、砖块厚的大词典,好奇问道,“这都是你编的”,她笑着默认,我又大大地震惊了一番。
时常,我们会通过别的媒体渠道了解那些寂寞的工种,比如在故宫修文物、守着大漠研究敦煌文化或者置身荒蛮之境的航天研究员。再比如,眼前这个博学的女生。
在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人心不免在金钱和欲望中迷茫着,而一些人却始终能坚守初心,构筑着自己丰盛的精神家园。扪心自问,我坚持过什么?

作者简介

清池,宝妈、写手,专注书写青春、成长中的幽微故事。个人微信号ID:zmq0615,欢迎交流合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