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到困扰,换个视角

 新用户36625prl 2021-11-2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1—— 

三个石匠

我们都听过三个石匠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三个石匠在烈日下打石头,当有人问他们在干什么的时候,

第一个石匠:我在养家糊口;

第二个石匠:我在磨炼我的手艺,我要成为全国最好的石匠;

第三个石匠:我在建设一座大教堂。

对于大部分上班族,如果把石匠换换成我们自己,当你正在埋头写PPT,有人问你在做什么的时候,你怎么回答?

A:我在写PPT养家糊口

B:我在成为PPT达人

C:我在造车……。

李笑来提供了一个瞬间获得双份收入的方法:把自己的时间出卖两次一次卖给公司获得工资报酬,一次卖给自己获得职业能力。第一次听到,让我茅塞顿开,在此之前,我有时也会抱怨工作收益和自己付出不相符,难免抱怨和消极怠工,听到这个观点后,我突然发现自己很蠢,悔恨自己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把工作仅仅看成获取眼前薪水的手段,给多少钱干多少活,最佳策略就是偷懒,因为这样性价比最高;但是,如果我们把努力工作看成是积累自己未来职业的资本的时候,就不会太计较多干一些活,甚至有时还会主动承担有挑战的事情。

稻盛和夫境界更高,他认为工作是我们修炼灵魂的方式。虽然我还没有那么高的境界,但是我们会发现,有的时候,仅仅是一个观念的转变,或者视角的切换,你的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这不就是佛家说的“一念一世界”吗?只不过我们现在有个更流行的词汇——“认知升级”。

——2 ——

视角不同,世界不同

2.1 认知疗法

心理治疗中有个著名的方法——认知疗法,它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心理治疗领域,核心是通过改变人们的认知来治疗心理问题。这种方法有个核心的ABC法则:

AActivating events   发生的事件;

BBeliefs  我们的信念;

CConsequences  我们的心理或行为反应。

比如你有一次数学考试没考好(A),如果你认为是自己不够聪明,没有学数学的天赋(B1),于是你就抵触数学,并因此放弃努力学好(C1);如果你认为是自己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或努力不够(B2),那么你更可能会尝试改善自己方法,加大时间投入,进而改善成绩(C2)。

认知疗法的关键是,当我们无法改变A时,通过改变B,进而改变C

我们举例用的B1B2两种信念,其实就是斯坦福大学卡罗尔·德韦克教授提出的心智模式:成长型心智模式VS固守型心智模式,而她也因此获得了2017年的全球最大教育单项奖——"一丹奖

2.2 机器智能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底层数学基础都是统计学,而一开始的时候可不是这样。以其中的代表——自然语言处理(如语音识别)为例,吴军在《数学之美》中介绍了其发展的两个阶段:基于规则和基于统计。

基于规则: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全世界的科学家对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的认识都局限在人类学习语言的方式上,也就是用电脑模拟人脑,方法极其复杂,但精度一直提不上去;

基于统计:直到20世纪70年代,一些先驱开始从另一个角度认识这个问题,不在强求让机器模仿人类来获得智能,而是将机器的智能看成是一个统计学问题,当切换到这个视角,自然语言的识别精度大幅上升。

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当我们看待问题的视角发生变化,看似很难的问题可能会迎刃而解。在我的专业中有一对很重要的概念——时域和频域,它们之间可以通过傅里叶变换来实现相互转化,本来一个在时域看似无规律的信号,如果变换到频域就会清晰很多,这个用前文中”横看成岭侧成峰”形容再贴切不过。

2.3 三种立场

按照哲学家的分类,我们面对世界通常有三种立场:

物理立场:一是一,二是二;

设计立场:问题根源在我,不在你;

意向立场:问题根源是你,不是我;

以我们和子女的关系为例,婴儿时期,它们半夜醒来十几次,我们照顾它们可能会累,但不会责怪它们,因为我们知道这是自然规律,这是物理立场;

上幼儿园和小学后,他()有不好的习惯,我们会认为这是我们的问题,我们应该教导和示范,这是设计立场;

等到他到了青春期,各种叛逆,我们开始指责他们,认为都是他们的问题,这是意向立场。我们和子女关系的变化,其实也伴随着这种不同立场的变化,而如果我们无法意识到这种立场的变化,很可能很难识别出问题所在。

——3——

三种变换方式

既然我们知道视角不同,看到的世界以及问题的解决之道可能完全不同,那么我们通常有哪些切换视角的方法呢?这里我提供三个参考:

3.1 换空间

古人感叹“渺沧海之一粟”,毛泽东主席在延安和斯诺讲,他到了湘潭县城,才知道韶山冲小,看到了世界地图,才知道中国小。有的时候,我们感觉自己很牛,但是换了一个更大的空间,才知道自己的渺小,而这种切换会让人变得谦卑。

3.2 换时间

杰克韦尔奇的妻子苏西韦尔奇(Suzy Welch)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决策3*10法则:10分钟-10-10。当自己遇到挫折或则艰难选择的时候,可以跳出来想想在三个不同的时间点后,会是什么结果,这样有利于我们做出合理的决策。

和前面半句对的是“寄蜉蝣于天地”,这是古人在时间上的感叹,它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短暂,学会“向死而生”。

3.3 换人

这里的换人包括两种方式:把自己当作别人把别人放在自己的处境

把自己当作别人,以第三视角来看待自己。比如,有的时候情绪不好,我会通过书写的方式来化解自己的情绪,我会用旁观者视角写到:“王双现在情绪比较低落,因为他……”。当我这样做,能更加客观地分析发生了什么情况,而不是被情绪困扰,从而更容易摆脱情绪困扰。

把别人放在自己的处境,特别是你欣赏的人,你能够获取榜样的激励。比如你面对一个艰难的选择,你可以设想:“如果是王双处在我这个位置,他会怎么做……”

 ——总结——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切换视角,时域上看似无规则的,频域可能很清晰,这个角度看似复杂问题,换个角度可能就很简单;

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感到困扰,可能是因为你没能跳出来,通过换空间、换时间和换人三种方式,总有一种方式能让你跳出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