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看看传统风筝的精品(六)

 泰山taishan 2021-11-23

关宝翔- 金马派风筝
      
关宝翔先生(1931-2000),北京满族。祖上曾在清朝为官。他爱放飞风筝,而且是自幼喜爱的风筝给他在艺术生命上增添了色彩。
       关宝翔先生师从金福忠先生和马晋先生。
       金福忠先生,原名金毓棠(1889年——1978年),正黄旗人,是“宫廷风筝”爱新觉罗·惠敏的第六代传人。他曾在朝中任“供奉”一职,主管皇宫中扎制风筝、描绘宫扇等扎彩事务。由于他扎彩技艺精湛,深得慈禧太后的赏识,故赐名“金福忠”。
      老北京有句俗话叫“南城瘦沙燕、北城黑锅底”。南城瘦沙燕指的是琉璃厂哈记风筝。{在请看看传统精品风筝(一)中,已有介绍。}北城黑锅底指的是点名火神庙风筝金的黑锅底沙燕风筝,金福忠先生。金福忠先生是金式风筝的创造人,他的"黑沙燕"是北京风筝的代表,具有粗犷豪放的风格,非常讲求放飞效果.黑沙燕只用黑烟子绘画,呈黑白两色, 对比强烈,放飞高空后,在蓝天映衬之下,显得色彩鲜明. 金先生出宫以后,因材料匮乏,也曾把锅底黑灰刮下来,和胶和在一起画沙燕。这就是老北京人熟悉的"黑锅底"风筝。  
      燕子是北京风筝的特点,是根据春来秋走的燕子演变而来,圆的头,剪刀尾,两个翅膀。燕子能组成一家人。雏燕代表孩子,肥燕代表壮年的雄燕,瘦燕便代表窈窕淑女的燕子妈妈。画面都很吉祥也很有寓意。
       中国近代工笔画家马晋先生也非常喜爱做风筝。马晋自幼习画,擅长工笔花鸟,尤以画马著称,同时也喜爱风筝制作,特点是造型规整,设色雅丽,图案活泼,精致细腻,很适合作室内陈设品。他将花鸟绘画与风筝技艺融为一炉,其风筝造型规整,画工细腻,设色典雅,形象生动,除放飞外,还适合近处观赏,是一种独具风采的壁挂艺术品,其作品常以瘦沙燕,蝙蝠, 仙鹤为模拟对象。   
      关宝翔,二位大师的弟子。继承了他们的艺术风格,并且融会贯通,不断创新,博采众长地形成了"金马派风筝"。在继承两派传统的基础上创出了自己的风格。关宝翔先生以画吉祥图案为主,如喜、寿、福字风筝及民间年画中有吉庆艳丽图案的风筝。在画技上更有马氏的画工细腻、着色鲜艳的特点,从而使技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他将一些新技法同传统工艺相结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他以制作伞翼,人物风筝见长,如花瓶,金鱼,关羽,和合二仙 等在风筝制作技艺上,他扎制风筝骨架简练,扎法牢固,选料细致,不但具有金氏风筝骨架简练、起飞好的特点。而且古朴中显示出清秀,传统中透露出新颖,他曾应邀赴日本东京,名古屋等六城市作风筝表演,深受好评。国家美术馆收藏了关先生二十多件作品,这是不多见的。
     吕铁智先生1956年生于北京,金马派代表性传承人,师从关宝翔先生。在师傅悉心的传授下,他先后掌握了凤蝶、沙燕、鹞鹰、蟠龙等30多种风筝的制作技艺。师傅去世后,由于师弟改行,他成为金马派风筝唯一传人。就此,吕铁智与风筝更是结下了难解之缘。
      1998年吕铁智先生第一次应邀到美国夏威夷州的火奴鲁鲁市参加在那里举办的“中国文化节”,恰与“西安事变”中的张学良老人相遇。并把凤蝶风筝送给了老人,送老人走出展场时,老人说:“谢谢你,我们照张相吧。”于是就留下了吕铁智先生与99岁少帅的合影。美国当地政府向吕铁智先生颁发了“中国风筝艺术大师”的荣誉证书。在这里风筝又成为沟通两国文化的桥梁。
      千年风筝,文韵相伴。
      各个流派的传统风筝中蕴含着各地的风俗文化,制作风筝更是有不少讲究。在现代的经济大潮中,风筝继续在飞,作为风筝的爱好者,我们放飞的不仅仅是传统手工制作的风筝,更是风筝背后的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现将收集到的中国美术馆馆藏关宝翔先生的几件风筝照片与鸢友共享。谢谢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欣赏。

      本帖原发表于阳光风筝驿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