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公好龙:为何“抹黑”叶公?最终结果如何?

 瑞德阁楼 2021-11-24

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的门徒及儒派人士蓄意抹黑叶公,编造了一则“叶公好龙”的寓言故事,将叶公描述成虚伪的、表里不一的人。其实,叶公乃文韬武略的一代名臣,理应平反昭雪。

图片

 功勋卓著,位极人臣

  叶公,本名沈诸梁,春秋末期军事家、政治家。曾担任楚国宰相,封地在叶邑(今平顶山市叶县叶邑镇),是有文字记载以来叶地第一任行政长官,全世界叶姓华人始祖。

  起初,楚国左司马沈尹戌阵亡之后,楚昭王任命其儿子沈诸梁为叶公,主持叶政达49年。他在叶地治水开田,颇具治绩,深受民众爱戴。

  叶邑是楚国北部的边防重镇。叶公主政期间,推行富国强兵之策,筑城固边、开疆拓土,并发动民众兴修水利,开挖了东、西二陂,蓄水灌田,叶民深受其利。

  孔子听说叶公勤政爱民,政绩显赫,特意来到叶邑,与叶公交流治国方略、伦理道德。当时,孔子主张当亲人犯罪时应“为亲者隐”,由家庭内部处理。而叶公则主张“大义灭亲”。

  叶公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为政者要使近处的人受到好处而高兴,心悦诚服,又能使远方的人闻风前来投奔归附。这句话后来演绎为成语“近悦远来”。这就是历史上广为传颂的“叶公论政”。

  其实,叶公最大的功勋莫过于平定反叛。楚惠王十年(公元前479年),王族白公胜发动政变,与石纥联手袭杀令尹、司马,并劫持惠王。

  正在老家新蔡休养的叶公闻讯后,率兵赶往楚都。沿途受到群众的拥戴和支持。叶公所向披靡,叛军很快土崩瓦解,白公胜自杀,石纥烹死,楚王获救。叶公被擢为令尹兼司马,独揽军政大权,地位显赫。

  叶公胸怀宽广,不恋权势。数年后,他主动把令尹职位让给公孙宁,把司马职位让给公孙宽。他返回叶地,安度晚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叶公让贤”。

图片

 成语故事,“抹黑”名臣

  叶公在叶地任职期间,励精图治,造福一方。他组织群众蓄水浇田,不仅使水患得以治理,又使数十万亩农田得到灌溉,使叶邑地富民强。

  当时,叶公率众修筑的东西二陂,工程浩大。仅东陂就能蓄水近两亿立方米,乃古代水利建设的一大奇迹,也是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早于西门豹治邺渠、都江堰、郑国渠,至今遗迹尚存。

  在治水初期,叶公将自家的墙壁当图纸,绘制沟渠。古时候,人们公认龙王是行云降雨的灵异神物,他便在每个沟渠的出水口画上龙,称之为“水龙头”,祈求风调雨顺。

  前来拜访的客人见到墙上的施工图,有些疑惑不解,认为龙能腾云驾雾,而叶公只画龙不画云,存在常识性缺憾,可见他并不是真的喜欢龙。

  此后,孔子的门徒为贬低叶公,蓄意编造了“叶公好龙”的故事。到了战国时代,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经整理加工后,将这则寓言故事收录在《申子》一书。

  汉朝的经学家、文学家刘向,将这则寓言转录在他所编著的《新序·杂事》中,使所谓的“叶公好龙”得以广泛流传,让叶公蒙受不白之冤。

图片

 历史“沉冤”,何时昭雪

  按照历史传说,楚国县尹叶公,常说他本人最喜欢龙。在自家大门前的石柱子、屋顶上,花园里的石头上、墙壁上、台阶上都用龙的图形来装饰。屋里的家具、餐具、寝具也与龙有关。

  叶公的生活起居也与龙结缘。他每天画龙,写龙。儿子取名“大龙”、“二龙”、“三龙”,女儿取名为“龙女”。天上的真龙得知,深受感动。决定下凡向叶公表示谢意,并施与恩惠。

  有一天,真龙光临叶公住所,从窗户探进头来。叶公见此情景,吓得魂飞魄散。转身跑向堂屋时,又看见粗大的龙尾挡在面前,随即瘫倒在地,当场昏厥过去。真龙看到叶公被吓成这般模样,只好扫兴离去。

  显而易见,这则故事本身就是子虚乌有。因为,龙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古人把几种动物的特征综合起来虚构出来的一种动物,真正的龙根本就不存在。

  况且,寓言故事属于一种文学体裁,其本质就是虚假的,是对真实生活的抽象概括。人们听了“叶公好龙”的故事后,感觉“说得和真的一样”。但其本质上仍然是假的。

图片

  一些学者认为,所谓的“叶公好龙”是儒家子弟对叶公蓄意的污蔑和抹黑。一些儒士借用叶公喜欢画龙的传说,杜撰了这则寓言故事。

  因为,孔子与叶公谈到亲人犯罪的处理方式时,孔子主张“为亲者隐”,而叶公则主张“大义灭亲”。因两人观点相左,孔子对叶邑之行大失所望。

  由此,这则“叶公好龙”的故事广泛传播,家喻户晓,让叶公沈诸梁背了2000多年的黑锅。

  但笔者认为,凡事都有两面性。“叶公好龙”虽然“黑”了叶公,但毕竟是“瑕不掩瑜”。对于真正有实力的叶公而言,给他抹上些许污点,反而会进一步提高他的人格魅力。

  因为,这则贬义成语,对叶公也起到了“欲褒先黑”的微妙作用。通过被黑,反而彰显了他的雄厚实力。就像别人拿长矛戳在他的盔甲上,结果长矛反而被折断了一样。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