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史漫话】三国三大潇洒男士 | 随笔 李萌

 文化佳园 2021-11-23

       潇洒,辞海解释为"清高洒脱,不同凡俗"之意。原以为是现代词汇,今才知晓此词古已有之。杜甫诗云:"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看来潇洒不只是现代男士所追求的个性,也为古代男子所推崇。潇洒男士,不但可倾倒无数女士,也令那些不潇洒的男士嫉妒。今重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发现三国里有三位魅力无穷的潇洒男士。魏、蜀、吴各一个。我猜测,他们在当时那个烽火连天、文化繁盛的年代,肯定也是女子崇拜,男子模仿的偶像。

  曹魏乃是三国中实力最强和文化最盛者,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潇洒男士绝对少不了。个人感觉,当时魏国头号潇洒男士首推曹植(其实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中曹植也算是超级潇洒的才子了)。记得南北朝的潇洒文豪谢灵运说过: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才高八斗"之成语也就由此得来。想那曹植年轻英俊,妙笔生花,出口成章,是曹操几个儿子中最有才华者。《铜雀台赋》、《洛神赋》皆为经典美文、千古名篇。生活中,他不拘小节,乘兴而为,与友聚会,一醉方休,或歌或舞,纵谈天下。可叹,这种狂放文人秉性总是被正统君子厌恶,曹操辛苦打下来的天下实在不能交给这样一个酒鬼,加上子建的政治水平也比其兄曹丕相差甚远,结果被曹丕给打下政坛。曹操死后,可怜的曹植被告醉酒叛逆,被曹丕抓走,于是就有了家喻户晓的七步成诗,如此危险境地,子建显得仍是那么洒脱。"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两句家喻户晓,倒比他那经典之赋更著名。看来,子建也许不该生在那个战乱频仍、政治军事斗争异常残酷的时代,这也注定了这位潇洒文人41岁郁郁而终的悲剧。

  

     东吴的地盘,是江南锦绣文章之地,江南自古出风流才子,不过我说的这位潇洒男士非文人,而是将军。他就是英姿勃发、智勇兼备的吴军大都督周瑜。说起周郎,人们总是受罗老演义的影响,认为他是个嫉妒心强烈得可怕的人,"既生瑜,何生亮"说明了一切,被诸葛亮生生气死显得实在太窝囊,其实,历史上的周郎决非疾贤妒能之辈,更非被孔明气死,才华较之孔明,有过之而无不及。周瑜相貌俊美,文武全才,少年得志。20多岁便与"小霸王"孙策挥师定江东,孙策死后,他辅佐孙权,统帅江东兵马,火烧赤壁,名扬华夏,"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精通音乐,善于作曲抚琴,即使酒后仍能听出乐中之错,"曲有误,周郎顾";他佳配小乔,爱情美满,神仙伴侣,一代风流。这些非诸葛亮能比。只可惜潇洒周郎36岁就英年病逝,悲哉叹哉!都说红颜命薄,潇洒男子难道也命薄乎?

  

     提起蜀汉的潇洒男士,人们一定猜想我说的是诸葛亮。其实,孔明先生也算潇洒一族,但他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操劳半生的高尚品质使他的洒脱差了一些。我想说是蜀汉潇洒男士是五虎大将之首的关羽。说到这,人们一定诧异,曹子建风流文士、周公瑾风流儒将,说潇洒尚可,而威猛神勇的关大帝怎能谈得上潇洒呢?其实,"潇洒"一词形容关羽是再合适不过了。前面说了,潇洒的意思是"清高洒脱,不同凡俗",关羽是清高的典型,清高得甚至有些自恋,天下名将,甚至吴主孙权,他都瞧不上眼。关羽也是洒脱的典型,他单刀匹马纵横天下,任何时刻,都信心十足,面对强敌从无畏惧。百万军中,迅雷般地取上将首级,沙场之上,统率兵马横扫敌军。每到战时,关字大旗迎风招展,这位汉寿亭侯右手提刀,左手抚须,沉着冷静。敌将只要远远望去,便胆战心惊。即便最陷入困境。他还是无半点胆怯和慌乱。关羽绝对是"不同凡俗"的人物,《三国演义》里,他的兵器青龙偃月刀和坐骑千里追风赤兔马都是极为个性、极为非凡的,他面如重枣、凤目蚕眉、飘洒长髯的形象也是个性、非凡的,而且后世把他供奉为神,就更是"不同凡俗"了。相比曹植和周瑜,云长的潇洒中多了些硬汉和勇士的味道。

  纵观三位潇洒男士,各有魅力,风采不同,他们是他们那个时代成功的魅力男子的典范。也正是那个特殊的年代赋予他们的那种令今人崇敬的"古代潇洒"。观今日世界,潇洒男士更是不少。但潇洒非表面之功,而是内在气质。帅哥酷男不一定就是潇洒男士,潇洒也不是可以简单学会的。当今时代非三国时代可比,社会更加复杂,竞争更加残酷,一个男人,如能在压力沉重、复杂多变的社会和家庭中保持一分那种古人所拥有的潇洒,岂不妙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