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村落】——王曲街道皇甫村

 在长安 2021-11-23

献给即将消失的村落文化




位于长安区中部,神禾原西畔。北连兴盛村,南接王曲古镇,东与马厂村接壤,西邻罗家湾,西北与新兴的大学城毗邻。南北走向的西(西安)弥(弥陀寺)公路从村中经过,还有5条乡村道路通往四周。长安八水之一的滈河,于村东南处向西北转弯顺塬边而去。包括碾湾、郭家十字、关老门三个自然村,2010年,有5个村民小组,582户,2533人,耕地2410亩。

约1/5村民迁建于塬上通往常宁宫的道路和西弥公路沿线,其余均沿滈河北岸依塬而建。背靠神禾原,面向滈河滩,南望终南山,塬、川、河、山相融,四季景色如画。河岸路旁及村落之中树木繁茂。

该村历史悠久,地处古上林苑内御宿川之中。清嘉庆《咸宁县志》载:皇甫村属金滹沱社。《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载:清末皇甫村分为老牌房、郭家十字、碾湾、兴盛坊等4村。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皇甫村会,同会毗邻之村有兴隆庄、灵宝寨、碾湾、郭家十字、关老门、兴盛坊(冯家堡子)、罗家湾、高家湾、鱼鲍头、高楼村等,涉及现在的七自然村,足见当地民俗中皇甫村范围之广。

郭家十字,为皇甫村中心,宋代已有,因大路由此穿过,形成十字,且郭姓居多而得名。现为皇甫村委会和曾经的皇甫乡政府机关所在地,有信用社、兽医站、皇甫供销社、餐馆和商业门店等。

关老门,宋代时名木牌坊,后因当地原有座关公庙,老牌坊在庙前而得名。现庙、坊已毁,为驻军营房。该村近半数村民迁住塬上,塬上有区制革厂,塬下西南有皇甫小学(1948年创建),1969年改建皇甫中学。1996年皇甫中学迁往柳家寨村,皇甫小学迁回原址。村西头有中宫寺,为作家柳青在村落户时居所。

碾湾,建于宋代,《咸宁长安两县续志》名碾湾,因该村在滈河西弯处原有石碾子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初有碾湾初小,后撤销。204研究所的一个下属机构于2003年迁来该村龙尾沟。

村东南有一段面向滈河、南山,顺塬凹进之郁葱之处,曰马蹄寺。有说汉高祖刘邦为纪念纪信在此修建“与天无极宫”,2006年在此出土汉“与天无极”瓦当数枚,历代瓦当图谱虽未见著录,但此物与汉时御宿川内多离宫别馆之记述相印,值得再考;有传隋代此处建皇甫寺,隋文帝之妹曾在此寺出家为尼,《游城南记》载“皇甫村有三社,曰鸾驾、牌凤、皇台”,与此说有关;有说唐开元年间此处建涂山寺,《游城南记》续曰,涂山寺在皇甫村神禾原之东南,所言方位相合;还相传唐王拴马于此,口渴难耐,马蹄刨出泉水,遂有马蹄寺。唐大诗人白居易《涂山寺独游》诗曰:“野径行无伴,僧房宿有期。涂山来去熟,唯是马蹄知。”新中国成立初,马蹄寺仅留一座小巧精美的两层庙宇药王洞,供奉的孙思邈塑像之下有泉水,伸手持碗可取饮。1965年拆庙取材建皇甫农中。现仅有泉水遗迹和马蹄寺地名犹存。20世纪40年代起在此有6处烧制陶缸、盆、罐、砖瓦等窑场,亦称上窑,曾兴隆一度,后衰。

明代初全国取缔复姓,皇甫姓改为黄姓或傅姓。如今没有皇甫姓,也没有黄姓、傅姓,几个大姓分别为刘、宋、郭、董、王、李等。

该村历史上多居塬下,耕地之中,塬上旱地略多,塬下水田稍少,主产小麦、水稻、玉米以及谷豆薯类,是省内有名的荸荠产地,有家养牛、猪、羊的习惯。革开放以前,以农为主的手工生产。几年前,因城市供水需要,滈河水源受限,水田改为旱地,始从外省引进大棚商品细菜种植。

过去居住以窑洞草棚为主,现均改为砖木或砖混,人均20多平方米,电风扇、电视机已很普遍,洗衣机、电冰箱也已入农家,全村户户用上自来水。大街小巷道路全部硬化。

新中国成立初,村子竟无意中走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探索的前列,以致强烈地吸引了拿着显微镜观察现实,拿着望远镜瞭望历史的作家柳青,1952年来到村中安家落户。1955年9月,引得加拿大共产党总书记布克前来参观。柳青在此生活14年,完成散文集《皇甫村的三年》,中篇小说《恨透铁》和长篇小说《创业史》。《创业史》还被译成多国文字。也把皇甫村推向世界,柳青还把《创业史》的1.6万余元稿费全部捐出,为村子通电,办起农械厂(后将厂房交给王曲医院),修滈河南大桥。柳青逝世后,遵其遗愿,将一部分骨灰埋在皇甫村。1986年,在陕西省作协主席陈忠实等领导的号召下,长安作协副主席董颖夫个人出资2万余元在皇甫村为柳青征用墓地近3亩。在县委、政府、县文化局的支持下修建柳青墓园。

2006年,举行一系列隆重纪念柳青诞辰90周年系列活动,区政协委员董颖夫等人又积极捐资100余万元,作为“柳青文学奖基金”。

村子有著名书法家、邵力子任省长时的秘书王文明(字子哲),捐资创建皇甫小学;捐资资助进步青年张仲亭(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安第四医院院长)投身陕北参加革命的禁烟局长王明经;一生投身国家财税工作、曾任陕西省财政厅长的王家彦,可谓一门三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