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摘词选 采珠知境界,撷玉识情怀。 1050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诗词微塾 诗词常用的表达方式(二) 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 2、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简单地说描写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景。描写的种类按照其分类的原则不同有多种。介绍常用的如下: A、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它是最主要的描写手段,是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或直接描写景物的方法。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简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的周围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如李白的《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B、细描与白描: 细描:也称工笔。是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斓,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长篇中常用。白描:也叫粗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如杜甫的《水槛遣心二首之一》: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粗描)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细描)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又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粗描)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细描) C、实写与虚写: 实写是对现实客观事、物进行描写。虚写是对通过联想、想象、幻想而产生的虚拟的事、物进行描写。虚与实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正面为实,侧面为虚;直接为实,间接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将来为虚;具象为实,抽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动者为实,静者为虚等等。虚实结合、化虚为实、化实为虚是诗词常用的重要描写手法。 虚实结合如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实景)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虚景) 化虚为实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化实为虚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D、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是指对人物、景物作静止状态下的描摹状写,创造生动具体的感人形象的一种写作方法。动态描写:动态描写法,是指对人物、景物作运动状态的描摹状写,创造具体的、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动态描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运动着的景物的描写,一是对静物所作的动态(包括比拟动态)描写。动态描写赋予客观事物以运动感、活力感、变化感,以克服形象的单调性,丰富形象的多样性,达到更好地表现事物,更强烈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 动静在诗词描写上的运用方式有以下几种。 (1)化静为动:静态景物以动态写之,一般与拟人结合:“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红杏枝头春意闹”、“余霞散成绮”。 (2)化动为静:动态景物以静态写之“澄江静如练”、“遥看瀑布挂前川”。 (3)以动衬静:“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万籁此俱静,但余钟磬音。”、“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4)以静衬动:“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5)以动衬动:“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6)动静结合:“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E、点与面: 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如李白的《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首句点题,直抒胸臆。次句“风流天下闻”对孟浩然作概括性描写属于“面”。中间两联对“风流”作具体的描写,属于“点”。尾联结题。 从这首诗,我们能学习到律诗的写法之一:首联点题并作概括性描写,中两联作具体的描写,尾联结题。宋人学唐诗,效果不咋的,瞎整的名堂却甚多,如上半写景下半抒情议论、中间两联一联写景一联抒情议论等。上述两首诗也对宋人所谓的“起承转合”作出了无情的嘲笑。 本文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