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上最安静的地方是哪里?

 新用户36625prl 2021-11-23

每逢假期,总是能看到朋友圈晒各种旅游的照片,我很喜欢那种宁静的风景,每次出去玩,也喜欢到这种接近大自然的地方,听着鸟语花香和潺潺的流水,回归自然的怀抱,让人感到放松和宁静。

一旦回归都市,直观的感受就是回到喧嚣,不过好在我在的这个城市,有很多的公园,也总能发现很多在闹中取静的地方。如何找到这些宁静的地方呢?

无意间我发现了“城市噪声图”这个东西,它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区域噪声水平,英国伯明翰市于2000年最早绘制了全市范围的噪声地图,2002年欧盟要求其成员国在2007年6月前,为大于25万人口的城市和城市大流量地区绘制噪声地图,并基于此进行噪声的管理。

而上海市于2018年7月完成了全国首张“城市噪声动图”,这个图和其它的城市噪声图最大的不同时,它是动态更新的,每隔20分钟就更新一次,通过这张图,就可以知道城市的噪声分布情况,从而为城市噪声治理及自己的出游提供参考。

我是怎么发现它,是因为一本书——《声音的奇境》作者是克雷夫.考克斯(Trevor Cox), 它是英国科学家、索尔福德大学声学工程教授、英国工程与自然科学研究理事会(EPSRC)成员于2010—2012年间担任英国声学研究所主任。他主持播出过大量科学广播纪实节目,并为多本国际性声学刊物的供稿,是声学领域的权威人士之一。

作者通过这本书给我们展示了一段寻找世界好声音的科学长征,作者分九个章节,分别从时间(过去的回音、未来奇迹)、空间(在拐弯处回旋,辨音识地)、物体(响石、会叫的鱼、歌唱的沙)和声音特性(混响最长、最安静地方)来介绍各种奇妙的声音。

全书通俗易懂,我选取其中我最感兴趣的一章——世界上最安静的地方介绍,主要从三个方面:最安静的地方、宁静体验、城市有益声音设计三个方面介绍。

1 最安静的地方

作者提到他自然界中感受安静的一次经历,那是在野外的一次录音,他遇到一个极度安静的地方,虽然外界几乎没有声音,但是他听到了一种音调很高的声音,后来他推断可能是自己长期玩萨克斯,音乐的巨响对自己听力的伤害,因为人人的听觉系统是非常敏感的,即使在无声状态下,分子的微小振动也会使听觉器官的不同部位发生位移,在这个过程中内耳的毛细胞将振动转化为电信号,这些电信号会传递给大脑,但是这个过程不是单向的,大脑也会发送脉冲给耳朵,改变内耳的反应方式。

当处在安静的地方,或者听力受损的情况下,脑干中的听觉系统会增强从听觉神经传递来的信号的扩大效应,补偿外部声音的不足,副作用是听觉纤维系统的自发活动增强,人就会感知到从耳朵传来的嘶嘶声或嗡嗡声,有人将其称为耳鸣。

在自然中如果很难找到这样的环境,你可以有机会去一下消声室,我记得曾经在消声室中听到过类似的耳鸣音。而消声室就是作者提到的人造最安静的地方,他提到了他任教的学校——索尔福德大学的消声室,这是一个房中房,不仅有厚厚的多重墙结构,为了阻止不该有的振动,在房子下面还加了弹簧。身处其中,你几乎听不到外在的声音,作者的一个朋友描述,他能听到嘶嘶声和低低的搏动声,他认为那是他血液循环的声音。

据《吉利斯世界纪录大全》,位于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奥菲尔德无回声实验室是世界最安静的地方(本书2015年8月出版),背景噪声为-9.4dB。

作者提到,不同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人感觉很奇妙,有人则感觉恐怖。

2 宁静的体验

安静不仅是一种物理的现象,有时也能为我么创造体验,其中最常见的是宁静。这里对安静和宁静做个区分:

安静:外在环境噪声的水平,是相对客观,一般用声压级大小衡量,比如**dB;

宁静: 一种主观的感受,和外在声学环境有关,也和其它感官甚至是心绪相关。

用安静创造体验最出名的莫过于约翰.凯奇的无声乐章《4分33秒》,他是在1952年参观完哈佛大学的无回声室后编制的,整个演奏过程据说仪式和有声表演一样庄重,只不过其中没有乐器的演奏,你听到只是周围环境的声音,比如你周围人动了一下,衣服和座椅的摩擦声,不过我现在还是无法欣赏它。而在电影史上,应用无声的莫过于《2001太空漫游》,当然这个时候创造可能不是宁静,更可能是恐惧。

正如前面所说,安静并不必然带来宁静,你可以想象自己感到宁静的时候是不是真的完全没有声音?

我想大多数人可能想到的是大自然中的美景、甚至伴随一些鸟叫和流水声,甚至是雨夜中,雨滴打落窗户的声音,也会让你感到宁静,虽然它的声压级不低。那什么让人们感到宁静呢?

书中提到了有CPRE(英国乡村保护协会)委托研究发现,最能给人带来宁静感的活动包括:

①看到天然景观;

②听到鸟儿歌唱;

③观察星星。

而不容易让人宁静的包括:

①持续听到车辆噪声;

②看到很多人;

③看到城市扩张(看到各种工地修建,你就能明白);

而宁静的感觉不经和听觉有关,是个多感官的共同作用。

书中提到谢菲尔大学的迈克尔.亨特和他的合作者的研究,他们给受试者播放相同的声音(波浪拍打沙滩声,但听起来挺像车流量小的街头),但是看不同的场景图片,然后通过核磁共振研究信息处理的区域,发现播放不同图片时,大脑处理神经通路是不同的,这告诉我们,我们经常是通过五官协同感受和认知世界的,如果拆分开单独研究可能出现问题。

这让我想起我们专业进行主观评价的三种方式:

①耳机/音箱单独播放音频文件;

②模拟驾驶器,在①的基础上,同时用视频播放不同的视觉场景,比如听汽车驾驶声,就会播放快速移动的视频(类似极品飞车);

③实车评价,就是在真实的车上评价,最为真实的感受,不仅有声音和视觉,而且有路面传递来的真实振动以及环境细节。

从这个角度看,不同的评价场景对结果肯定是影响的。

3 如何在城市中设计声音

我们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城市中,而声音对我们的生活品质影响有很大,所以进行城市的噪声控制,甚至是声音设计就尤为重要,这也是前文提到欧洲及我们国家开始绘制“城市噪声图”的价值。这里重点介绍书中提到的几个方法:

①降低声源。比如控制和减少车辆的数量、设计道路和减低车辆噪声(我的专业之一:NVH);

②物理隔离。比如用隔声墙和书中,其中提到有些老城市的安静的小巷,因为房屋距离近,所以在闹市中天然创造了一些安静的地方;

③营造悦耳的声音,比如城市中的公园等,上海有很多这样的公园,经常周末就可以体会短暂的宁静,我觉得挺好。

此外,与个人而言,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塑造内心的宁静,作者提到了他通过禅修的例子,以后有机会可以练习和分享一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