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庙街打卡正阳桥疏渠记方碑

 新用户8926AVU2 2021-11-24

正阳桥疏渠记方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城区红庙街。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刻。清初,天桥附近的水,向东经鱼藻池、状元桥、红桥、窑坑(今龙潭湖公园)出城,时天桥南的渠道常淤塞不通,乾隆派人疏渠,因成效显著,故亲书为记。碑体为方柱形,南向,高约8米,各面均宽1.45米。顶部有四角攒尖式碑盖,四脊各雕行龙1条,龙昂首曲身呈波浪形,龙尾辐凑于宝顶。碑身下为束腰须弥座,有浮雕呈现出覆、仰莲瓣及云、龙、菩提叶等纹饰。碑额和碑面周边有龙形纹边饰。碑四面均刻有文字,南、西面为汉字,北、东面为满文,上首为汉字题名“正阳桥疏渠记”,记载了北京水道情况及当年天桥河渠整修的情况。此碑原在敕赐弘寺山门内,庙宇建筑已无存。1987年被公布为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系方碑本身。

这段文字是摘录网上。

今天是2021年的11月15日,赶上我轮休,懒得去郊区山里面转悠,于是乎,开启我的冬季四九城胡同打卡第一季活动。

乘坐7路公交,从友谊医院东下车直接走进了留学胡同,这是我参加工作的地方,当年北京市邮政信函分拣局的旧址。在留学路这里我学习工作了三年,印象深刻。留学路,华严路,校尉营胡同,铺陈市胡同,转了一圈,还在校尉营胡同理发馆剪了头发。然后,我过了马路往东,进入了西草市胡同,这条胡同南北走向,原来有许多卖戏服的,现在所剩寥寥无几了,中间与山涧口街相通,山涧口街东西走向,东边是精忠街,这里有部分二层的简易楼,再往南就是红庙街,大体是东西走向。

目前西草市街这边正在搞腾退工作,我看了一下共有产权房,27000元一平米,其实也不是很便宜啊。这里的胡同多称为街,可以想象出当年应该是热闹繁华。只不过,时过境迁,目前的状态就是残破不堪,苦苦支撑,有的人愿意走,有的人愿意留,其实心宽一些,离开这个充满回忆却又伤心的地方,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久居都市,其实广大农村,城市郊区的优越性也是不小。不过这不能强求,因人而异吧。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红庙街78号旁,我看到了这样一个牌子,正阳桥疏桥记碑,北京市崇文区人民政府一九八四年一月公布。这块牌子也有了近40年的历史了,锈迹斑斑。院子看上去很深,我就向门口的小伙子打听,小伙子说碑就在院子里。

于是,我就走进了院子,院子南北走向,异常狭长,地上都是落叶,满目萧条,感觉每户都有人住,可是却又看不到几个人。走到院子中间,有一位大哥正在收拾东西,及时打探,询问碑的位置,大哥说继续往里走,我继续向南走,这时候院子只剩下仅容一个人通过,人已经到了窗根底下,可见之狭窄。

文章图片3

再往前,地面上横放着一块挡板,大概意思是说不能再往前了。旁边屋子里有人,有个大姐正在做饭,我冒昧又问了问,大姐,那个碑在哪里啊?大姐没说话,示意我,继续往前走。我迈过挡板,左转,一下子就看到了巨碑,正阳桥疏桥记碑。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这个碑还是很有气势的,具体描写见我在网上的摘抄。碑上的字迹已经风化了好多。拍照之后,绕过大葱白菜和杂物,我就退了出来。往东从红庙街来到了大马路上,就是天坛路上,希望从南边看一下这块碑。不过不仔细找,是不容易找不到的,它的南侧是一处微型城市森林公园,几颗银杏树,再加上其他灌木,挡的严严实实,我进了公园里面,从护栏跳进去的,踩着厚厚的银杏叶,才得以又一次看到了这块碑。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红庙街东口,遇到一只猫,把它从房上叫了下来,喂了它一根火腿肠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