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废品站奇缘

 leopatralli 2021-11-24

  废品站奇缘


       路过废品站,随意翻看各种残书旧纸,大多内容不甚可观。我越看越失望,老板同样如此。正准备走,目光扫见墙角有一黄色胶丝袋,静静地靠在那儿,鼓鼓囊囊的,在夕照的投射下还有些可爱。我问:“这是什么?”已经失去耐心的老板头也不回地答:“表和些单据啦,没有你要的书报。”好吧,但在好奇心驱使下还是将它打开了。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册户口簿,还有好些工分记录本。随手拿起一本,打开封面竟从里边散落大量的六七十年代昆河铁路呈宜段的火车票,以及当时公社出具买火车票的证明。心中暗喜,过秤五十公斤,一百块。钱货两清,才从老板止不住上扬的嘴里探得一丝消息:5点钟都要被送纸浆厂。

       抬回画院初步清理,发现竟然只是两个呈贡生产队文革十年历史资料实证。其中一份1982年推行计划生育的文件,对超生二胎者罚款300块。宋老师说,这在当时可以买到6张著名画家李可染画的牛,而现在每张牛价值200万元以上!300块在当时绝对不少,不过我认为这样对比是不太合适的。因为艺术品有炒作升值的空间,钱就算存定期40年,数额恐怕也不超过一万。不过也不少了。

       收集、分类、整理之后就又是一个个精彩呈现的展览。很多人是盲目的“断舍离”,文脉就这样毁坏了。虽然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好在总算是身体力行地抢救了一批。

编者按:00后小友王晋凡的职业素养不断在提升,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工作是全方位而系统性的。从他拜师到学习,一路从拓碑到书法、古玩鉴定到文史资料整理收集、修复书籍到地方文史研究,一路下来他能从严重的抑郁中走出,又冥冥中继承其外祖之衣钵,在他们这一代人中实在是很难得。但也确实看到了他的用心和热爱。与科班考古、历史甚至中文专业相较,他在书画院的成长更多了诸多实践的机会,也让他在传统文化传承上多了些功底的沉淀。

关注废品站里的纸张和敏感的捕捉到里面承载的内容,这已经是一个文献工作者的工作敏感了。尽管这些次级文档都属于不重要的手写文稿,但在冰山一角中确实也是历史的见证。这些别人眼中的废品,其实是没有遇到有余力和精力的人去挖掘他们。而这批看似不重要的文字文档,他们本该做浆轮回,遇到王小弟,算是证明其来世一遭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