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中国 ● 福虎迎春』——王锡棠山水画赏析

 书画名家艺术网 2021-11-23


王锡棠,1943年生,画室《雪野斋》,1959年起从事绘画艺术。坚持到名山大川采风写生,捕捉题材,启迪灵感,作为创作之源,将笔墨融于自然之中,用心灵显现山水画的精气神韵;坚持中国山水画的传统理念和精髓,在此基础上,广收博取,合理地吸纳西画元素,探索新的表现技巧,形成独特的艺术个性与风格。近年来在沪举办“春夏秋冬六十年书画展”;“王锡棠现代彩墨山水画展;“王锡棠彩墨山水师生画展”;赴菲律宾马尼拉参加“中菲艺术展”;赴斯里兰卡与澳大利亚参加“一带一路”中华文化走出去,全球艺术巡展;荣膺“国际金奖艺术家”,“德艺双馨画家”,及“一带一路友好使者“等称号。2008年入编《上海市现代书画家名彔》;2013年出版《王锡棠山水画作品集》。
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研究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海墨中国画工作委员会会员,上海市陶行知书画院常务付院长。

搜尽奇峰落笔端

——记山水画家王锡棠——

文/祝兴富

近日在画家王锡棠画室茗茶论艺,谈兴正浓时,主人捧出一批山水画佳作。黄山烟云、庐山群峰、壶口悬瀑、凤凰神韵、太行绝顶、峡江清俊、苗寨晨韵、雁荡秋声……都跃然纸上。那是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真情赞美,是画家奉献社会的一片真情。观后心头不觉吹过一阵沁入肺腑的清风,好不惬意。

王锡棠早年曾认真研习传统山水技法,注重取法先辈大师的笔墨意趣,吸收南派北宗的艺术营养。但他师古而不泥古,不满足反复临摹古画几可乱真的技法,而倾向于向大自然索取丰富的养料。他每年背着行囊上黄山、登庐山、攀太行……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时而徘徊于崇山峻岭观山影沟壑、草木流云,时而听瀑布飞泻、水流潺潺,于四时烟雨中洗涤心智胸襟,醉心于大自然的怀抱。


王锡棠写生中采用“移步换景”和“剪裁组合”的手法,对景写生,不拘泥眼前的真山真水,而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中国画构图的需求,以主观情感抉选裁取,使之成为可居可游的诗情之境,成为赋予对象情感、精神和生命力量的更具有艺术美的心中的第二自然。


凭借早年打下的坚实西画造型能力和色彩修养,王锡棠大胆借鉴西画对光影的处理方法,着力表现在阳光下云岚奔涌、泉瀑飞泻的壮观影象,使云、水、气都具有强烈的动感。在吸收西画焦点透视的构图方法后,使画面既有传统的笔墨情趣,又有现代造型的写实主义审美趣味,表现了当代人开放的视角,在众多画风画派中独辟蹊径,从而使作品雅俗共赏,为寻常百姓所喜爱。


中国禅宗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进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复而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王锡棠认为看山是山,看到的只是山川生命的载体。看山不是山,则是看到了无形的生命力,势、韵、意境,这才是画家最后看到的山水真面貌。王锡棠毫无杂念地走进他心中的山水,走进山水之中的那片唯我独尊的自由世界,在那片精神王国里,王锡棠渐次地完美着自己,也高尚着自己。
载于《联合时报》


作 品 欣 赏




  一 后 記 一

“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山水画个性与风格”。这是我多年来努力的目标。
从1966年开始我坚持每年到祖国名山大川写生,不断积累素材,拓展思路,吸取灵气,激发灵感。通过身临其境,目睹大自然的美景,以启迪情感和心灵。“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写生如写心,只有情有独钟地去领略和感悟大自然,使人与自然契合、交融,达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才能使艺术闪耀思想的光芒。我既坚持笔墨精神和传承,又不断创新,广取博收,合理吸纳西画元素,探索新的表现技巧,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既继承宋元山水画的传统,又融入现代审美意趣。同时也十分强调笔墨的灵活应用,以决定绘画的营造与画面气韵的生发,作为表现山水画形式美和山水画意境的主要因素。从绘画层面上的形与技的表达,上升到作者心与情的表现。

王锡棠/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