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从它诞生开始一直到现在,主要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
从甲骨文到小篆这个阶段是第一个阶段,又俗称为古文字阶段,这时候的字主要是以象形、会意、指示为主的,形态由图形慢慢的开始越变越繁复,并且单字的形态也非常的多,也就是一个字,它会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各种各样的写法。这是古文字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从小篆到隶书,又简称为近代文字阶段。在第二个阶段,文字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这些汉字的基本构成了,它有了比较稳定的书写和构字规范。
由此所形成这种汉字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叫书刻字,另外一种叫印刷字。
什么是书刻字?它主要是指用于书写和雕刻的文字。比如说刻在石碑上的,刻在各种工艺品上的,写在帛金、竹简、纸张上的,这两者统称为书刻字。
书刻字的历史要从甲骨文来说起,因为甲骨文它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这个可以说是雕刻的最早的形态。甲骨文当时它主要用来的是记载商朝以前那些帝王在位的时候的卜辞,也就是记录占卜的文字。到了殷商时代它体现出了三大特色,具体是指用在信使上,还有饮酒的器皿上,以及祭祀鬼神的器具上。这样的甲骨文字体到现在来说,尤其是在字体设计上,它被很多的国内外设计师设计成了很多ip形象,形成了甲骨文字库。设计师从这些甲骨文字上开始研发和重新塑造出了很多形态,比如说他们可以做成表情包,还有嘻哈歌曲,各种的名字游戏,还可以设计成头像,设计成个性化的签名,乃至贺卡等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甲骨文ip品牌。

文字从历史朝代的发展上来看,商汤之后就到了周王朝,也就是西周和东周时期。在这个时期一直到秦朝出现以前,包括春秋战国,这时期的文字,统称为大篆。大篆包括了这期间演变出来的甲骨文、金文,包括春秋战国时候的六国文字。金文是什么呢?金文又称之为中鼎文,是在钟和鼎上铸刻成的文字,所以金文又称之为中鼎文。它有一个特点,就是凹下去的阴文呢叫做款,突出的阳文呢叫做识,又称为石鼓文。
甲骨文跟金文有什么区别呢?甲骨文它比较纤细,金文则相反,比较肥厚,用在记述秦国国君游猎时的器物。
在西周的时候有一个太史呢叫做籀,他根据甲骨文把汉字改成了一个大篆。这是中国文字的第一次改革。所以石鼓文(籀文),是中国最古老的刻石文字,也是大篆的代表作。石鼓文笔画紧密,严谨挺拔,朴素自然,是大篆的经典代表。比如说中国邮政的那个中字,其实它是从大篆当中摘落而来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就在大篆的籀文基础上进行了简化,把其他六国的文字全部删废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字体,后世称之为小篆,它一直沿用到了西汉末年,直到他被隶书所取代。
小篆最大的特点是笔画复杂,形势奇骨,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常常用在印章的刻制上,尤其是官印,它可以防伪。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的印章都是用的小篆字体,比如说公司的章,还有一些单位的章等等,都是从小篆过来的。

大篆和小篆统称之为篆文。小篆最经典的一些应用,比如说中国很多大学的校徽上,都是用小篆字体,尤其是越家古老和年代久远的学校的校徽,用的几乎都是小篆字体。比如说苏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等。
秦朝灭亡之后,汉朝崛起,这时候出现了一种字体叫隶书,盛行于汉代。在秦朝的时候,其实它已经就就已经出来了。当时是秦朝的一个狱吏,经过十年的多次反复的研究、革新和创新,把圆转的用笔笔画变为了方折,致使隶书起以工整精巧,整体扁平,素有“蚕头燕尾”之称,其代表作有《张谦卑》、《礼器碑》等等。怎么去识别这个隶书呢?比如说前几年一直流传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这几个字,它就是隶书最经典的代表。
同时,在汉代从隶书开始,又演变出了一种新的字体,它叫做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今草又分为(狂草)大草和小草之分。章草是有一定的章法可循的。代表作有三国时候皇象的《急就章》。今草,它的章法是不拘一格的流畅笔法。代表作有东晋时候的王羲之的《初夜》、《得示》。它是出现在唐代的,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完全脱离现实的艺术创作。狂草是根据书写者的心意意境,随心所欲而书写出来的艺术作品,它具有更加鲜明的个性和特色,也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张旭的代表作称之为《肚痛》。怀素的代表作称为《自叙贴》。
同样是在汉代出现了一种字体叫做楷书,又称之为真书,古代时候称之为“楷隶”或“今隶”。从这两个古称当中可以看出,楷书是由隶书和章草当中演变而来的。最大的代表人物就是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比如说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楷书还有另外一种字体叫做魏碑,它也属于楷书的一种,在北魏的时候达到了鼎盛,它就是我们现在字体当中电脑最能用到的魏碑字体。
到了东汉末年,由于人们,尤其是史官要记录的事情以及民间很多事件都要记录。这就给这些笔吏带来了庞大繁琐的记录工作。在不断的书写,不断的记录当中为了便于更好更快的记录下来,于是就诞生了一种字体叫行书,它是汲取了草书的放纵不羁,又打破了楷书的严谨,形成了一种集草书和楷书融为一体的书法字体。隶书、篆书、楷书、草书都有固定的书写规则,但是唯独有行书没有任何规则。也就是大家看到每个人所写的连笔字,不管是潦草也好,公正也好,它都有,但都没有固定的书写规则,为什么呢?行书,它是由书写人想快速写字并尽快记录下来的。很多字其实只有书写者个人能够辨认出来。所以说行书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都会写,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所以他没有规则,他没有固定的写法,这就是行书。
书圣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被世人尊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而颜真卿写的《祭侄文稿》,这个文稿是颜真卿的侄子在战乱当中的被冤杀,悲愤交加而写就的,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这就是说汉字两种中的第一种:书刻字的演变和发展,它经历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七种大的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